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商朝末代君主,中國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暴君”

看過《封神榜》的人一定對殘暴的紂王印象深刻,這個君王簡直就是集天下的暴君於一身,聽信妖妃蘇妲己之言,殘害忠良,迫害百姓,總之什麼壞事都做盡了,槍斃他一百回都不夠!

不過,小說畢竟只是小說,歷史上的紂王很可能與大家想象中的不一樣,他並非一無是處,反而對中國版圖的擴大有很大的貢獻。

首先,紂王不是他自己的封號,根據周朝諡法解釋,“殘忍捐義曰紂”

由此可見,“紂”不是一個好名字,身爲一國之君的商王不會給自己取這麼個封號,如果取了,不是等於天天都在罵自己嗎?

紂王是西周的開國君主武王賜的封號,他自己的名字叫帝辛。

衆所周知,西周原本只是商朝的諸侯國,他們趁亂起兵取代了商朝。

造反都是要有理由的,否則難以收服人心,於是我們周武王便列舉了帝辛的四條罪狀:“聽婦人言、不認真祭祀、不重用親戚、任用逃犯做官”

你聽聽,這是罪狀嗎?

聽婦人言充其量就是耳根子比較軟,更何況商朝的君臣、包括百姓都十分迷信,遇到重大事件通常需要占卜來做決定,女人說了不算數,老天爺說了才作數。

因此,帝辛不可能在政事上只聽婦人言。

不認真祭祀只能說明帝辛這個人工作態度不好,和殘暴扯不上半毛錢的關係。

不重用親戚根本不算什麼罪狀,在今天這個社會還要算是公正清廉的好人呢!

任用逃犯做官只能說明帝辛唯纔是舉,用人不疑,應該算作優點吧!

既然帝辛有那麼多優點,爲什麼還會亡國呢?

商朝是一個奴隸制國家,百姓們基本上沒有文化,奴隸主利用他們未知事物的迷信心理,以神權的方式來鞏固統治地位。

廣大的百姓、奴隸在長期的教育下,漸漸地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心甘情願地做牛做馬,任由奴隸主虐待迫害。

那些奴隸主有了權力後,逐漸染指朝政,甚至想要控制商朝君王。

商朝的武乙君王不想做提線木偶,開始與那些人對抗,雖然取得了些效果,但並沒有根除此類現象。

帝辛天資聰穎,力大無窮,他上位後,立志改革,採取了一系列反對神權的鬥爭,其實最典型的就是公開抵制祭祀活動,這也成了他日後的罪狀之一。

據《尚書》記載——

“圖厥政不蠲,天惟降時喪”、“弗惟德馨香祀,登聞天下”

帝辛的改革觸犯了當時僧侶貴族的利益,守舊派對他羣而攻擊,但歷史可以證明,帝辛的做法沒有錯,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改革需要勇氣,也需要堅持,帝國辛的確對不同意見者大開殺戒,可是這對集權制君王來說再正常不過了,哪個君王不是踩着別人的屍體上位的。

掃除反對派後,帝辛大膽地任用了一批年輕有爲的新人,他不大較大別人的過去,只要對自己忠心,只要有能力,都可以提拔做官,哪怕是下等階層的人和奴隸。

應該說,帝辛擁有超前思維,他的唯纔是舉值得後人學習。

有了自己的隊伍後,帝辛開始開疆擴土,四處征戰。

商紂十年(帝辛十年),帝辛征討東夷,經過長時間的戰爭,東夷和周圍的許多部落都投降了,他們被迫成爲了商朝的宗主國,失去了領土主權。

在歷年的征戰中,商朝的疆域東抵山東沿海,南達湖南、安徽,北至河北,西至陝西、甘肅等地,爲後來西周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帝辛每打下一個地方,便把先進的中原文化帶到那兒,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這些地區人們的交流。

開疆展土利在千秋,弊在當代,打仗是燒錢的遊戲,帝辛固執強硬,窮兵黷武,國土面積雖然增加了,但百姓生活日益困苦,被壓制的保守派趁機“報復”,整個商朝就像是個暗流湧動的活火山,只是輕輕一碰就會立即大火沖天。

剛愎自用的帝辛爲了打壓反對派,大肆動用各種酷刑,這樣一來,矛盾更加尖銳,西伯侯姬昌以剷除暴君的名義起兵反叛。

大約在商紂三十年(約公元前2046年),帝辛與周軍的軍隊在牧野進行了決戰。最後厭戰的帝辛軍隊陣前倒戈。

貴族拋棄了帝辛,民衆也拋棄了帝辛,曾經不可一世的帝辛逃到鹿臺,不願受辱的他穿上寶玉衣,跳入火中自焚而死。

一國之君應該雄才大略,但不能窮兵黷武,武力擴張領土不能使國家安定,反而會成爲亡國的導火索。

好戰必亡 ,忘戰必危,這是絕對的真理!

這就是歷史上紂王(帝辛)的故事,至於妖妃蘇妲己,她只是有蘇部落戰敗後,獻給帝辛的戰利品,一個微不足道的可憐女人。


作者簡介一一婉兒(婉):一個喜歡讀書,癡迷歷史的女子,愛寫文章的小女子。什麼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寫文章就是寫自己想說的話,想寫的事。這就是我,一個塵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蘭自飄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