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結果不是我們預設的那樣

今天一位微信好友在朋友圈裏發了一段這樣的話。原文如下:

“精心在陽臺栽培了近一年的辣椒“喜獲豐收”[皺眉],最大的還沒口香糖大。

水費都用了得有上百塊錢的,從圖一的種子催芽到澆水施肥,每次出差最掛念的就是家裏的辣椒。

感覺像是每天都用心輔導功課的孩子,最後經過努力,考上了藍翔。

累了,不愛了。放棄吧。[苦澀][苦澀][苦澀][苦澀]”

配圖如下:

這位記者朋友應該是熱愛生活的人,她寫的文章非常有質感,年紀輕輕就成了她們單位的首席記者,並且專跟熱點事件寫深度報道。應該對於問題的本質把握的非常到位,思考也非常有深度,因此從她的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在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種植了一年,且牽腸掛肚的辣椒收穫時,那慘淡的戰績與自己傾心的付出不成正比時,內心的失落與彷徨。

特別是最後一句,使整個描述有了昇華,對呀,這正像極了我們的教育,有的時候家長和老師傾心的付出,往往換來的卻是孩子那不盡如人意的、甚至是可憐的、讓人悲痛欲絕成績,這個時候我們都是失落和彷徨的,總是在質問自己哪些地方做錯了嗎?爲什麼我們全部的付出,卻得到了僅僅是這樣的回報呢?難道我們的教育哪個地方做的不夠嗎?

事實上來講,不是我們做的不夠,也不是孩子不夠努力,恰恰是事情的本身出了問題。比如說這位朋友的辣椒種子是否像農民們種植的種子是一樣的,因爲有的能作物種子只能種一季,每次播種都需要購買新的種子,不然的話,等到第二季的時候,往往長勢不如原先長得好,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有所收穫就已經不錯了,我們如果再去奢望像原先的農作物長得那樣碩大的話,就有點強人所難了。換句話說,售賣種子的人就已經設置了障礙,不允許農民留下種子,用於第二季的生產,這應該就屬於基因的變異吧。

第二種情況就是,你所認爲的努力,只是你所認爲的。辣椒應該長在農田裏,得到的是農民專業的陪護,而不是陽臺上讓我們像養花一樣對待它。因爲在土地裏它的根系可以肆意的生長,農民們有專業的養護手段,雖然在陽臺上也有陽光、空氣和充足的水分,但是它的根系蜷縮在花盆裏,沒有同伴的陪伴和競爭,缺少專業的養護,我們再去希望它長出像市場上那樣健壯的辣椒,是不是有點勉爲其難呢。

也就是說,我們認爲的良好的環境只是我們的以爲,卻沒有站在一顆辣椒的角度去思考它應該生長在哪裏,得到什麼樣的呵護。就像我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總是以我們認爲正確的方式去對待他們、要求他們、命令他們,卻往往忽視了作爲成長主體地位的學生,他們本身也是一個有生命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愛好和習慣。我們的教育應該充分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孩子的不同特點,制定適合的教育方法。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在他們熟悉的環境中,發揮他們最大的特長和優勢,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是真的教育,他們在這種教育環境中,也會成長爲自己最美的樣子。

其實生活中很多結局,或許會像這位朋友所種植的辣椒一樣,與我們期望的相差甚遠。但我想說的是,即使是這樣一地雞毛的生活,我們也應該以滿腔的熱忱去面對。畢竟不管是怎樣,我們的教育不能重來,孩子的的成長不能重來,但是我們的未來。還沒來!爲了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不再犯這樣同樣的錯誤,也爲了不再讓我們的未來有這樣的遺憾,現在的我們都應該認真的總結過去,反思自己的不足與過失,積極找到解決的辦法,勇敢的去面對未來的生活。

泰戈爾曾經說過,當我們爲錯過月亮而流淚的時候,你也就失去羣星了。所以我想對這位朋友說,不要放棄。認真的總結,待明年春天再種一次,相信到秋天的時候,一定會有比今年更好的收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