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光下(草稿)⑤一⑦

            在陽光下(草稿)⑤一⑦

      黨和政府爲了培養新中國的建設人才,改善對教育戰線的領導,開始向全國大中學校派出中共黨員幹部負責學校工作。1952年8月,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江城市人民政府將私立教會學校萃文中學收歸國有,改爲公立的江淮省江城第四中學。江城市委在選擇江城第四中學校長時,可費了一番周折。江城市委認爲:萃文中學是西方基督教在江城創辦較早的學校,1903年開辦至今已近50年,這所學校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全國抗戰爆發後,萃文中學從江城遷往陪都渝州辦學,抗戰勝利後由渝州回遷至江城原址的鳳凰山。1947年,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司徒雷登曾專門造訪該校。人民政府接管萃文中學爲公立江城第四中學後,必須派革命鬥爭經驗豐富和文化素養高的領導幹部擔任校長。江城市委在全市縣以上領導幹部中像篦子篦頭髮式地來回梳理,選來選去只有爸爸鄭天壽符合擔任江城四中校長的要求。爸爸1945年畢業於金陵大學法律系,擁有法學學士學位,大學時參加新四軍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金陵地下市委情報部的專職幹部。他從1947年9月起領導江城和宛陵的中共地下組織,經歷過複雜鬥爭的考驗和鍛鍊,有豐富的革命鬥爭經驗,善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團結帶領地下黨員和人民羣衆迎來了江城的解放。江城剛解放,爸爸就擔任了軍管會的專職外事祕書,負責與駐留江城的外國人打交道,妥善地處理外國僑民事務,使他積累了豐富的涉外工作經驗。經過反覆研究,市委認爲:鄭天壽是江淮省江城第四中學校長的合適人選。當市委書記家琦同志代表市委徵求爸爸的意見時,爸爸愉快地表示:“家琦書記,感謝市委對我的信任!在我的理念中,革命成功後要加緊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好。我第一次接觸四中前身的萃文中學,就是1947年這個時候,轉眼五年過去了。看來,我與這個學校真是有不解之緣!能到江城四中擔負培養新中國建設人才的重任,正是我的所願!前些日子,我與萃文中學的青年團員和老師都有接觸,我堅信四中的老師和同學都誠心誠意地擁護中國共產黨!請市委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團結帶領四中的師生員工把四中建成人才培養基地,爲國家輸送大批優秀的建設人才。”很快,江淮省人民政府盛希珍省長就下達了鄭天壽爲江淮省江城第四中學首任校長的委任狀。接到任命後,爸爸立即到位於鳳凰山的江淮省江城第四中學報到。擔任校長,爸爸與五年前來通知戰友撤退的感受大不一樣。那時,心情急迫,加上江城遍佈國民黨反動派的軍警憲特,真是冒險而來匆忙離去。這次是在新中國的陽光下來這裏工作,爸爸得好好地瞭解鳳凰山和學校了。他打量着這座江城北郊三十多米高的山包包,傳說這裏是鳳凰棲息之所,與赭山逶迤相連,四處樹木成蔭,一片蔥蘢。長期從事地下情報工作的爸爸養成了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習慣:“爲什麼萃文中學坐落在鳳凰山上?爲什麼外國人在江城所有的建築,都建在各個山包上?或許他們是沿襲了中世紀歐洲各邦國的傳統,把城堡建在山上,利於防禦;或許他們是吸取了中國北方鬧義和團運動的教訓,在平地上紮營容易受到攻擊吧?不管怎麼說,這裏面一定會有講究!”爸爸來到鳳凰山腳下,萃文中學的木牌仍掛在學校大門口。進入校門,右邊是一個造型典雅精緻的哥特式小教堂,斑駁的灰色外牆,顯示着歲月的滄桑。正對學校大門是一條鋪滿花崗石的上山坡道,雖然已是初秋,坡道兩旁修剪得整整齊齊的冬青樹仍青翠欲滴。再往上走,兩行粗壯的梧桐樹遮天蔽日,清涼宜人,步行其間給人向高處跋涉的感覺。繼續前行,爸爸來到坡道盡頭,早先見過的那座四層帶尖頂閣樓的灰白色大樓矗立在眼前,不大的門廳上方正中竟成樓三個大字赫然醒目。前來迎接爸爸的雲和老師一邊熱情地和爸爸握手,一邊介紹:“這座教學大樓建於本世紀初,是江城最有現代氣息的教學樓。大樓建時,時任校長是加拿大人畢竟成,這位西洋人以中國古訓‘有志者,事竟成’作爲自己的中文名字,並以竟成樓來命名教學大樓。”爸爸對雲和老師說:“我的理解是,畢竟成校長用中國古訓來激勵學生學習中西合璧的文化科學知識,可見他的用心良苦。這座大樓對我也是激勵。我相信,只要認真向老師們請教和學習,就一定能和同志們一起把這座學校辦好!”教學樓的左前方是一棟兩層帶廊檐的紅色歐式磚樓,這是學校的辦公樓。老師在這裏備課,校領導在這裏辦公。竟成樓與辦公樓的前方是一塊幾百平方米的小廣場,廣場中央有四米見方的升旗臺,與竟成樓同高的旗杆上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在燦爛的陽光下迎風飄揚着。爸爸走進辦公樓,與各學科老師見面。老師們都熱情地歡迎爸爸這位人民政府派來的新校長。在與老師們的交談中,爸爸瞭解到老校長方梓勇先生出身貧寒,幼年時得教會資助,萃文中學畢業後,留學美國26歲獲碩士學位,學成回國即被聘爲萃文中學校長達十八年。他對學校和學生有深厚的感情,並有獨到建樹。抗戰期間,日寇進犯江城前,方梓勇校長嘔心瀝血地把萃文中學遷往大後方的陪都渝州繼續辦學。抗戰勝利後,方校長又將學校平安穩妥地遷回江城,創造了戰亂期間學校建設的奇蹟。方校長堪稱早期中國現代教育工作者的楷模。爸爸到任時,方校長已調任江城市圖書館館長,他的教育理念和辦學經驗,已在鳳凰山上紮根。方校長的有益經驗是爸爸儘快實現由革命家向教育家轉型的最好借鑑。教導主任玉璋老師是方校長的夫人,解放前掩護過爸爸的同學加戰友的共產黨員梅若璜等,爲革命做過有益貢獻,是值得尊敬的老大姐。經過方校長夫婦帶領全校老師的辛勤勞作,萃文中學秉持了中國人民崇尚自由,追求真理的優良傳統,用現代意識和理念灌輸於學生之中。爸爸感到,市委派自己擔任江城四中校長,真是太對了!這有利於避免左傾情緒者的患得患失給四中造成麻煩和損失。雲和老師說:“江城解放後,學校在江城市最早建立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組織,數名高年級學生報名考入了位於金陵的華東軍政大學。