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结果不是我们预设的那样

今天一位微信好友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段这样的话。原文如下:

“精心在阳台栽培了近一年的辣椒“喜获丰收”[皱眉],最大的还没口香糖大。

水费都用了得有上百块钱的,从图一的种子催芽到浇水施肥,每次出差最挂念的就是家里的辣椒。

感觉像是每天都用心辅导功课的孩子,最后经过努力,考上了蓝翔。

累了,不爱了。放弃吧。[苦涩][苦涩][苦涩][苦涩]”

配图如下:

这位记者朋友应该是热爱生活的人,她写的文章非常有质感,年纪轻轻就成了她们单位的首席记者,并且专跟热点事件写深度报道。应该对于问题的本质把握的非常到位,思考也非常有深度,因此从她的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在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种植了一年,且牵肠挂肚的辣椒收获时,那惨淡的战绩与自己倾心的付出不成正比时,内心的失落与彷徨。

特别是最后一句,使整个描述有了升华,对呀,这正像极了我们的教育,有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倾心的付出,往往换来的却是孩子那不尽如人意的、甚至是可怜的、让人悲痛欲绝成绩,这个时候我们都是失落和彷徨的,总是在质问自己哪些地方做错了吗?为什么我们全部的付出,却得到了仅仅是这样的回报呢?难道我们的教育哪个地方做的不够吗?

事实上来讲,不是我们做的不够,也不是孩子不够努力,恰恰是事情的本身出了问题。比如说这位朋友的辣椒种子是否像农民们种植的种子是一样的,因为有的能作物种子只能种一季,每次播种都需要购买新的种子,不然的话,等到第二季的时候,往往长势不如原先长得好,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所收获就已经不错了,我们如果再去奢望像原先的农作物长得那样硕大的话,就有点强人所难了。换句话说,售卖种子的人就已经设置了障碍,不允许农民留下种子,用于第二季的生产,这应该就属于基因的变异吧。

第二种情况就是,你所认为的努力,只是你所认为的。辣椒应该长在农田里,得到的是农民专业的陪护,而不是阳台上让我们像养花一样对待它。因为在土地里它的根系可以肆意的生长,农民们有专业的养护手段,虽然在阳台上也有阳光、空气和充足的水分,但是它的根系蜷缩在花盆里,没有同伴的陪伴和竞争,缺少专业的养护,我们再去希望它长出像市场上那样健壮的辣椒,是不是有点勉为其难呢。

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的良好的环境只是我们的以为,却没有站在一颗辣椒的角度去思考它应该生长在哪里,得到什么样的呵护。就像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总是以我们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对待他们、要求他们、命令他们,却往往忽视了作为成长主体地位的学生,他们本身也是一个有生命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爱好和习惯。我们的教育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制定适合的教育方法。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发挥他们最大的特长和优势,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真的教育,他们在这种教育环境中,也会成长为自己最美的样子。

其实生活中很多结局,或许会像这位朋友所种植的辣椒一样,与我们期望的相差甚远。但我想说的是,即使是这样一地鸡毛的生活,我们也应该以满腔的热忱去面对。毕竟不管是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重来,孩子的的成长不能重来,但是我们的未来。还没来!为了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再犯这样同样的错误,也为了不再让我们的未来有这样的遗憾,现在的我们都应该认真的总结过去,反思自己的不足与过失,积极找到解决的办法,勇敢的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泰戈尔曾经说过,当我们为错过月亮而流泪的时候,你也就失去群星了。所以我想对这位朋友说,不要放弃。认真的总结,待明年春天再种一次,相信到秋天的时候,一定会有比今年更好的收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