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岳飛的悲劇真相,其實,是宋高宗 趙構爲取得江浙財閥對早已困於通貨膨脹不能自拔的朝廷,以金銀貨幣作爲支撐用於脫困,所寄出的投名狀

    這可能是最沒有浪漫色彩的一個歷史看法。但很可能是最貼近歷史真相的一種說法。原因嘛?似乎不難理解,而這個故事的起因卻始於北宋神宗年間的“熙寧變法”。


    當初王安石變法的底層邏輯就是想把農民老實栓在土地上,更貼近“自然經濟”的“租庸調製”,這個以實物與人役納稅的方式改變爲貨幣化繳納稅款。而“兩稅制”的誕生,便從法律與政策上保證了它的推行。當然,這一切的基礎動機,是宋朝對銅礦開採以及冶煉業的大力推動所導致的結果。不過,這裏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畢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銅礦,你比如四川地區就缺銅。而他們要用錢就必須從外地調入。想想,蘇軾先生的這句話: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那可不是瞎說!這要真馱一噸銅錢去那兒,如果沒猜錯,就該上西天了!所以,朝庭也在酌情考慮解決這類問題。要不怎麼說古代中國人還是聰明無比呢。他們發明了代金卷,那是國家發行的憑證,依據這一憑證,可以到四川以外銅錢沒那麼匱乏的地區去兌換銅錢,一但發行了可以用來兌換一千貫錢的憑證,它就等於一千貫錢的價值,那麼,大夥兒就可以用這張紙來交易了,這就是我們引以爲傲的紙鈔的起源。但好用也架不住拼命印不是。朝庭一度大量印鈔,致使物價飛漲,一時難已控制。而我們敬愛的抗金英雄岳飛將軍,便在此時向朝庭要軍餉,當然也是爲了擴充軍隊規模,時機北伐,收服中原,迎回徽、欽二宗,從整山河。這請求當然也沒啥毛病。但此時剛扶上龍椅的高宗趙構,對這位愚忠不已的岳飛將軍造兵甲蓄軍資的舉動頗爲質疑。心想我這是打算爲自己培養一個企圖搶自己地盤的節度使?


    你說,攔着他吧?自己便要澇得個不忠不孝的話柄,這之後我身後的這把龍椅還怎麼能坐得穩。但如果由着他,真要把那二位接來,那我這算怎麼回事呢?況且,不答應他老人家的可不只是徵一人,那兒還有一幫打算在徵這個不能環都的小政府裏謀些可觀的政治抱負的江浙財閥。這些靠着海運絲綢茶葉陶瓷到中東做着轉運貿易,大發白銀之財的人,對行政權力的渴求,可以說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當然,這些人跟現今的南宋政權是提過條件的。要想咱們掏銀子,可以!條件有兩個:第一要停止勞民傷財的北伐戰爭。我們不能成爲綁在嶽將軍褲腰帶上的錢袋子吧!不能讓他就這樣可勁的造!第二,必須廢止印麻了口的代金卷制度!就是它害得我們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當然,跟皇帝談條件那是在扯,但地方政府的經濟危機可是真實的在愈演愈烈。這一張張地方上催朝庭撥款的六百里加急可是明確無誤的白紙黑字啊!自己即便是再放不下面子,這空前絕後的財政問題也要倒逼着自己彎腰了。


    當我們回顧整件事情的時候,刨去高宗皇帝的對與錯功與過,單從穩定南宋的經濟金融與鞏固上層建築上來說,確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而這之後的南宋,就如易中天老師說的那樣,既繁榮又風流,繁榮在於各類作坊鱗次櫛比產業門類齊全,似乎已經有了資本主義的萌芽,而風流的這一結果,體現得更多是日益增長的剩餘價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