同學們都決心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建設和保衛我們的新政權。”爸爸對雲和老師說:“我多少了解一些咱們學校的學生。解放前,我在江城市領導建立的新民主主義先鋒隊,好幾名隊員是萃文中學的學生。解放初,我在團市委工作時,與學校的青年團員們有廣泛接觸。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學校有二十多名學生報名參加志願軍入朝作戰,金成發同學在朝鮮戰場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學校聚集了這麼多優秀青年,這是我們辦好學校、搞好教育的基礎!”爸爸接着說:“四中前身雖然是教會學校但是廣大師生員工熱愛祖國,崇尚真理,追求進步,擁護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這是辦好四中的基礎。我堅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把四中辦成培養新中國建設人才的好學校!”聽了爸爸發自內心的話,雲和老師開心地笑了。爸爸心中湧起一股躍躍欲試的豪情,他深知教師中多數人對共產黨瞭解不多,自己的言談舉止和處理的每件事,都會成爲老師們認識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窗口。爸爸從軍管會工作起就配有左輪手槍。當時江城市還有殘存的國民黨反動分子,這些人尚未被全部肅清,有的還在暗中破壞。

    1950年夏天,有一個自稱是中國共產黨江城市黨部幹部的中年男子來到萃文中學,找到青年團支部書記嘉才同學,要嘉才瞭解學校國民黨特務分子活動情況,寫成書面材料,他第二天來取。年輕的嘉才同學覺得很蹊蹺:“自從參加青年團以來,沒有見到哪個共產黨員稱市級領導機關爲市黨部,過去國民黨當政時這個說法倒很普遍。沒準這裏有詐!”嘉才借到團市委開會的機會,向時任中共江城市委青委委員兼團市委學生部部長的鄭天壽作了彙報。他倆正說着這事,號稱市黨部幹部的那人居然到團市委機關來找嘉才。爸爸仔細地打量了他一會兒,那人感受到了壓力,企圖趁機溜走。爸爸判斷此人一定有問題,立即和嘉才控制住了他,並打電話給市公安局管力局長,管局長很快派兩名便衣警察將此人帶走。不久前,省會廬州市發生了市人民政府領導幹部兒子被人祕密殺害的案件。這些依然存在的敵情,使上級規定黨政領導幹部配發的手槍繼續由個人保管。爸爸身着軍管會統一發的黃軍裝到四中上任,隨身佩帶手槍就是正常的了。四中少數老教師曾受逃離江城的國民黨反動派恐嚇“共產黨來了肯定要用高壓措施對待知識分子,你們不跟國軍走,喫苦頭的日子不會遠了。”看到新來的校長配有手槍,個別人私下議論:“共產黨校長帶槍來學校上任,這是要對我們實行軍事管制嗎?”一時間,這個議論很快就傳播開來,也傳到爸爸這位老情報人員的耳朵裏。爸爸明白這是關係到四中老師和員工們對共產黨認同與否的大事,必須用實際行動贏得老師們的信任,使他們心悅誠服地接受共產黨的領導,承擔起培養國家建設急需人才的重任。爸爸想:“解放前,我在江城從事地下工作不到兩年時間,將黨員隊伍發展壯大到90多人。現在解放了,可以公開活動了,更能做好學校的工作。黨組織派我到學校來領導教學、培養人才,我一定要把這個光榮任務完成好。首先,得讓四中老師和員工瞭解我,信任我!”爸爸生性樂觀,他牢記毛主席“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和那裏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的論述,根據自己年輕時受教育和參加革命的經歷,以及對中國知識分子正直善良本性的瞭解,深知平等待人是第一步,只有這樣才能使四中老師們信任自己,成爲自己的知心朋友。爸爸牢記孫中山先生的遺囑,呼籲國民要“聯合世界上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團結奮鬥救中國!”平等待人是共產黨人贏得廣大人民歡迎與擁護的關鍵。爸爸參加新四軍後第一次見到羅炳輝師長,受到首長親切接見與平等對待而深受鼓舞。爸爸深知,平等待人方能贏得人心。作爲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繼任者的中國共產黨人更要平等待人,團結和帶領四中全校師生員工爲建設新中國培養優秀人才而努力工作,共同奮鬥!同時,作爲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黨員幹部,爸爸堅信馬克思關於“每個人的自由是一切人自由的前提”觀點的正確性,認爲在法律、紀律範圍內,每個人都有充分表達自己願望的自由;只要不違法亂紀,他人就不應干涉。這些今天看起來完全正確的理念,很快給爸爸帶來了巨大麻煩!爸爸利用各種時機與教師們談家常交朋友,消除了老師們的顧慮,使他們能敞開心扉坦誠相見。爸爸還深入到青年學生中瞭解情況,激發每個學生做新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他從自己由苦孩子通過刻苦學習,成長爲對國家和人民有用人才的親身體驗出發,致力於改變原萃文中學培養貴族學生的辦學思路,擴大招生規模,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佈置老師到江城周邊地區招收優秀學生到四中來學習。

    在較短時間就提高了江城第四中學在江淮大地的影響力與號召力,當年教學班由九個擴充到十三個,在校學生數量躍升了百分之四十,順利地實現了由私立學校向公立學校的轉型。爸爸爲四中確定的辦學目標是不讓一個優秀的貧困學生失學。他代表學校向市政府爭取人民助學金幫助困難學生。對於不能獲得人民助學金的學生,爸爸鼓勵他們自己動手,勤工儉學。記得我們兄弟小時候經常由初學理髮的學生爲我們理髮,理一次髮收5分錢。雖然,他們用推剪很不熟練,不時地夾我們的頭髮,爸爸仍鼓勵他們大膽地用我們的腦袋練技術,提高理髮手藝。這個故事一度在四中傳爲佳話。


      在陽光下(草稿⑥)

