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悼世子——朝鮮最悲慘的太子,被父親關在木櫃裏活活餓死

朝鮮國王英祖李昑是一個非常有作爲的君主,國家在他的統治下欣欣向榮,百姓們安居樂業。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英祖是個好國王,卻不是個好父親,他的兒女大多命運悲慘。

思悼世子李愃是英祖的次子,母親是映嬪李氏,孝章世子是他的同胞弟弟,可惜不幸早夭。

孝章世子早夭後,英祖將希望寄託在思悼世子身上,他對這個兒子嚴加管教,期待着子承父業,做一個有爲之君。

大概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無論思悼世子再怎麼努力,英祖對他始終不滿意,總覺得自己的兒子欠缺火候,是塊廢材!

隨着時間的流逝,英祖對思悼世子由喜歡變成了厭惡,他想不通自己完美的基因爲什麼沒有傳給兒子,這小子是不是我生的呢?

思悼世子每天都活在恐懼中,父親對他不是訓斥,就是打罵,超負荷的功課壓得他透不過氣來,有的時候,他真希望自己沒來到這個世界上。

一個人壓力過大就會產生叛逆情緒,思悼世子也一樣,在他心裏父親是魔鬼,能逃則逃,能躲則躲,千萬不要發生正面衝突。

於是乎,這對父子,一個躲,一個逼,兩人猶如貓和老鼠。

宮中的人都知道思悼世子的苦悶,但誰也幫不了他,只有同胞姐姐和平翁主爲弟弟說好話,關心他。

和平翁主是英祖最寵愛的女兒,她是思悼世子的保護傘,可偏偏這個保護傘死於難產,13歲的思悼世子與父親的矛盾日益激化。

長期以來的壓抑,使思悼世子行爲古怪,只要一聽到母親說父親來了,他就嚇得語無倫次,甚至跳窗逃跑。

從現在的醫學角度來看,思悼世子是患上了憂鬱症,而病因正是英祖的高壓政策。

兒子已經快要被逼瘋了,可父親依然如故,英祖從來沒有檢討過自己,他認爲兒子的反常舉動是因爲太過依賴自己的母親,而解決的辦法就是不讓他們母子見面。

母子不能相見,這換作誰都無法忍受,思悼世子憤恨難平,在與父親的爭吵中差點投井自盡,幸虧身子肥胖才倖免於難。

思悼世子投井的舉動惹怒了英祖,他認爲這個兒子真的沒救了,不如好好地培養他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孫子李祘。

公元1757年的2月至3月,一直對思悼世子呵護有加的嫡母貞聖王后和嫡祖母仁元王后相繼去世,思悼世子傷心欲絕,他不想子承父業,他只想有人來愛自己。

愛他的人沒有來,倒來了兩個敵人,她們是思悼世子的同胞手足和緩翁主和英祖的寵妃文昭儀。

這兩個人喫飽了沒事,時常到英祖那兒打小報告,說思悼世子的壞話。

英祖早就看不慣思悼世子,他聽信饞言,經常罰思悼世子跪在外面,大聲訓斥。

思悼世子百口莫辯,他的精神愈來愈差,行爲也愈發怪異,整天喝得爛醉,一個人燒衣服,發酒瘋。

英祖對思悼世子失去了信心,他決心扶持自己的長孫繼位。

思悼世子對父親的想法沒有異議,他原本就不想做什麼國王,但英祖卻總是疑神疑鬼的。

公元1762年,大臣羅景彥受人指使,向英祖告發思悼世子有謀反的罪行,這成了壓垮父子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

英祖召見了思悼世子,他不聽兒子的辯解,下令讓其自行了斷。

思悼世子在臨死前曾向母親映嬪李氏求救,不過李氏見兒子瘋癲,又怕他真的會弒父,猶豫再三後,最後決定見死不救。(也有史書記載是映嬪李氏提出讓思悼世子自盡)

27歲的思悼世子生無可戀,對他好的人都去世了,父親是仇人,母親是路人,冰冷的世界容不下他。

思悼世子想要上吊自殺,但身邊的僕人不忍心,兩次將他救了下來。

英祖知道後,心中更加惱怒,他下令將思悼世子關在米櫃裏,斷絕飲食,8天后,思悼世子被活活餓死。

這一年是農曆壬午年,史稱“壬午禍變”。

27歲的思悼世子死了,誣陷他的大臣羅景彥也死了,英祖心裏明白着,他就是借別人的手除去後患。

思悼世子去世14年後,英祖也去世了,他的兒子李祘繼承王位,史稱正祖。

正祖是李氏王朝最後一位聖君,他在位期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對於屈死的父親,正祖是同情的,當然他不可能批評自己的爺爺,只好舉辦追慕活動表達心中的哀思。

思悼世子的一生充滿着濃濃的悲劇色彩,他終身受制於自己的父親,如果有來生,他一定希望自己生在尋常百姓之家,過着粗茶淡飯的平靜日子。


作者簡介一一婉兒(婉):一個喜歡讀書,癡迷歷史的女子,愛寫文章的小女子。什麼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寫文章就是寫自己想說的話,想寫的事。這就是我,一個塵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蘭自飄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