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日记 四十五

    2022年11月23日

    第一节课 词中的动词

    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什么是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的词。

    动词的分类

    根据动词的表义功能进行分类可分为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存现动词、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等类别。

    其实,动词的再分类还是应该根据动词的句法功能差异。动词的功能差异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能带宾语,有的不能带宾语;有的能带“着”、“了”、“过”等时态助词,有的不能带;有的能重叠,有的不能重叠;有的能带补语,有的不能带。这样,根据不同方面的功能差异,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动词按作用和功能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谓语动词,另一类是非谓语动词。

    中文语法中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或一种动态变化,一般出现在名词主语或主句后面。

    每个完整的句子都有一个动词,要表示第二个动作时可使用不定词、动名词、对等连接词、从属连接词或增加子句等方法连结。

    人的动作,都是动词,比如走、有、看、写、非、落,还有保护、开始、起来、上去,这些词都是动词。

    动词在谓语成分里起补充和描绘的作用,表示主语的动作,存在,变化,或者对宾语的动作,态度,比如说他来了,这是不及物动词,表示一个动态,我热爱祖国,这也表示主我们自己的动作,我们热爱祖国,这个热爱就是动词。

    只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在前面加程度副词,例如"很怕他"、"很喜欢他"、"很羡慕他"。

    如果你拿不准这个词是不是动词,只要在前面加上一个不,很顺口,也符合语法,那就属于动词,如不怕、不喜欢,不羡慕,这都是动词。

    重叠词也是有动作的,看看、想想、试试、讲讲,学习学习、批评批评、讨论讨论、休息休息,这些重叠词也是表达动作的。有些词是不能这样重叠的,比如说喻喻,它就不是动词了,它是连接词了,还有任,它也不是动词。

    按照动词的意义可以分为实义动词,系动词,助动词。

    实义动词是具体地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心理活动的动词。其中有一类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动词,它可以就直接在谓语后面,也可以直接在谓语前面,也可以变换它的位置,可以填词,也可以减词。

    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有:

    想、爱、恨、怕、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怕、担心、讨厌、觉得、思考

    表示存在的动词有:

    发展、变化。

    表示消失的动词有:

    在、死、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存在、消灭。

    系动词可以细分为:

    1)状态系动词

    用来表示主语状态,只有be一词,例如:

    他是一名教师。(与补足语一起说明主语的身份。)

    2)持续系动词

    用来表示主语继续或保持一种状况或态度,主要有keep,rest,remain,stay,lie,stand,(保持,休息,留下,停留,躺着,站着)例如:

    他开会时总保持沉默、此事仍是一个谜。

    3)表像系动词

用来表示"看起来像"这一概念,主要有,例如:

    他看起来很累、他看起来很伤心。

    4)感官系动词

    如:这种布手感很软、这朵花闻起来很香。

    5)变化系动词

    变化系动词主要有: 

    它看起来很累,它看起来很伤心,“看起来”这个动词就是一种表象,情感里头牵动的一种特殊形象。

    助动词

    表示判断的助动词有:

    是、为、乃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的助动词有:

    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宁可。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如,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如,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1.动词"是"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如:

    我懂了…我是懂了,他勇敢…他是勇敢,这样做好…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在口语中当做副词是港台地区形成的语言习惯。闽南语中用"有"表示完成时态,台湾闽南语吸收了闽南语中的这一表达,形成了"有"字句。如:

    广东人特别爱说“张三有在吗?”

    3.助动词

    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

    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暖和了"。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做谓语,比如说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这里的下去了、没出来都是一个趋向,但这个趋向是可以独立出来做谓语的。

    常用动词的分类:

    1,一个字动词:吃、睡、揍、打、跳、唱、画、说、碰、吹、吸、烤、飞、蹦、站、坐、买、卖、收、交、叫、喊、听、做、建、造、修、骂、问、喝。

    这一个字的动词大家是特别容易接受的,因为它一看就有动作感,吃、睡、打,跳,喊,听,躁、羞,骂,问,喝,这些都是一个字的动词,大家都比较容易接受。

    2,两个字动词:喜欢、讨厌、担心、害怕、了解、相信、尊重、想念、回来、起身、复习、惦念、重视、佩服、上来、下去、进来、出去、过来、回去、存在、发展、生长、演变、死亡。

    两个字的动词,我们就不一定跟得上了,比如说“了”,演变成一个动词“了解”,我们就不一定能够接受了。

    3,三个字动词:吃稀饭、喝冷饮、坐沙发、玩游戏、看海报、听音乐、聊闲天、送鲜花、打篮球、踢足球、擦桌子、修管道、搽面霜、闻花香、辨方向、猜谜语、练书法、学钢琴、画漫画、下象棋、玩游戏、做手工、读英语、做作业、弹吉他、打电话、发短信、看电视、玩手机、看漫画。

    三个字的动词其实就是一个字的动词的衍生,加了一个宾语,这也是用的比较多的。

    4,四个字动词:纵横驰骋、扬眉吐气、披星戴月、花枝招展、万马奔腾、东奔西走、张牙舞爪、呼朋唤友、投桃报李、飞檐走壁、龙腾虎跃、画龙点睛、指手画脚、抢天呼地、捉襟见肘、卧虎藏龙、刻舟求剑、杀鸡儆猴、东张西望、大摇大摆、腾云驾雾、左顾右盼、龙争虎斗、载歌载舞、蹑手蹑脚、披荆斩棘、庖丁解牛、走马上任、攀龙附凤、鸡飞狗跳。

    这四个字的动词,带有一种俗语或者成语的成分在里面,如东张西望、大摇大摆、这个攀龙附凤、捉襟见肘、指手划脚、画龙点睛,这都是成语了,属于动词性成语。

  名词和动词的区别

    名词和动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它们的语法特征即功能和形态的不相同。

    (待续篇:第二节课 讲解王跃文的散文作品《造得花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