      一天,爸爸正在辦公室忙碌,一女一男兩位老師模樣的人進了爸爸辦公室。爸爸看不是四中老師,起身問:“請問你們兩位有什麼事?”女老師說:“鄭校長,我們倆是萃文中學附屬小學的老師,我叫菊村,是語文老師;他叫可新,是算術老師。現在,萃文中學被人民政府接管,轉成了公立中學。附屬小學被遺漏了,現在的我們就像沒孃的孩子沒人管了。我們十幾位老師的生活和工作都成了問題,附屬小學的近百名學生的教學也成了問題。附小老師推舉我們倆來向校長彙報,請校長幫助我們附小師生渡過眼前的難關!”爸爸說:“市裏領導在派我來四中工作時,沒有提及附小的事。看來是疏忽了,這是個重要問題。我想,既然萃文中學已轉型爲公辦的江淮省江城第四中學,四中應該幫助附屬小學轉爲公立小學。”看到爸爸肯定的答覆,菊村老師和可新老師緊皺的眉頭開始舒展了。爸爸接着對梅村老師和可新老師說:“中學與小學都是培養孩子們成長成才的,過去怎麼辦,今後還應該怎麼辦。我的想法是隻能使它更好,不能變差!你們儘管放心。我馬上向江城市政府寫請示,建議把萃文中學附小改爲公辦江城四中附小。一定不能讓老師們的生活與工作受到影響!”很快,江城市人民政府責成江城市教育局下達了原萃文中學附屬小學由江城四中接辦,改爲公立小學。在沒有任命校長前,爸爸借鑑萃文中學方梓勇校長的經驗,暫時兼任附小校長,帶領附小老師們一起來搞好生活與工作。爸爸非常清楚,小學是人生打基礎階段,抓好小學教育對每個孩子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他經常到附小與老師們商談教育事宜,切磋教學方法,提供各種幫助。爸爸的主動作爲,解決了萃文中學附小歸屬和附小老師的後顧之憂,爲日後形成江淮師範學院的大學、中學和小學三階梯的教育體系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爲建設好江淮省江城四中,爸爸構思了針對性強、利於執行的規劃:包括老萃文中學教師和員工的留用,教師隊伍的拓展,年輕教員的培養,學生幹部的選拔,貧困學生的挽留等等。他要通盤考慮創建適合新中國人才培養要求的新型完全中學,把解放前開展地下鬥爭、壯大革命力量的經驗,用於領導四中建設,爲創建省級重點中學而努力。首先,從教師隊伍抓起。他視老師爲摯友,很快成爲老師們的知心朋友。他根據對教師的瞭解,報請上級任命了各類教學骨幹。雲和先生是原萃文中學化學教師,她個子不高,身材苗條,短髮齊耳,膚色白皙,兩眼閃着智慧的光芒,嘴角總是帶着微笑,說話字正腔圓,教學效果特別好。爸爸在與老師同學們的接觸中,瞭解到雲和老師是解放前外省來江城的孤兒,通過自學成爲萃文中學老師,她一門心思搞教育,具有博愛精神,愛學生如子弟,深受學生的歡迎。江城解放後,雲和先生成了新社會的主人,她堅決擁護共產黨的領導,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成爲學校建設新中國的代表人物,被任命爲四中教導主任。爸爸有位得力助手,應笙伯伯。應笙伯伯比爸爸大七八歲,中等個頭,瓜子臉,鼻樑高挺,兩眼微凹,頭髮花白,慈祥的臉上略帶些微不易察覺的憂傷。爸爸說:“應笙伯伯是江淮省苑陵縣人,出身於富庶的書香門第。他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畢業於江淮省宛陵師範學校,大革命失敗後的1928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比大革命在全國轟轟烈烈展開時參加革命的人更了不起,突顯了他堅定的革命意志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入黨後,應笙伯伯與革命家夏陽、幹臣等發動領導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宛陵水東暴動。抗戰前期曾任中共江南繁(江城、苑陵、繁昌)中心縣委領導,是地道的老革命了。在動盪的戰爭歲月,應笙伯伯一度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但他堅守信仰,始終在尋找黨組織。”由於瞭解應笙伯伯,爸爸報請上級任命應笙伯伯爲四中副教導主任。化學老教師先綬先生,是留學美國的化學碩士,高高的個子,身材挺拔,戴着一副近視與平光相磨合的金絲眼鏡,頭髮梳成標準的三七開,走路始終邁着大步,一看就受過良好的教育和嚴格的軍事訓練。抗戰期間,他任國民革命軍聯勤總司令部第十三衛生器材倉庫上校庫長。他原是中共黨員,大革命失敗後脫黨並在積極找黨。臨近解放軍渡江前,爸爸奉命進入江城,在先綬先生的掩護下,領導江城革命力量做好大量迎接解放軍進城的工作。他積極要求恢復黨的組織關係,根據他的表現,修良書記指示爸爸代表中共金陵市委批准他入黨並作爲入黨介紹人爲他履行了入黨手續。

      1949年4月22日晚,爸爸穿上先綬先生給的國民黨少校軍服,手拿先綬先生配備的左輪手槍和30子彈,帶上先綬夫人的手電筒,急匆匆地檢查各護校隊、護廠隊的情況。當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後,爸爸纔回到先綬先生家與他們守候並靜等解放軍渡江的喜報。同時,先綬先生布置手下的起義官兵檢查登記庫存衛生器材,確保這一大批衛生器材安全順利地移交給人民解放軍,爲解放江城做出了積極貢獻。先綬先生是化學課老師,是爸爸的好助手。數學老教師天寵先生,江淮省巢縣人,身材高大,長着一顆碩大的腦袋,大腦門前半部已謝頂,走起路來不緊不慢。與他交談,爸爸瞭解到他的兩位叔叔是清朝末年武舉人,在舒州參加了徐錫麟先生領導反抗清政府的武裝起義,起義失敗後家道中落。天寵先生年幼時,得到天主教傳教士司小姐的幫助,進入小學和萃文中學讀書,他珍惜機遇,刻苦學習,積極參加公益活動,養成了博愛情懷。五四運動後,惲代英到江城講學,宣傳愛國新文化運動。天寵先生受惲代英先生影響,離開江城到北平江淮同鄉會辦的江淮中學勤工儉學完成了中學學業,繼而考取了北京大學,攻讀數學。由於貧病交加,兩年後難以繼續讀書,只能回故鄉住進寺廟養病。抗戰期間,天寵先生進入江淮省圖書館工作,一邊工作,一邊自學,具備了中學任教能力。抗戰勝利後,天寵先生被聘爲萃文中學數學老師。他不滿國民黨反動派打內戰,希望中國能夠和平,加快建設,趕上世界發展潮流。江城解放後,黨和政府大力支持和發展教育事業,天寵先生積極協助政府主管部門培訓師資力量。人民政府收回了萃文中學,改爲江淮省江城四中後,天寵先生幾十年來爲中國人自己辦教育的夙願終於實現了。天寵先生是數學教學的高手,他把全部精力都用於教學和科研中。他創造性地製作了一套立體幾何模型用於教學,幹勁十足地向年輕教師們傳授教學本領,他帶領的數學教研組被評爲江淮省先進集體,他本人被評爲江淮省模範教師,當選江城市人民代表。他的數學教學方法,被廣大師生譽爲“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的金鑰匙。”爸爸認爲,有這樣好的老師教導學生,真是江淮省江城四中的幸運。爸爸還到江淮省各地尋賢訪能,誠邀名師。在舒州市桐城縣,他打聽到方季文先生是桐城派大家方苞的後裔,專門登門拜訪。