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遊天下(569)武威文廟


      甘肅省武威市古稱涼州、姑臧、雍州,它位於河西走廊東端,是絲綢之路上的要衝,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在此大敗匈奴,爲彰顯漢王朝的“武功軍威”而得名。武威市不僅以“武功”威震八方,還因“文治”聞名遐邇。

    公元1436年,明朝涼州兵部右侍郎徐晞上書朝廷,爲教育駐軍子弟、教化當地民衆,提請修建文廟,政府很快便予以應允,並撥付鉅額專款進行興建。兩年後即建成包括儒學院、孔廟、文昌宮在內的龐大建築羣,有“隴右學宮之冠”的美名,爲西北地區最大的文廟,且享譽華夏大地。遊覽武威文廟,最值得關注的便是它的“三絕”。

    儒學院居於整個文廟的西部,是士子讀書學習、考試修行之所,內有忠烈祠和節孝祠,可見儒學院的教育宗旨是培養孩子們對國忠烈、在家節孝。孔廟處在文廟中間,爲祭祀儒家創始人孔子的場所。最東邊的文昌宮裏供奉着文昌帝君,也即文曲星。“廟學合一”是古代文廟的基本規制,然而武威文廟將院、廟、宮三者有機地融爲一體則十分少見,此其第一絕。

      文昌宮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桂籍殿”裏的牌匾。桂籍殿之名源於金榜題名又被稱作“蟾宮折桂”,其美好寓意足以令文人雅士頂禮膜拜。而在它的屋脊下方懸掛着40多塊精美的匾額,爲明、清、民國期間各方名士題寫,均高屋建瓴、意味深長,諸如“天下文明”“書城不夜”“聚精揚紀”等等,而它們能完好無損地保存至今,得益於從前有頂棚遮擋,才躲過了種種浩劫的洗禮。如此繁多的古代名家手跡濟濟一堂,實爲難得,是爲武威文廟的第二絕。

      文廟的第三絕則讓武威人頗感尷尬。孔廟最前端是一堵“萬仞宮牆”,按照慣例,當地出了狀元后即要在牆上開大門,可自隋朝建立科考制度,至清末廢除科舉,武威從未出過一位狀元,所以“宮牆”上只設兩個側門。廟無正門也就成了文廟的一絕,但這並沒有耽誤家長們來此朝聖。他們在文曲星前許下魚躍龍門的祝福,於大成殿內虔誠地向孔夫子禱告,到“狀元橋”繫上紅絲帶保佑孩子夢想成真。

      可憐天下父母心,祈求晚輩學業有成,祈盼下一代前程似錦,定爲所有家長的最大心願。他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子女永遠的庇護神。忠烈誠可貴,孝行價亦高。猶記故鄉雲,勿忘三春暉,應該是每位赤子的初心。而人們來朝拜武威文廟,在向文曲、文聖敬香之時,便也是在爲人生的啓蒙者獻禮,將感恩的種子埋入腳下的每寸芳土,讓仁義禮智信的文明之光薪火相傳。

      2022.11.23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