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真是因果报应!

  今天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广东一男子因网瘾与父母吵架后在外流浪8年,被找到后面对父母竟掏出了一把裁纸刀。许先生今年28岁,志愿者在帮他办理身份证的过程中知道了他的家庭住址,通过家庭地址又联系到他家人。他父母得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原来许先生的父母已经苦苦寻找了他8年。据了解,许先生是家中的独子,8年前因为沉迷网络游戏,在与父母的吵架中负气离家出走。志愿者与许先生的交谈中能感受到,在流浪的这8年里,他对父母的爱逐渐转变成了恨。

  11月16日,许先生的父母开车带着他的两个表妹来到相约地点。当许先生看到他母亲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露出了藏在衣服里的裁纸刀,幸亏被志愿者发现,他的表妹也从许先生手中把刀夺了下来。在现场的志愿者告诉记者:“我们在安抚好许先生后,他告诉我们是父母让他落得今天的下场,因此刚见面时对父母积压多年的仇恨,瞬间爆发了出来。”

  ……

  最后的结局肯定是皆大欢喜,许先生跟父母回了家。

  这到底是一个美满的故事,还是一个不好的开始呢?

  八年的流浪生活都没能让他清醒过来,还指望他以后能怎样?

  已经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收获不了亲情的果实,真为他的父母感觉到担忧。

  我也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人世间会存在这样一种人:不识好歹,不懂感恩,自私自利,不思悔改,脾气暴躁,思想极端,思维偏执,行为诡异。

  稍微遇到点不顺心的事儿,就情绪激动,行为过激。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变成了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呢?

  原因很多。

  一、天性使然。有的人天生如此,父母即使再努力再想办法也没有用。有些孩子,不可否认生来就是讨债的。说句难听的就是无可救药,倒不如趁早放弃,断了联系。可惜,有割舍不掉的亲情和血缘在,父母舍不得,最后养出了一个恶魔。

  二、溺爱。有的家长一有了孩子,就百般宠爱。只要能让孩子高兴,要天给天,要地给地。只要孩子高兴,怎么着都成,导致孩子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过度溺爱孩子,就是在害孩子害自己。

  三、教育方法。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俗语不适用于所有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还是有很大的性格差异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千篇一律。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及时调整教育方式。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打、骂、吼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唯一的教育方式。

  四、沟通方式。两个人如果无法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就容易产生分歧和误解。时间一长,这些分歧和误解堆积起来,就容易生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占主导地位的,所以家长在和自己的孩子沟通时,不能单方面输出,还要让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要懂得倾听。彼此了解了彼此,后面的问题就容易解决。

  五、耐心。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不能用成年人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来面对孩子。特别是在孩子学习这个问题上,有的孩子就是对学习一窍不通,怎么办?我们要陪着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告诉他你可以不会,但不可以不去尝试不去努力。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学霸,要接受孩子的普通。作为家长不能太卷,更不能盲目卷。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来教育,一定要有耐心,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只要他是一个积极向上,能辨是非,心地善良,内心充满阳光的孩子,可能要比单纯地学习好更有价值。条条大路通罗马。

  六、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他小的时候,初中以前。一些好的习惯都是在这个时候养起来的。身教胜于言传,你想让孩子爱读书,做家长的就应该是个爱读书的人。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想让他好好学习,很难!家长要是孝敬老人,自己的孩子也多是孝子;家长要是明事懂理,自己的孩子也多是通情达理。什么样的家长造就什么样的孩子,这是大概率事件,个例不算。所以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看似冷酷无情,细心一想还是很有道理的。

  不要给自己后悔的理由。从现在开始请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每天拿出一点儿时间,每天花费一些心思,实实在在地用在孩子身上,要比多给他报几个兴趣班要实惠的多。

  种下善因多得善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