那方先生個頭不高,四方臉,留着革命先烈方誌敏式的頭髮,給人十分乾練的感覺。方先生講一口濃重的桐城方言,快人快語,對數學有獨特的理解和表達。爸爸見到方先生,大有相見恨晚之感,當即懇請方季文先生和夫人玉蓉女士到江城四中任教,承諾創造各種條件供他發揮才能。爸爸的言談舉止,使方先生與夫人深受教育和感動,毅然舉家前來江城四中。2004年9月,爸爸去世時,方季文老師送的花籃上落款:老友方季文、玉蓉,凸顯了老一代知識分子與爸爸的真摯友情。爸爸專門從申城請來美術老師敬愷先生。敬老師是著名美術教育家豐子愷先生的得意門生,爲表達對老師豐子愷先生的敬意,敬先生特地把名字改作敬愷。爸爸認爲,這一點足以表明敬愷先生的人品,請他來四中,必將有助於促進四中人尊師重教風尚的培育。爸爸高度重視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精心選拔素質與能力優秀的青年教師。季哲老師的家庭文化底蘊深厚,父親季毅是荊楚省基督教會負責人,曾到英國和美國留過學。季老師早年就讀於萃文中學,畢業後考取申城聖約翰大學。他身高一米八十,長相俊朗,一對大眼睛炯炯有神,頭髮始終梳理得一絲不苟,身着雙排扣人字呢的西裝,顯得挺拔瀟灑。他身材矯健,充滿活力,是一級網球運動員。大學畢業後,季老師依戀母校,立志以萃文中學老師爲榜樣教書育人。他多才多藝,兼備外語、化學、音樂等三門課程的教學能力,是不可多得的教學人才。爸爸瞭解到季哲老師的戀人宗媛老師即將從金陵師範大學畢業,特地向江城市政府人事部門申請名額虛位以待宗媛老師來四中任教。志俠老師原是北平輔仁大學的學生,爲躲避戰禍一路南下。混亂中,她與初戀情人途中散失,流落到江城市。正愁一籌莫展時,巧遇同鄉洪雨,她倆隨即一起到江城市教育局謀求職位。爸爸到教育局尋訪時恰遇她倆。交談中,爸爸憑着中共地下情報人員的敏銳觀察力,判斷志俠老師的英語水平上乘,是求之不得的教師人選,當即邀請她倆來四中。志俠老師與洪雨這下有了用武之地,不必再愁生活和前途了。爸爸是抗戰期間的大學畢業生,知識面寬,見多識廣,可爲中學生上英語、語文、政治、歷史等多門課。有一天,初中二年級英語老師因病請假,同學們正在發愁時,爸爸穿一身洗得發白的黃軍裝,面帶微笑走進教室。他向學生們致問候後,在黑板上工整流利地寫出一行行英語句子,然後帶領學生們朗讀。爸爸用標準的倫敦口音上完了一堂課,學生都震了!解放軍裏怎麼會有這樣有學問的幹部?原來不是說解放軍都是土八路,怎麼還有懂英語的?看來,說解放軍是土八路,確實是騙人的鬼話!下課後,同學們向其他老師打聽,才知道今天上課的是抗戰勝利前畢業於金陵大學的鄭天壽校長。五十多年後,學生玉珍的回憶,把人們帶回到當年:“鄭天壽校長上英語課的那天,我們年輕的學生加深了對共產黨和解放軍的瞭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優秀人才真是數不勝數!”玉珍同學說得對,中國共產黨隊伍裏有的是優秀人才!爸爸要發揚中國共產黨吸引和聚集優秀人才的優良傳統,在江城四中爲國家和人民培養一大批更優秀的人才,爲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到了1953年。年初正值三九天的臘月,寒風凜冽,一天傍晚天完全暗了下來,學生們剛剛喫過晚飯,四中西南一里多的裕中紗廠方向突然冒起了濃煙。凜冽呼嘯的東北季風,使勁地颳着,風助火勢,火借風威,沖天的大火很快就染紅了江城的半邊天。四中所在的鳳凰山地勢較高,爸爸在爾敦樓上最先看到了沖天的火光。火光就是命令!爸爸立即告訴雲和教導主任:“雲主任,請通知高中部男生立即集合,由我帶往火場去救火。你帶領初中部男生和全體女生留在學校待命,聽我的通知,做後續救援的準備。”然後,爸爸跑進辦公室,從抽屜拿出手槍,帶領集合好的一百多名高中男生跑步趕往裕中紗廠。爸爸在最前面,他邊跑邊動員,高中男生看到校長身先士卒,勇氣大增,緊跟爸爸爭先恐後地衝向裕中紗廠。到了紗廠附近,才知道火災地點在棉花倉庫,爸爸帶領學生拐進了棉花倉庫。進入火場,爸爸把學生分成了四個組,根據江城消防大隊的統一指揮搶運棉花包。火場裏六輛消防車一字兒排開,消防隊員們手持消防水槍向着煙火持續地噴射着。噴完水的消防車,拉着警笛疾馳而去灌水。四中學生在棉花倉庫師傅的帶領下,緊緊張張地把被水澆滅的棉花包往外運。火場照明線路已被燒燬,搶運只能在黑暗中進行。哪裏有火情,消防隊隊員手中的水龍就噴向哪裏。滿頭大汗的學生在黑夜裏搶運棉花包,不時地被水龍的噴射淋溼。經過消防大隊和學生連續四個多小時作業,終於撲滅了大火。緊張的搶運棉花包暫停後,學生們在凜冽的寒風中瑟瑟發抖。爸爸看到學生們臉上淌着汗水,棉衣被消防車水龍頭溼透了,既爲他們在人民財產遇險時的挺身救援高興,又擔心他們的身體健康受影響。爸爸立即集合同學們準備撤出火場。在出口處,執勤的治安民警攔住了四中隊伍:“江城市公安局通知:爲了偵破這個可能的縱火案,領導決定只准進,不準出。凡要離開火場者,必須天亮後經過辨別纔有可能。”聽到這個,爸爸焦慮起來:三九天的寒夜中,氣溫在驟降,全身淋溼的學生繼續在火場待下去,必將出現大批病號。天亮後還要上課,完成了救火的學生們必須立即回校休息。想到這,爸爸找到火場指揮員,說:“我是江城四中校長鄭天壽,我以黨籍和人格擔保,我校學生都是大火燃起來後,由我帶過來救火的。”爸爸說:“爲了對所帶的學生負責,我把手槍留在你們這兒做抵押。”市公安局分管刑事偵查的楊副局長得知此情,遂向局長管力請示。管力局長聽說是爸爸帶隊救火的,立刻批准爸爸與學生撤離火場。爸爸帶領學生回校時,總務處已準備了滿滿一大鍋熱氣騰騰的薑湯。雲和主任與在校老師和同學們迎上前來,雲主任說:“鄭校長,你和同學們都辛苦了!”爸爸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趕緊給受寒的同學每人喝一大碗薑湯。然後,給他們換上乾衣服,督促他們趕緊休息。早上還得上課,這個事耽誤不得!”雲和主任和老師們一陣忙碌,妥善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救援裕中紗廠的火災,是江城市一件大事;既減少了這個大型企業的經濟損失,又提振了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威信。事後,江城市委在總結這一新中國成立以來江城市最嚴重火災的救援時,通報表揚了四中學生的主動救火。爸爸欣慰地對雲和主任說:“這次事先毫無準備的應急救援,凸顯了我校學生有中國人見義勇爲的優秀品質,我們的學生真可愛!人民的生命財產遇到威脅時,他們能奮不顧身地前往救援,表明我們的教育是成功的,這是最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欣慰的!”很快,我家又添丁進口了。7月7日,急於要女兒的媽媽又生了一個男孩。

