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沙公園小轉

來“齊”快兩個月了,始終知道大名鼎鼎的龍沙公園,作爲省內第一個公園,始建於清朝末期,我想不管是從看植物的角度,還是看建築的角度,都值得一去。

最近小飛蟲很多,只要是有陽光的地方,它們就會聚集飛舞,哪怕你只走一段路,都要每隔一會兒摘下口罩,吹下去再戴上,反反覆覆的,弄得人心情很不好,一切淺色的衣服深色的衣服都會撲一身,好像趨黃性對它們並不管用。可這個時候應該是公園最美的時候,再不去,降溫了,就不好看了。之前在長春都錯過了淨月潭的秋,這次再錯過這個,那我該多難過啊。

於是,昨天晚上從新瑪特回來,就和同事約了,今天出發,早上八點半,我們喫過早飯後乘坐公交車去了目的地。

我們是在一個小門進去的,因爲不知道哪裏是正門。入口處,只見成片的粗壯樹木(忘記拍照),有榆樹、各類楊樹、柳樹,大概就這三種,可能這三種也是最早應用於黑龍江綠化的鄉土植物,所以現在很多樹都要兩人合抱甚至更粗。

有時候,我們通過什麼去感知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呢?從博物館裏看文物這當然無可厚非,看老建築也完全可以,但我覺得最有生命的歷史活化石就是這些樹了!它們直到現在依舊在生長,每年抽枝展葉,開花結果,幾十年上百年,無一日停止,無一日停止看歷史,無一日停止創造歷史,因爲它們活着本身,就活成了一部歷史書。

同事對逛公園沒什麼興趣,更何況她是學建築的,對植物更是不知道什麼,加上每天久坐不運動,走一會兒就氣喘吁吁了,我調侃她說:“一看你就不是學園林的哈哈哈,學園林的都老能走了。”她說自從生完孩子就更不願意運動了,看見公園裏晨練的大爺,身體素質都槓槓的,比她都好。

那麼就縮短線路吧,心想以後有時間自己來慢慢轉吧,今天就去最出名的打卡點——望江樓。

其實剛在3號門進來的時候,旁邊山尖上就有一個亭子,我以爲那就是,結果問了一個大爺,大爺說,那是新建的,也20多年了,清朝的那個在那邊,他指了大概方向,但是我倆走着走着就轉向了。

等到發現的時候,面前的這個亭子完全不是,雖然看上去挺老了,但並不是望江樓,亭子下靠近水面的位置,有兩個老者在一邊釣魚,一邊聊天,好愜意。

發現路線錯了,原路返回,和同事說:“你看這個公園是清朝末期建成的,或許我們走的路,他們也走過,這些人甚至還留着長辮子,穿着長衫呢,而我們已經是如此現代的時代了,同樣走這樣的路,或者在同樣的亭子遠眺,看到的場景卻截然不同,會不會有一種時空交錯的感覺。

她說你還真有想象力。

我確實是這麼想的,就像去博物館,每每看見那些在展櫃中的文物,總會想象着曾經古人是如何如何,然後現在是如何如何,這可能就是在腦海中讓文物活起來吧。

繞了好遠的路,問了好幾個人,看上去都是本地市民,週末陪孩子或者是老人來晨練的,即便這樣,最後走到澄江閣的時候,我也累了,因爲不知道這個在百度上看簡介就很吸引我的清代建築望江樓到底在哪裏。最後問了一個大爺,他擡手一指,說道:“這不就是嗎?”

我好開心,好像在千里尋寶,本來以爲遠在天邊,然後發現近在眼前的那種喜悅。

沿着石階小心翼翼又充滿崇敬之情地爬上去,像在朝聖,上完了最後一節臺階,就發現,一座具有濃重現代濃豔色彩的亭子突然撞在眼前,我的表情,我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但是一定是寫滿了失望!就好像樊錦詩老師知道有人給四川的千年佛像都塗上了現代顏料導致“毀容”以後的那種憤怒和痛心。同事問我:“怎麼樣,找了倆點兒,失望不,看到面前的亭子,給她氣笑了,說即使你塗了,你翻新了,你倒是做舊一點啊!這也太醜了。”

是的,完全不像古建築。還不如路上看見的幾個亭子舊,太鬧心了。我靠在欄杆上看這個亭子,除了屋脊獸,好像並沒有什麼看頭兒。

很失望,正巧同事也走不動了,就回去了。

回去的公交車上我還在想:我們的文物保護,博物館裏的保存很好了,那麼博物館外的呢?又該走向何方?半小時後,車到站了,我也沒有想到兩全其美的答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