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內心那座山》讀書筆記

聽了一本書《越過內心那座山》,這本書是一個進過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猶太老太太寫的,她叫埃格爾,那年她才16歲。

在這本書裏,她覺得真正給我們的生命帶來持續性影響的東西,是我們自己內在的冡神所建造的精神牢籠。

這本書的四個心理學原則來自四個流派。

第一個是馬丁.塞利格曼的積極心理學。

就是如果我們需要在生活中學會樂觀,那麼它是我們通過不斷地練習可以學會的。

第二個是認知行米療法。

如果你希望改善你的感受,你首先要改善的不是外部的環境,而是你對外部環境的看法。

第三個是人本主義心理學。

來源於卡爾.羅傑斯,他強調無條件的積極自我關注,就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你都應該積極地看待自己,你都應該毫無條件地愛自己。

第四個來源於作者的老師弗蘭克,意義療法,它的核心就是每一個苦難一定都具備意義,這個意義可以使得我們成爲一個更好的人,或者使得這個世界逐漸地變得更好。

如果你找到了你所遭受的這件事情帶來的意義,那麼你就能夠忍受生活加諸你的一切。

她把這些精神牢籠分成了十二個。

第一個牢籠叫作受害者心態牢籠。“爲什麼是我?”這是他們最常說的話。

走出這個牢籠的方法有:1學會以平和的胸襟來應對糟糕的事情。2 要學會問一個問題:“這樣做對我有什麼好處嗎?”能夠讓我們清醒。3就是一個人一定要學會面對孤獨。

書裏原文:即使是在惡劣的環境中,我們也能找到力量和自由,你具有某些自己不知道的能力......你不是公主,也不會遇到王子。你的內心擁有你需要的所有愛和力量。

所以,請寫下你想要獲得的成就:你想要過上什麼樣的生活,你想要什麼樣伴侶。出門時讓自己看上去光彩照人!.....對周圍一切保持好奇。

第二個牢籠叫作逃避型牢籠。用不去感受情緒的方式保護自己或別人都是錯誤的。

無論你在刻意練習什麼,只要經常練習,你就會成爲那方面的能手。如果你每天都在練習勇敢、放鬆,你就能成爲勇敢、放鬆的高手。

第三個牢籠叫作自我忽視型牢籠。

你得學會愛自己,要找一些時間來照顧自己,去做一個水療,去逛逛街等,給自己放個假,你必須看到自己的重要性。

你擁有一個其他人永遠都不會擁用的東西,那就是你自己的一生。

第四個牢籠叫祕密型牢籠。祕密會帶來羞恥感,羞恥感會帶來成癮性,這是一個鏈條。

首先學會對自己誠實,然後對部分人誠實,找知己和朋友袒露自己內心的重負,能夠幫助你走出這個牢籠。

第五個叫作內疚和羞恥型牢籠。羞恥感一般會有三種念頭:“這是我的錯”“我不配” “情況應該更糟纔對”。他覺得自己根本沒法過上美好的生活。

所以你需要記住兩個字,叫作“允許”,我允許自己快樂。

請記住,你是唯一一個永遠不會離開你的人。你可以從自己身上感受到被珍惜的感覺,你也可以學着珍惜你自己。

第六個叫作未解決的悲傷型牢籠。我們無法控制已經發生的事情,可是我們卻希望自己能夠掌控事情。

時間並不能夠解決所有問題,而要看在這段時間內做了些什麼。

人生就是由各種苦難構成的,有些事情無法理解,也請不要試圖去理解。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