      那時,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打得美國人不得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爲紀念這一巨大榮耀,爸爸媽媽爲四兒取名榮榮。我終於當上了小哥哥我與兩個哥哥不同,雖然年紀很小,皺眉頭想心事似乎是我的特長。已經一歲多了,我仍不能開口說話,眼睛卻在骨碌碌地轉。大人講的話我都聽進去了,卻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我想,大人一定想知道我在想什麼?但沒有人能知道我究竟想的是什麼。不能講話,應該非常痛苦吧!那年,華東局爲了提升轄區內各城市公安局長的專業素質,更好地保護人民、打擊敵人,由華東政法部在申城組織了華東行政區首次大中城市公安局局長集訓。爸爸在法院時的戰友、時任江城市公安局局長的管力叔叔,到申城參加了一個月集訓。管力擔任公安局局長前是解放軍第BD軍某師的偵察科科長。他在抗戰中期參加新四軍,爲人機警,他從基層幹起,先後擔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和團參謀長。他比爸爸要小兩歲,高高的個子,長方臉,高鼻樑,兩隻大眼睛,目光銳利,似乎能看透每個人的心,即使沉默不語也使人感覺到他的不怒而威與精明能幹。集訓結束後,管力叔叔回到江城就來看爸爸,他興奮地說:“老鄭同志,我們到申城參加華東政法部的集訓,收穫特別大。負責集訓的天石副部長是我黨的老特工!他豐富的對敵鬥爭經驗和高超的理論素養,讓我們各市公安局局長都折服了。集訓中,他專門爲我們講授《行動學》,對我們開展刑事偵查工作太有幫助了,使我們這些‘土八路’大開了眼界,改變了思維方式,提高了行動能力,最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用刑事偵查的思維和方式來工作,必將有助於提高破案率和工作效率。”管叔叔接着說:“爲了方便我們集訓後向全體幹警普及,天石副部長還爲我們每人發了一本他編寫的《行動學》。他說:‘江城鄭天壽是我的老戰友,我最早從他手裏拿到了反動派編寫的《行動學》。’”爸爸笑着對管叔叔說:“你把《行動學》教材拿給我看看,是不是我給他的那本?”管叔叔從工作包裏掏出那本有包書皮的華東政法部編寫的《行動學(簡化版)》,遞給了爸爸。爸爸接過來看,是刻蠟版油印的《行動學(簡化版)》,的確比當年的《行動學》精簡了不少。爸爸笑着對管力叔叔說:“天石同志是我黨傑出的情報專家,解放戰爭時期他負責中共金陵地下市委的情報部門,是我的上級,我在他的領導從事地下情報工作。爲了反擊國民黨反動派對我們地下黨的迫害,我妻子常青同志利用到特務機關的機會,順手拿了一本中統內部教材《行動學》。她對我說:‘與敵人打交道就必須知道他們會怎麼對付我們。今後我們建立了人民政權,要用相應手段對付敵對勢力。’天石同志爲你們講授《行動學》,在我意料之中管力叔叔接着說:“這次集訓,我們學會了在城市環境中如何發現可疑線索,掌握了跟蹤敵特分子和祕密抓捕敵特分子的行動技能。這些對於我們習慣於大規模會戰、搞大哄大嗡式羣衆運動的公安局局長來說,確實是一門新學問。通過集訓,我們基本掌握了在大中城市開展公安工作的主要方法,今後對敵鬥爭不會再擾民了。老鄭同志,你們從事隱蔽戰線工作的同志,考慮問題就是長遠。我是服了你們!”爸爸欣慰地說:“我們幹革命,就是爲了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掌握了各種對敵鬥爭手段才能順利完成保衛人民、打擊敵人的任務。現在,我從事培養人才的教育工作了,保衛人民的擔子落在你們肩上。你們的責任重大啊!”9江城位於江淮省東南部的長江和青弋江的匯合處,長江從城市的西邊一路向東北方向直奔東海,青弋江從城市南邊匯入長江。江城素有“江東名邑”“吳楚名區”之美譽。這裏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民風樸實,人民勤勞,物產豐富,近代居中國四大米市之首。土地肥沃加上風調雨順,老百姓的生活總體上滋潤而安逸。1954年7月底,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導致長江中下游連降暴雨,梅雨季節比常年延長了半個多月,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襲擊了江城。江城市區沿江沿河的防洪設施薄弱,連綿不絕的特大暴雨,加上青弋江、長江上游洪峯的來襲,導致青弋江水倒灌市區,頃刻間整個城市被來勢洶洶的洪水淹沒,木船成爲中山路等城區主要路段的交通工具。江城市防汛指揮部組織全市勞力奮力保護長江大堤,四中也分到了相應責任段。爸爸率先垂範,帶領身強力壯的年輕老師和高年級學生上了長江大堤。這段長江大堤在濁浪的持續拍擊下,岌岌可危。爸爸帶領師生們日夜奮戰在長江大堤上——他們在臨江面用木槌把長長的木樁打入江堤,再用蘆蓆作底,把裝滿泥土的草袋砸實了壘碼起來,堵住了多處管湧造成的危害。爲了落實護堤責任,爸爸不但白天在現場組織指揮,每天夜晚仍值守在長江大堤上。連續降雨使氣溫降至攝氏20度以下,風雨交加的夜晚在長江大堤上值守,即使穿上了夾衣仍使人瑟瑟發抖。經過爸爸和師生們連續十幾天奮戰,保住長江大堤。洪水退去後,在江城市委、市政府召開的防汛抗洪慶功大會上,四中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嘉獎。橫行的洪澇災害,給我這個兩歲三個月的小孩留下了深刻印象。令我終生難忘的是與一隻小老鼠的對視。當時,我隨媽媽住在上二街的江城市法院家屬院,沒膝的水淹沒了整條街。男人們都由政府組織上了抗洪第一線,婦女們則在單位組織轉移行動不便的人和有限的財產。當時淳樸,沒有人趁火打劫,社會治安環境總體比較好。我被大人放在棕繃牀上,靜靜地等大人得空時來接我。忽然,一隻小老鼠慌慌張張地游到小圓桌邊,使勁往上爬了好幾次才上了小圓桌。爬上桌的小老鼠渾身溼漉漉的,它坐在桌面上,我看見它的小肚皮鼓了幾下,似乎是在大口喘着氣。孤寂的它環顧了一下四周,看到了我這個水災中唯一活着能動的物體,慢慢轉過身來,與我對視着一一兩個同爲大水災後依然活着的小生命,就這樣靜靜地在洪水沒膝的江城一間普通民房裏邂逅了。這是神奇而震撼的一幕!那時的我不會說話,不能用話語向大人講出自己的感受,那一幕卻牢牢地記入了我的腦海!

