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赛前LSD训练

今天跑了27公里,即每个月都会有的LSD训练,用时2小时15分钟。一开始的十公里和往常一样配速4分40秒,跑起来非常轻松。半马的距离后,能感觉到自己掉速了,配速开始接近5分整。

本以为自己的掉速会在30公里左右,即“撞墙”后。事实是,在正式“撞墙”前你会有不那么明显的掉速,或许以前跑的时候没太注意,当然主要是因为跑的节奏和步频没有出现大的改变。

这次跑步训练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全马而准备的,所以还有另一个发现,那就是所谓的“撞墙”到来的时间其实是因人而异的。

通常来说,如果平时的跑量达标,每个月有认真跑LSD,赛前充分的休息,并且跑步过程中注意适当的补给,那么迎来“撞墙” 的时间会往后延迟。相反,如果平时的跑量不够,基本上没有LSD训练,跑步过程中没有任何运动补给,则极有可能提前遭遇“撞墙”反应。

所谓“撞墙” 的原理,大体就是两三个小时后,人体考碳水化合物分解的能量已经殆尽,剩下的能量获取源自自身脂肪的分解。依靠脂肪分解的能量显然是不能和前者相比的,也就是为什么马拉松选手赛前一周都会很注重食物摄取的选择,即侧重于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的摄入,以储备足够多的糖原。

比如这次本来打算跑30公里的,可是因为跑27公里的时候已经中午十二点半了,没有带水和能量胶,加上昨晚的睡眠不是很好,较早的出现了下肢沉重乏力的情况,配速来到了5分15秒的位置。虽然自己清楚还可以跑下去,不过跑完30公里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我甚至能估算出,继续跑下去全马的成绩会大概是多少。对于内心得出的成绩,自己显然是不满意的,同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短板在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