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归,我们都会飞向自己的那座大山


无论我看上去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我的教育多么辉煌,我的外表如何改变——我仍然是她。我充其量不过是内心分裂出来的两个人,她在里面,每当我跨进父亲家的门口,她就会出现。——《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花了一周的时间,终于把《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完,书中的内容对我触动很大,尤其是后面的章节,几乎全部划线。

作者塔拉兄弟姐妹7个,她排行老小,家中4个孩子没有出生证明,都是母亲在家中偷偷生产。

他们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大家都不上学,塔拉是在一个哥哥的影响下,十五六岁才开始读书,有了机会离开巴克峰大山。

在父亲眼中,他们都属于这座大山,就像父亲告诉塔拉所讲,你的位置是在厨房。

除此外,在强势,偏执的爸爸眼中,政府就是光明会的人,他们都是坏蛋,会给他们每个孩子洗脑。就连医院,也成为了一个不祥之地。

自然他们一家人生病,从不去医院,而是由母亲研制草药,而家人治病,为孕妇助产。

塔拉就是在这样偏离的认知中家庭长大,父亲过度强势,母亲没有话语权,一个哥哥还有暴力倾向,经常将她打得遍体鳞伤。

知识改变命运,她一次次拥有奖学金,拥有高阶段学习的机会,甚至27岁就成为了一名博士,但这些都没有成为父母引以为傲的子女。

他们认为这个女儿的灵魂被恶魔附体,原本以为离开原生家庭,就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但发现无论去到哪里,原生家庭如同手中拽着一根长线,走到哪里都会牵制她。

与暴力哥哥为敌,与父母决裂,她的生活几度陷入黑暗,差点失去取得博士的机会。

故事的最后,她都始终并未与原生家庭得到和解,但获得教育的机会,让她从根本上分裂出一个新生的自己。

她说:“我和父亲之间的隔阂,不仅来自时间和距离,它源自于自我的改变,我已经不是当初父亲养大的那个孩子,但他依然是那个养育了她的父亲。”

走出当初的家庭,我们就不再是原来的自己。

在我父母家中,我总觉得有一种格格不入,但我不知道这种格格不入具体到哪些方面,只是心里上有些距离。

这种距离感,投射到我所相处的所有关系里,在公司我看起来有些不合群,与领导同事之间,不能很好的处理好关系。

结婚之后,进入了另外一个不健全的原生家庭。

我还记得,我老公的姐姐与公公吵架时,情绪失控所产生的崩溃,让我再次确信,我不过从一个破碎的原生家庭,迁徙到另外一个破碎的原生家庭,是多么不幸的事。

我与公公之间的隔阂,一两句无法讲清楚,也是一种心理距离,一句话也不愿意多讲,走在路上都想假装看不见,他说话的方式,态度,竭斯底里的吼叫时,让我渴望逃离。

读完《你当像鸟一样飞往你的山》,恰好赶上午饭,公公从外面回来,他强势的姿态,让我抱着书籍逃回了房间。

我抱着那本失去封皮,被女儿涂画的一塌糊涂的书籍,心里难受极了。

我在想,看了那么多的心理学书籍,坚持阅读,怎么始终没有改变我曾经的状态。

我还是无法心态平和,看到不顺眼的情况,心里如同弓起来的疙瘩,怎么都浮不平。

读完这本书后,我终于明白曾经的自己,曾经那个没有长大的内心小孩并不会消失,她只是随着我知识的积累,而隐藏起来,在某一天某一件事,会重新触发那个孩子,她一直在,还会出现。

这些年来,开始学会了爱自己,接纳自己的感受,与此同时,在内心深处,我开始肯定自己,对于喜欢的事情不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持久的做下去。

我知道这就是分裂出来一个新的自己,同时,我建立起来一个新的世界,新的知识体系,新的思维模式。

只是那个没有长大的内在小孩,有属于自己的一套价值观,生活里出现冲突时,两种体系交叉在一起,就会产生碰撞。

我似乎还没有完全掌控某一种体系,所以时常觉得疲惫不堪,与身边的人相处,也成为了一种内耗,不是在伤害别人,就是在伤害自己的路上。

但我确信,我会跟塔拉一样,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翅膀,只要确定方向,每个人都会飞往自己的那座大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