    幾十年後,我仍難以忘卻1954年在大水淹沒的屋內與劫後餘生小老鼠的凝神對視。那情那景至今仍清晰地展現在我的眼前。稍微有點空了,在媽媽催促下爸爸想起來我還在法院家屬院,連忙請江城四中工人方財叔叔來法院接我。方財叔叔,中等身材,身體結實,國字型臉,皮膚黝黑,大大的兩眼非常有神。可能是剛從抗洪一線下來,他渾身冰冷還有點發抖,我能感覺到他嘴裏呼出的氣帶着酒味。他來到淹沒過膝的屋內,把我抱起來放在自行車大槓上,用雨衣把我緊緊地裹起來,從小院子推了五十多米進入上二街。方財叔叔把穩了自行車龍頭,騎車上路了。方財叔叔沿着二街、陶塘、工人俱樂部、中山路、勞動路,一路不停地向着鳳凰山騎行。透過雨衣的縫隙,我看到馬路全部被淹,根本分不清哪裏是路,哪裏是水溝和人行道;陶塘也是如此,根本分不清哪裏是路,哪裏是原來的水域。方財叔叔可神了!他根據自行車前進方向兩旁的行道樹來判斷哪裏是路?哪裏是水?他在兩行樹中間小心翼翼地騎着。方財叔叔一邊騎着,一邊不停地跟我說着話,他明知道我不會說話,還是不停地對我嘮叨着。我想,他是怕我睡着了掉到水裏吧?兩裏多路,我覺得方財叔叔怎麼騎了那麼長時間!好不容易來到鳳凰山腳下,就要到家了。這時,我看到鳳凰山上擠滿了躲避水災的人。江城到處被淹,只有鳳凰山、範羅山、獅子山、張家山、大官山等幾座突兀的山包包纔是人們躲避洪水的“諾亞方舟”。方財叔叔推着自行車向山坡上爬,一直推到山路的頂裏面,在二層小樓前停下來。爸爸和媽媽聞訊放下手中的事,跑到樓下再三向方財叔叔道謝,然後抱起我,親了又親,把我抱進了樓,在二樓中間屋子把我安頓下來。我想,這就是我的新家,我要和家人一起住了。後來,我知道這個二層小樓叫爾敦樓,以萃文中學第二任校長愛爾蘭人華爾敦的名字命名。萃文中學時,這是方梓勇校長的家。爸爸任四中校長後,學校總務部門把爸爸安排住這座小樓。人們常說,三歲前的小孩記不住什麼情。我卻不相信這個說法。我兩歲多時清楚地記得江城那場史無前例的洪災,不是很能說明我的看法嗎!通過裕中紗廠棉花倉庫的救火和長江大堤的抗洪,四中師生員工瞭解了爸爸的爲人,認識到共產黨幹部一心爲民的情懷,加深了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和熱愛,師生員工爲培養新中國建設人才的積極性持續高漲。在師生員工的讚譽面前,爸爸認爲這些是共產黨員應該做的。同時,比起他解放前在金陵和江城從事共產黨領導的地下情報工作來說,其難度與風險簡直不值一提。

      1954年9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部憲法確認了工人階級的領導和工農聯盟是國家的階級基礎,明確了人民在國家居於至高無上的地位,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新憲法的頒佈和實施,使中國人民第一次從憲法上成爲國家的主人。爸爸媽媽和全國人民一樣,爲新中國有了第一部憲法而興高采烈。從今天起,中國人民有了保護自己權益不受侵犯的國家根本大法。老百姓能根據憲法的規定,履行自己的義務,行使自己的權力,揚眉吐氣地生活、工作和學習了。這是多麼令人鼓舞的大好事!那段日子,爸爸和媽媽經常談論這部憲法。他們年輕時立志學法、依法治國的理想,將在新中國實現。他們是多麼歡欣鼓舞啊!爸爸身上有共產黨人最寶貴的品質,就是對人民羣衆親。他的成長經歷和教育背景,使他非常同情包括萃文中學老師們的勞苦大衆。爸爸認爲,從舊社會過來的知識分子也是勞動人民,他們靠艱苦求學獲得文化知識謀生。我們不能用狹隘眼光對待他們,在爲新中國培養大批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的偉大事業中發揮他們的作用。爸爸堅信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爸爸心目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非常神聖的職業;能被稱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人,是最高尚也最受敬佩和歡迎。爸爸在四中努力創建毛主席提倡的“既有紀律,也有自由,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那樣一種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爸爸領導的四中,政治環境寬鬆,規章制度嚴格,辦事依法據理,人人心情舒暢。11月23日,我的五弟出生了。當時,正值周恩來總理爲團長的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日內瓦會議。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首次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身份出現在國際舞臺上。爲紀念我國外交活動的重大突破,爸爸媽媽爲五弟取名鄭萊蒙。瑞士日內瓦郊區有著名的萊蒙湖,爸爸媽媽希望中國人民從此以嶄新的姿態站在國際舞臺上尋求和平,併爲人類永久和平創造條件並以昂揚的姿態走向世界。果然,五弟長大成人後,與其夫人、孩子真的走遍了全世界。這個小五弟剛出世就非同凡響,啼哭時嗓門特大且經久不息,有時會哭得肚臍眼鼓脹起來,大有一佛出世,二佛昇天的氣勢。五弟的到來,爲我們家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陽光下(草稿⑦)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我就三歲了。這一年,我家和周邊發生了許多事。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使爸爸媽媽的時間過得特別快,人也特別累。快,轉眼我就三歲了。這一年,我家和周邊發生了許多事。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使爸爸媽媽的時間過得特別快,人也特別累。那時,我國人民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在世界舞臺上確立了大國地位和大國形象,國家經濟建設進展順利,政治人文環境比較寬鬆,他們的心情特別舒暢,幹勁倍增。