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要不要陪?

想必這是衆小學家長面臨的問題,如果陪呢,一是自己得工作,沒時間陪,在時間上陪不起;二是怕一陪,孩子就形成依賴,一直到中學了,而且天天上演與父母的鉤心鬥角戰了,你在我寫,你不在我等,身心五不利 。如果不陪呢,孩子剛入小學或缺乏自律,一定不寫作業,學業荒廢------

這個問題確實困擾很多家庭。上午翻開樊登老師的《讀懂孩子的心》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一章節,以樊登老師與尹建莉老師之間的問答形式記錄下來的。都是家庭教育的共性疑惑與棘手問題,其中第一個問題,想必是大多父母的疑惑。

孩子寫作業得人陪,怎麼辦?

尹建莉老師的回答是:陪是不對的,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如果家長從一開始都認爲孩子寫作業是需要陪的,那孩子自覺意識就無從生長了。家長的目的是培養能夠自覺學習、獨立的做事情的孩子,目的一定不要放在陪上面,再好的陪也不如培養孩子自己獨立地去做事。

前幾年我第一次看到他們對話視頻時,關於這個觀點非常贊同,也是受益者。我女兒今年九月份上小學,她明白學習是誰的事情,誰的責任。

所以,每天放學後的作業以及週末作業,基本都是她自己獨立完成的,除了不認識字,需要幫忙唸作業。我不需要也沒有時間坐旁邊去看着她、督促她。只是提醒,我需要做什麼,需要簽字?還是需要幫忙上傳作業?

剛開始,她也會怠慢,一玩起來都忘了,晚上下班回來作業還沒完成,有時候我也會發脾氣,責怪她沒有時間觀念。但是事後想想她纔多大,表還不認識,怎麼有時間概念。

隨着今年疫情影響,還沒開學一月就改爲線上教學了,剛開始我也着急我天天上班,她的線上課會完成怎麼樣,是否影響初期學習習慣與學業進度?

結果還是自己焦慮了,發現她基本能獨立按時上課、進直播、完成作業,並一項項作業完成時,微信發給我,提醒我給她上傳打卡。

我發現我的焦慮是多餘的,雖然我沒像班級部分家長全程陪伴上課與督促及時完成作業,但孩子除了生病,作業都是指定時間內完成的,我覺得孩子這樣的獨立性更難得,尤其是初期。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焦慮是難免的,但是焦慮下的行爲除了傷害親子關係,傷害身體,與結果相悖。

焦慮是對無常的抗拒。所有的溝通與行爲,都要以結果或目的爲導向。如果你想讓孩子擔起學習的責任,就要去掉焦慮時的責備與打罵,去相信孩子、接納孩子與鼓勵孩子,並與孩子一起分析當下問題,引導解決。提升孩子發現問題、歸納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像尹建莉老師說,陪的目的是培養能夠自覺學習獨立的做事情的孩子。所以帶着終極目標去面對。其實就是家長要先放過自己!相信孩子,養育是靜等花開的過程,允許孩子慢慢來,甚至走彎路,孩子會自我總結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比如寫作業,時間把控不好,要麼晚上睡得晚,要麼不寫吧。但又不想被老師點名批評,所以這種“痛苦”的感覺,只有經歷了,纔會去思考分析,放學後我到底是先寫作業,還是先玩?

因爲疫情,我們所在的城市按了暫停鍵,大家都宅家靜默。這兩週我觀察觀察孩子的學習安排,我發現她會根據早上微信羣發的作業,去定鬧鐘,看視頻、看直播、寫作業。但是寫作業速度慢。

於是連續三天我介入(非陪伴,各自做各自的事情),開始鼓勵她,作業一寫完我就給她提交。三天裏早早就完成了作業,她很欣喜。她自己說:“媽媽,早早完成作業真好,我剩下的時間可以全部自由安排了”

是的,我全然肯定。也把這種提前完成作業的“爽”趁機給她捋一遍。什麼原因之前作業完成晚?什麼原因最近作業快?晚完成作業你的感受是什麼?早完成作業的感受是什麼?如果做選擇題,你願意選擇早完成有大把自由時間的爽,還是到臨睡前還在趕作業的痛苦?

小朋友瞬間就明白了,談自己經歷的感受,她就清晰自己的答案了。那做就是了,但是還要引導,疫情結束給她買個計時器,不管是寫作業還是睡前閱讀,培養她時間的概念。

所以,以結果爲導向來行動,會提醒自己先處理好情緒再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任性先去發泄,完全不顧結果,發泄完發現除了一時的爽,不利關係遞進、不利解決問題,還傷害身體。

回到開篇的問題:孩子寫作業要不要陪?以終爲始,帶着目地去處理它就好。養育孩子需要靜等花開,相信孩子,正確的去引導,在管與放手間拿捏有度。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來“渡”我們大人的。遇到問題解決困難時,甚至產生痛苦的感受時,都是人生的課題,需要學習、有智慧的去解決及攻破它。

相信你也是,這個問題你心中有解決的答案了嗎?有什麼更好的方式歡迎留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