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智慧無法言傳,只能體驗和領悟

原創 精進學思行 精進學思行 2022-08-27 16:59 發表於上海

哲學上有著名的靈魂三問:我是誰?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 

你閒下來的時候,會不會去思考這些問題?我偶爾會想到這些問題,雖然並不能能得到一個非常清晰的答案,但是能提醒我們審視過去和展望未來,思考自己如何過好這僅有的一生。

爲了想清楚這三個問題,我們一方面可以自己探索;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看看別人的故事。最近剛好閱讀了一本小說《悉達多》,作者是赫爾曼·黑塞,一個德國的作家,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這本小說介紹了的是一個印度貴族青年探索內心“真我”(又稱爲“Atman/阿特曼”)的過程,這個“阿特曼”是印度教中的一個基本概念,有的地方將其解釋爲個體存在的本質。

我們不糾結這個解釋,只需要知道這是一個人探索內在自我的過程就好。書中介紹了這個名爲“悉達多”的人5段經歷,我將其總結爲5個關鍵詞:好出身、苦行僧、遇佛陀、入塵世、成正果。

——1——

【"悉達多"的故事】

悉達多出生於婆羅門,也就是印度的貴族家庭,從小參加智者的對話,通過靜觀和禪定的方法修煉自己,受到周圍人的仰慕和愛戴,而且父親認定他會成爲一個偉大的智者,婆羅門的王者,內心很是歡喜。

但是悉達多並不快樂,有時也感到內心並不充實和快樂,因爲他發現他並沒有找到內心的“阿特曼”,而且經典古籍中只是有描述,但是無法感知,於是產生懷疑。有一天,他和朋友果文達在樹下沉思打坐結束後,碰到幾個路過的“沙門”(類似於“苦行僧”)。於是決定跟隨“沙門”們一起進行苦修,通過禁慾、苦修的禪定的方式進行修煉,但是悉達多修煉一段時間後,發現這樣只是短暫的逃避,無法達成真正的“涅槃”。

直到有一天,他們聽傳言說,有一個叫做“喬達摩”的高僧(佛陀),他克服了存在於自己身上的塵世之苦,這個人像一個聖人,王公大臣都對其畢恭畢敬,願意做他的弟子。悉達多很好奇,於是和果文達啓程去見識這個人。當見到這個人後,悉達多被喬達摩的狀態折服了,因爲他認爲只有一個人只有洞悉了內心深處的奧祕,才能達到這種言行舉止。

而悉達多聽完喬達摩的佈道,也深表佩服,因爲他將世界解釋成爲永恆的因果鏈條和完整的關聯體,簡直是完美,而悉達多的朋友果文達當即決定追隨喬達摩。而悉達多選擇離開,因爲他發現佛陀學說中的一個小小的問題,就是佛陀是通過自己不斷地修煉和萬千經歷才達到這種狀態,而當他將他所悟的東西講出來時,且不談語言的準確性,這種經歷很難傳遞給別人。

而悉達多不想只是聽從教義,而是想自己親身探索,於是他離開了喬達摩,開始了自己的探索,這一次他墜入塵世,成爲富商,享受美色,沉迷於賭博。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厭倦了這種生活,以及不斷重複墮落生活帶來的空虛,於是他選擇了投河自殺,結束生命,但是被一個“沙門”救起來,後來發現這個人就是和他分別很久的好友,果文達,這個人一直跟隨佛陀修行,成爲佛陀的一個弟子。

悉達多和果文達續完舊後,果文達繼續上路了,而悉達多留在河邊,回想自己經歷的一切,突然感到內心一陣莫名的喜悅,他突然對自己挺滿意的,因爲他突然意識到:

“把需要知道的一切都親自品嚐品嚐。塵世歡娛和財富不是什麼好東西,這我還是個孩子就學過了。這我早就知道,可只是現在纔有了體驗。現在我明白了,不僅是腦子記住了,而且親眼目睹,心知肚明。太好啦,我終於明白了!”

後來他遇到了河邊一個船伕,很羨慕他的生活狀態,於是就和船伕一起在河邊擺渡,過了很久,果文達再次在河邊見到了悉達多,這次果文達發現這個老朋友已經達到了很好的狀態,而他自己卻還在不斷探索,於是在離別前,他向悉達多請教:

“在繼續趕路前,悉達多,請允許我再提一個問題。你有一種學說嗎?你有一種信仰或學問,一種你需要遵循的、能夠幫助你生活和立身行事的信仰或學問嗎?”

最後,悉達多沒有用言語啓迪老友,而是讓果文達吻了他的額頭,突然奇蹟出現了,果文達突然也頓悟了。

以上就是這個小說的梗概,如果你感興趣,強烈推薦你閱讀原著,不是很厚,但是語言很優美。我想和你分享的是,我從這個故事中體會到的三點:

——2——

【智慧無法言傳,只能體驗和領悟】

爲什麼悉達多沒有跟隨佛陀,按他的教義行事?因爲雖然他認同佛陀的學說,也仰慕佛陀的狀態,但他明白這是經歷和體驗的結果,而不是通過言辭能達到的。所以古人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也讓我想到陳海賢曾經提到,改變的最好方式是用新經驗替代舊經驗,只有“經歷”並“體驗”或“驗證”過,我們纔會真正地相信和有所感觸,才容易發生改變。

這讓我想到了在拈花灣:拈花一笑,禪意小鎮中提到的典故“拈花一笑”,其實也是說明真正的智慧,很難通過言語表達。所以,我們要理解一個事情,最好是能體驗他,然後去領悟。

——3——

【你想當演員,還是編劇和導演?】

悉達多沒有遵循佛陀的教義,而是通過自己不斷的探索來發現自己的“阿特曼”,他經歷了各種曲折,我們完整地看,就像在看一個故事(當然也的確是一個故事)。其實如果回望自己的生活,何嘗不是一個故事,只不過有些人會按照別人給他編寫的劇本而演出,有些人則要自己成爲自己故事的編劇和導演。

你是哪一種呢?如果你只想當演員,好處是不用動腦筋,並且一旦自己的故事體驗不好,還可以把責任推卸給別人。

而如果你自己當編劇和導演,好處是你可以自己編寫故事腳本,而且如果發現這個故事不好玩,可以換個故事,或者改寫一下故事的進程。

——4——

【你需要人生導師】

如果你選擇了當自己故事的編劇、導演,並不意味着你要從零開始創作故事。我想起以前看過張藝謀的一個紀錄片,介紹他是如何導演2008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的,發現其實整個創作背後有很多牛人,比如陳丹青等。而作爲我們普通人,如果想導演並出演好自己人生的故事,同樣需要有導師的的指導,這個導師可以是逝去的人,也可以是你仰慕的人,比如我在職業發展的迷茫期,就會和我的導師們商量,聽取他們的建議,這對我的故事編寫有重要的價值。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悉達多》這本小說給我的啓發,據說有人曾在人生迷茫期反覆閱讀,如果你也處在這個時期,希望這本書對你也有啓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