他們是生來爲人民、爲國家忙碌而不知疲倦的共產黨人!媽媽特別關心我,既源於她執拗地把我當女兒,也與我幼時身體孱弱有關。媽媽經常會仔細地觀察我的頭髮和脊背。她說:“珊兒頭髮長得與大哥、二哥不一樣,大哥二哥毛孔裏只有一根頭髮,珊兒有的毛孔長兩根甚至三根頭髮。”竟有這樣的事!如果不是媽媽仔細觀察,誰也不會想到我是這樣。媽媽常說:“夏天不管多麼炎熱,珊兒的背後始終蘊涼蘊涼!”媽媽的這個發現一點不假,不管夏天炎熱到什麼程度,我從來不生痱子。媽媽自豪地告訴親友:“我的珊兒能根據氣溫調節體溫。他是個小神奇!”幼兒時的我,身體很不爭氣,經常是病懨懨的。這不,我又發燒了。爲了我看病,媽媽不得不早起帶我去醫院。早上,她把家裏安頓好,告訴爸爸:“今天要送珊兒去醫院,看來他得住院。我先送他到醫院檢查,晚上下班去醫院陪他,就不回家了。”說完,媽媽把我背到背上,帶我到康復路的江城專署醫院看病。明知道我不會講話,媽媽一路上仍對我嘮叨着:“要聽醫生護士的話,要好好地打針吃藥。不要醫生護士生氣,不要給他們找麻煩!”我能聽懂媽媽的話,我想,她一定知道我聽懂了她的話。我趴在媽媽背上邊聽她囑咐邊想,媽媽的背好寬,媽媽的力氣真大!她揹我不覺得累嗎?!在醫院做完檢查,醫生說我必須住院治療。媽媽根據醫生護士的安排,送我進病房。那位護士阿姨要安排我住套間病房裏的小間。可我知道那裏剛剛死去一個與我差不多大小的男孩,他媽媽撕心裂肺地嚎啕着:“我的小把戲!我的小把戲!你怎麼能扔下我就這麼走了?”那個媽媽聲音嘶啞、死去活來的哭聲,我真害怕!雖然我說不出來,但明白她的意思,就是心愛的兒子再也不能回到她身邊撒嬌了。我可不敢睡到剛剛死去的小孩的牀上!無論護士阿姨怎麼勸我和抱我,我哼哼唧唧地掙扎着、拉扯着就是不到裏間去。護士阿姨沒辦法,只好把我安排在外間病牀上。把我交給護士阿姨,媽媽急着去上班了。臨走前,媽媽反覆叮囑我:“要好好地聽醫生和護士的話,好好地自個兒待著,晚上下班就來陪你!”媽媽說完,一步一回頭地走出病房。看到媽媽離去,我非常捨不得,但是毫無辦法。從今天起,我這麼小的人就要脫離家人,一個人在醫院住下來,等待我的會是什麼?我真的很擔心!護士阿姨給我打完針,喂完藥,遞給我三個小瓶子,裏面分別滴了一點紅藥水、紫藥水和黃色水。這三個小瓶子,引起了我的興趣,使我忘記了媽媽不在的煩惱。我一直玩這三個小瓶子,不是比較它們的大小,就是從不同側面觀察裏面水的不同顏色;要麼就把瓶子顛倒了,看裏面的變化。可能那護士阿姨覺得我與其他小孩不同,怎麼會對這三個極普通的小瓶子感興趣?這三個小瓶子不應該引起我如此專注啊?我是要探究這裏面的奧祕嗎?現在想起來,我爲當時的自己而驚訝!這個能鍛鍊人嗎?也許,真是這麼回事。長大後,我才知道這是注意力,注意力是人重要的心理品質。從小養成注意的好習慣,長大後對學習和工作都會有幫助。午睡醒來,護士阿姨送來點心和一碗棗子湯。她把小碗放在病牀的邊上,轉身時不小心把棗子湯碰翻了,滾燙的湯汁灑到我身上,燙紅了我的皮膚。正當我驚慌失措而大聲啼哭時,護士阿姨趁機把我抱起來,直接送到裏間病房。這回,我再怎麼犟也不行了,只能聽她擺佈。一想到上午剛剛死在裏面的小孩,我就害怕。雖然不懂什麼是死亡,我還是不敢閉眼睛,始終把不大的眼睛睜得圓圓的,我幾乎能聽到自己心跳的嘭嘭聲。直到天黑後,媽媽下班來陪我,我纔不再那麼害怕了!連續一個星期,媽媽都是下班後天黑來陪我,早上待我檢查完,再匆忙趕去上班。那一週,一定把媽媽累壞了。回想起來,我真心疼媽媽!太難爲她了——媽媽工作那麼忙,家裏有四個哥兄弟,還專門來醫院陪我。媽媽長年如此,沒有輕鬆過一天。我的媽媽真是太辛苦了!長大後,我要象媽媽心疼我一樣,好好地心疼她、孝敬她,爲她分憂,爲她解愁。在專署醫院連續幾天治療,我的發燒得到控制。醫生說:“現在可以回家靜養了。發燒本來不可怕,但引發了急性腎炎,需要控制鹽的攝入,防止這小孩的腎臟病變。”回家後,媽媽告訴保姆和全家人:“珊兒的飲食必須嚴格控制食鹽,多給他白開水、寡淡的菜和飯。”爲了防止我摸到放鹽的罐子,大人把鹽罐子放到竈臺的頂部。他們以爲這麼高,我不可能夠得着,一定會保險了。可是,連吃了一陣子寡淡的飯菜,我實在熬不住了。一天,我趁保姆不注意,找了幾個骨排凳子,把它們摞起來,然後小心翼翼嗦地爬上去,從竈臺頂部的鹽罐裏抓了兩把鹽。我來不及下竈臺,迫不及待地把鹽放進嘴裏咕扎咕扎地嚼起來。待保姆發現時,我已經吃了一小把鹽。這回把她嚇壞了,趕緊把我手中的食鹽全部奪走。到這時候,爸爸媽媽知道了我不但能聽懂大人的話,有自己的想法,還會主動作爲。瞭解了這一點,爸爸媽媽不再擔心我是啞巴了。俗話說,十聾九啞。既然不是聾子,我是啞巴的可能就小。爸爸媽媽不用着急找醫生看我是不是啞巴了!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發現,只要讓我明白的事,我一定能準確不走樣地做好。有一次,媽媽帶我到江城市中心的西花園菜場買菜。買完菜,她要到馬路西邊的醬菜店買醃黃瓜。媽媽要我站在醬菜店前的方磚上,告訴我:“任何人讓你離開這方磚,你都不要聽他的!”聽了媽媽的話,我就站在那方磚上一動不動。環衛工人掃馬路掃到這兒,要我挪地方,我牢記媽媽的話,就是不動。他幾次把我拉開,我又幾次回到原地。媽媽買完醬菜回來,拉起我就走。那環衛工人奇怪地說:“這小孩,我拉他幾次,他都回到原地。怎麼你一拉,他就走了。”媽媽開心地說:“我的兒子,當然只聽我的。你怎麼可能拉得動他?”惹得那環衛工人嘖嘖稱讚,連連稱奇。現在看來,我從小就養成了守規矩不走樣的習慣。這種習慣已融入我的血脈,成爲我的自覺行動,對我的一生產生了決定性影響——任憑風浪起,我始終穩坐釣魚船。預示我將在大風大浪裏鍛鍊成長!石破天驚!三週歲時,我突然開口說話了!從那一刻起,爸爸媽媽開心極了!他們一直擔心我會是“小啞巴”,終於不用再擔心了!接下來,我的表現卻讓他們大傷腦筋。本來擔心我不會說話,現在擔心我說話太多。用爸爸媽媽的話,就是我成天問個不停,說個不停,嘮嘮叨叨地沒完沒了,似乎要把前幾年沒說的話全部補回來。這可不是我的錯!誰讓我想了好幾年的話都憋在心裏了,現在能對大人們講出來,我怎麼可能繼續憋下去?我開始跟大人學說話。最近的是跟爸爸媽媽叫保姆了。當時,家裏的保姆是來自江北無爲農村的桂桃英,爸爸媽媽喊她桂大姐。我鸚鵡學舌地跟着爸爸媽媽喊她桂大姐。桂桃英脾氣特別好,聽我這麼喊她,不但不惱,反而覺得我開口說話了非常欣慰。爸爸媽媽聽了,不樂意了!媽媽對我和兩個哥哥說:“桂桃英年紀比我和爸爸都大,我們喊她大姐是尊敬她。你們小孩子喊她大姐就太沒禮貌了。你們應該喊她大媽纔對!你們記住了沒有?”