我遇到过的“校园欺凌”

文/高  旗

        最近几年,有关“校园欺凌”的事儿,经常出现在网络平台上,而且都是以视频的方式展示在广大网友面前的。

        人们从视频的内容里,所看到的是,几个男生或几个女生,在群殴一个弱小的男生或女生。让人明显的看出来,打人者与被打者的“实力阵容”,悬殊太大,真是百分之百的天壤之别!

        多名生龙活虎的打人者,面对一个身身单力薄的同学,竟然毫不手软的大打出手:不是拳打就是脚踢。尽管这个遭受暴揍的同学,已经血染满脸的瘫倒在地上,可那些施暴者仍觉得“不解气”,继续转流上前施展他们的拳脚功夫……

        人们不免质问:这些打人者和被打者,他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深仇大恨”呢?

        当有关部门介入处理后,公布其真相时,让人觉得无奈的很。

        这类校园欺凌事件的起因,大多数的施暴方,仅仅是向被打者“索要钱财买零食吃”或“看他不顺眼”等等琐事……

        只因这些“肇事者”尚未成年,办案人员仅能对他们进行口头训诫和教育一下,并让其家长负责受害者的具体损失赔偿而已。

        对于这些屡见不鲜的校园欺凌事件,许多有识之士都相继发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有效防范的建议。

        笔者是普通百姓,对此无多赘论,仅是谈一下自己小时候遇到的“校园欺凌”的经历。

        那是在六十年代初,我家从县城里“下放”到乡村生活。

        初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乡间,一时让人无所适从。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就完全融入了当地生活环境。

        那时候自己很小,和所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一样,就是思想单纯、无忧无虑。所以,我和本村的孩子们能玩到一起,相处的“一团和气”,几乎相安无事。

        后来上了小学,我这才发现,男孩子们在一起玩着玩着,就会出现“拉帮结伙”搞对抗的行为,一言不合,就会动手。当然了,这类冲突仅限于推推搡搡的小打小闹范畴,或就地取材用互相投掷土块的形式,来“攻击”对方。事后,双方都会叫骂几声,随即也就不了了之了。

        常言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邻村有个叫邹本军男生,他在家是老小,外号叫邹老疙瘩。也许家里惯着他,好吃的东西尽让着他造,所以他长得很壮实,比我们的同龄人高半头。

        这个邹老疙瘩很不是物,经常纠集几个本村的同学,去欺负外村的同学。由于他们这伙人很强势,外村的同学和他们较量几次后,觉得占不到便宜,最后都选择了“打不起就躲得起”的方法,就不再和他们“玩了”。

        没有了“竞争对手”,这让他们很失望,觉得“英雄没有用武之地”了,于是就开始“制造条件”,随时随地的寻找“机会”。

        该着我“点儿低”。有一天中午放学时,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走出教室,急着回家吃午饭。有一个同学因走得太急,一下子撞到了我,我身体差点失去平衡,右脚赶紧迈步,竟然踩到另一个同学的脚上。

        让我万万想不到的是,我踩到了邹老疙瘩的脚上!

        这下可碰到了“茬子上”!还没等我说声“对不起”,邹老疙瘩的拳头就挥将过来。亏得我反应快,头一闪,他的拳头落空了,差点把他闪个大趔趄!

        我见事不妙,撒腿就跑。邹老疙瘩在我身后边骂边追。

        尽管我竭力猛跑,还是跑不过人高马大的他。

        我无奈的蹲下身喘息着。邹老疙瘩很快跑到我身边。

        我擡起头,有气无力的对他说:“我,我,我真不是故意踩到你的,是别人撞的我……”

        “那你他妈的跑啥?!啊!”他怒气冲冲地喝道。说着,他狠狠地踢了我一脚。

        我身体一偏,便坐到了地上。此时,我本以为他会继续“采取措施”,可他却大声说,“好小子,我现在着急回家吃饭,等下午上学时,再找你算账!”说完,转身走了。

        他那句“下午找我算账”的话,很是让我忐忑。

        吃午饭时,我没有把这件事对父母讲。只是在心里默默的想着对策……

        在我端着饭碗低头往嘴扒拉小米饭时,目光一下子落在墙角的一颗手榴弹上,那是我大哥参加民兵训练时用的一颗手榴弹教练弹(假的)。

        下午上学时,我见家人没注意到我,就悄悄的把手榴弹揣进裤兜里。手榴弹很重,它把我的裤兜坠的直打斜——裤腿子变成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当我刚要走进班级的房门,有人在背后拽住了我的上衣领。随之“我他妈等你多时了!”的一句话,响在耳边!

        我一回头,见邹老疙瘩横眉冷对地站着,身边还有他的几个“队友们”。

        我当即说道:“走,有话咱们到操场上去说。”

        我们一帮人呼呼啦啦地来到学校操场上。

        他们几个人立即把我围在中间。

        还没等邹老疙瘩的“开场白”出口,我一下撩起了上衣,裤兜里手榴弹的木柄露出半截。

        我马上说道:“你们人多,我只好揣来一颗手榴弹。”说着,我拔出了兜里的手榴弹。

        这几人一看见我手里的手榴弹,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眸子里充满了吃惊和惧怕的目光!

        只见邹老疙瘩后退一步,低声说:“我,我也没想把你咋样啊?至于你动武把抄吗?!你还……还……拿来了手榴弹……”他明显的害怕了!

        我问他:“你想咋样?!”

        “我、我没事呀。”邹老疙瘩说着,又后退了一步,转身对身后的几个伙伴说,“走吧,咱们回班级吧。”

        望着他们远去背影,我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从那以后,邹老疙瘩一伙人,都有意识的离我远远的。我十分清楚:他们只所以有针对性的躲着我,似乎懂得了“回避”的内涵,还不是归功于那颗假手榴弹!

        这就是我小时候所遇到的一次“校园欺凌”的经历。

        俗话说的好:狠的怕横的,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

        我亲身体会到,面对“校园欺凌”,受欺负的当事人,首先要有勇气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报告真相;其次,要敢于“亮剑” ,采用非常手段或措施来震慑对方,让他对你产生“恐惧感”。即:在不触碰法律底线的原则上,给予施暴者以“皮肉之苦”。

        怕和躲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倒让对方觉得你软弱可欺,就会变本加厉的加害你。

        一句话,青少年在学生时期,应该学会懂得一点儿“识人术”,做好自己的学生该做的本分之事,远离“渣生”,也是必学的一门功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