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印迹

14岁,你情窦初开。爱的萌芽是从暗恋一个人开始的。对方的一个眼神,一句话,或者某个行为举止,就像一颗小石子一样不经意地投入了你的心湖,激起阵阵涟漪。

之所以是暗恋,是因为不敢与任何人表露自己的心迹,害怕被嘲笑,更害怕被那个人知晓。有可能是觉得自己不如对方而有种卑微感,有可能是一旦捅破,就会进入一个无法掌控的未知世界。

于是,只能小心翼翼地收藏起这份让你感到兵荒马乱的爱意。对方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你都看在眼里,却还是要假装不在意。

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可能已经习惯了这种“我爱你,与你无关”的独角戏。而TA愿不愿意邀请你闯入TA的世界已然无所谓,反正TA在你的心里够闹腾了。

许久以后,会意识到那时候爱着的,也许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那种沉浸在爱里忽明忽暗的感觉,那个一半明媚一半忧伤的自己。

18岁,你真正开启了一段感情。最开始看到的大多是彼此美好的一面,于是都觉得找到了自己所理想的对象。而久了之后,两个人都会把自身的优点或缺点逐渐呈现在对方眼前。

因为随着交往的深度增加,会不知不觉将自己所隐藏或者尚未发掘的一面暴露出来。因为只有做到心与心的坦诚交流,才能遇见一个更真实的彼此。

可是,在爱情里成长起来的你,既有快乐到仿佛抵达了天堂的时候,也会有痛苦到怀疑人生的时候。理性与感性,思想与行为,总是会相互拉扯,明明想要的是A面,却任性地选择了B面。

两个人好的时候,就像两块糅合到了一起的橡皮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怎么也分不开。而相互撕扯的时候,即便将拳头与恶语都攻向了对方,也深感自己痛到心力交瘁。

不断地试探与磨合,一次次的陷入沉思与哀伤里,再回馈一些甜蜜。一个又一个的轮回之后,早已熟知了彼此的模样。于是,要么生活里习惯有了TA从而不会轻易放手,要么一方或双方都已厌倦导致这段情无疾而终。

22岁,你结束了一段感情。那时候你觉得生生切断了与自己的某部分链接,关于那些好的或坏的回忆,就像影子一样始终摆脱不了。但要知道最好的解药是时间,时间终会愈合那些你以为永远也不会痊愈的伤口。

偶尔的回味,突如其来的怀念,并不会影响如今的整个局面。即便是伤你最深,也不会带着恨意,即便是爱你最深,也会心怀祝福。真的爱过,就会希望曾经的那个人过得幸福。


23岁,你重新投入了下一段恋爱,此时不再是那个懵懵懂懂,跌跌撞撞的你了。所谓经验,带来的好处是处理问题时会成熟一些,不再那么随心所欲或者偏偏反着干。带来的弊端大概就是不再有那么多的新奇感了,更多的是拘泥于形式。

但毕竟面对的是不一样的人,总有一些新的故事等着你去书写,有一个新的世界等着你去开启,有一个新的人生蓝图值得你去构建。

25岁,你走入婚姻。也许你不再像从前一样考虑得那么纯粹,是各方因素权衡之下的结果,但肯定是基于想携手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个大的前提。只有根基稳了,才能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果实。

从一个角色分化成多重身份,从问题的单一性到多样化,鸡毛蒜皮的琐事开始多了起来,彼此的观念也会慢慢出现分歧。但求同存异,沟通到位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齐心协力,同甘共苦,才能形成一股合力。可现实往往是能共苦却不能同甘,因为在“苦”的环境下,两个人互相打气,共渡难关,着手于眼前大大小小的困难,就能一步步看见困境的好转。

苦尽甘来后,你从原先的境地里跳脱出来,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一些更美的风景。眼光与思想不再局限于小家庭中,走着走着会发现眼前不再是那条单一的轨道。

这时会出现诸多因素的较量,人性、道德、良知、责任等等。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就看自己能否承受以及更受益于哪一种。每种选择的背后,都有得到与失去。

30+岁的年龄,你变得成熟了,理智了。真切体会到共同成长,旗鼓相当的感情才能走得长远。一方暂时落后也无妨,只要一个愿带一个愿跟。

所谓的安全感,从来不是对方给予的,而是自身所体现的价值感。与其执着于对方爱不爱你这个问题,不如好好爱自己,不断强大自己,就不会害怕失去,也没有什么可以被剥夺。

婚姻虽然不是人生的必选项,但既然选择了它,就尽情享受它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如果发现它给你带来的苦要远远多于乐,那么就要学会及时止损,从苦境中挣脱出来。这不是失败,而是一种勇敢。

爱情虽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不得不承认有了它,你会觉得生命多了许多精彩的体验。身处爱与被爱中,会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像一颗破土而出的种子,不断地蓬勃生长,感受这人间的美好与温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