媽媽說得對,我們直點頭。從此,我記住了媽媽的話,懂得了尊重年長者尤其是尊重勞動人民中的年長者。有一天下午,大哥坐在家裏嘆氣。我看他不開心,問他:“大哥,爲什麼嘆氣?”大哥說:“我想去大衆電影院看電影,可沒人送我去,我自己一個人去不了!”我說:“我來送你。”大哥聽我這麼說,當然高興了。於是,我倆就手拉手,順着山路走下鳳凰山,轉過勞動路,經過平章裏,再跨過北京路與中山路的十字路口,沿着中山路向南走,來到大衆電影院。大哥買了票,進去看電影了。我個子太小,不準進電影院。我就在電影院門口轉來轉去,轉來轉去;轉累了我就蹲一會兒;蹲累了再站起來接着轉,我要等到大哥看完電影。我滿有把握不會走丟,是自己會說話了,我知道家住哪裏,我知道爸爸媽媽的名字,我還知道爸爸是江城四中校長,媽媽在江城市人民法院工作。媽媽多次帶我到西花園菜場買菜,我對大衆電影院周邊也不陌生。有人想拐走我,那肯定辦不到!一個多小時後,大哥看完電影出來,我走上前去拉着他的手回家。一路上,大哥講那個電影是怎麼回事,我根本沒有聽懂,只能哼哼哈哈地應答着。晚上,大哥對爸爸媽媽說:“下午珊珊送我到大衆電影院看電影了。”爸爸媽媽和桂大媽聽大哥這麼講,都不敢相信是真的,三歲的珊兒怎麼可能有這個本事?大哥告訴他們:“我講的是真話,沒有騙你們!”看到爸爸媽媽驚喜的樣子,我可開心了!大哥講得對,是我送他去看電影,而不是陪他看電影。沒準,我從小就能創造奇蹟。111955年,教育部頒佈了《中學生守則》,學校有了依照國家統一的規矩培育學生的依據。爸爸從參加革命的那天起,就養成了嚴格遵守上級的指示和要求的習慣。爲了貫徹落實《中學生守則》,爸爸在自己學好《中學生守則》的基礎上組織全校老師和學生學習並進行了宣講。爸爸宣講《中學生守則》那天,我還沒上幼兒園,是個自由自在的小玩童。四中那時沒有大禮堂,全體同學坐在鳳凰山下的大操場上聽爸爸宣講。我這個小人精,從後山“爾敦樓”走過“竟成樓”右邊的下坡路,經過連續三段防空洞來到大操場。我記得大人說過,這防空洞是在日本軍隊進攻中國首都金陵前,爲防止日軍飛機轟炸江城,專門建造供萃文中學師生員工躲避用的。防空洞上有一個水泥架,攀緣着一棵四十多年的紫藤。那紫藤長得真茂盛,粗壯的根部我兩個手都不能把它圍住。春暖花開時,水泥架的紫藤上掛滿了一串串粉紫色鮮豔的花朵,格外惹人愛憐。經過防空洞旁邊的磚石路,就是綠茵滿滿的大操場了。操場上,爸爸面前的長條桌上有幾張紙,他正對着麥克風侃侃而談,並不時地用手勢加強他的話語。三兒的我儘管年紀小,聽不懂他講的意思,看到那麼多大哥哥大姐姐聚精會神地聽爸爸講,我可自豪了!我想,爸爸一定有很多知識,才能對着那麼多學生講話。我淘氣地在草地上的學生中穿來穿去,他們好奇地看着我,這個小孩怎麼在他們中間穿來穿去?他們不知道我是誰?這是來幹什麼?我知道自己是鄭天壽校長的三兒,來聽爸爸爲學生上課。爸爸講了一上午,我在操場上轉了一上午。爸爸要求學生認真學習貫徹《中學生守則》,用《中學生守則》規範自己的行爲。在爸爸領導下,四中在全市中學率先開展“三好學生”評選活動,要求學生做到學習好、思想好、身體好,並使三好學生評選成爲學校工作和學生生活的基本制度。爲了抓好三好生評選活動,爸爸從江城市環城醫院請來早年畢業於鷺島大學醫學院的陳臺生醫生擔任四中校醫。陳臺生醫生來校加上校醫務室原有的護士子光媽媽,四中的醫療保健與健康教育一下子走在了全市中學的前列。通過早幾年的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江城四中老師們的思想覺悟有了顯著提高,他們真誠地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激發了爲新中國培養優秀人才的積極性,教導主任雲和老師被評爲江淮省先進工作者,天寵老師、志俠老師在江淮省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代表大會上獲表彰。爸爸特別關心愛護高年級學生中的積極分子。學生蕭賡的父親蕭杏壇老師是江淮師範學院最早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知識分子。受父親的影響,蕭賡各方面都走在前列,成爲老師喜歡、同學擁護的積極分子。他們父子倆都積極要求進步、向黨組織靠攏,用後來的話就是比學趕幫爭上游。爸爸覺得蕭賡是好苗子,充分發揮他的作用,把他作爲建黨積極分子進行重點培養。優秀初中畢業生萬培,是江城縣清水鄉人。他考取了四中高中,家裏沒能力供他繼續上學。到了開學日期,他遲遲不來學校報到。爸爸深知高中階段對人一生的作用!他從自己的人生,強烈地感受到只有繼續求學,才能改變命運。爸爸對志俠老師說:“在舊社會,我這個窮孩子竭力爭取上學機會,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能大學畢業。現在是新社會了,身爲校長,我不忍心優秀學生失去學習機會。拜託你辛苦一趟,代表四中請萬培同學來校報到。”爸爸接着說:“請你告訴萬培同學,新中國一定會爲每位優秀青年創造條件。只要他來學校報到,學校就爲他提供人民助學金;如果成績優異,他還能拿到人民獎學金。”帶着校長的囑託,志俠老師放下了家裏三個比我小的孩子,步行幾十裏到萬培農村的家中走訪,對他說:“爲了讓你安心上高中,鄭校長囑咐我一定要對你講清楚,學校保證爲你提供人民助學金。據我瞭解,這個助學金能滿足你讀高中的基本生活。鄭校長還說了,如果你取得了優異成績,學校會爲你申請人民獎學金。”萬培和他的父母非常感動,學校不但提供助學金,還要申請獎學金。鄭校長想得真周到!受到鼓舞的萬培,這才壯着膽子跟隨志俠老師來學校報到。上高中第二天的晚自習後,瘦高個萬培同學來家裏向爸爸表示感謝。爸爸對他說:“你不用感謝我,這不是我的功勞。你要感謝就感謝黨的政策好,感謝人民政府爲每個優秀學生創造了條件。我們當校長和老師的,就是要把黨和政府的關心落到實處,使同學感到溫暖,安心學習,早日成爲建設國家的有用之才!你不要說感謝的話,努力學習,爭取優異的成績,報答黨和政府!用實際行動,證明你是懂感恩的人。”聽了爸爸的話,萬培同學表示:“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社會就是好!我一定牢記校長的教誨,刻苦學習,創造優異的成績向黨和政府彙報!”高中期間,萬培刻苦學習,加強鍛鍊,成爲四中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畢業生。他多次在省運動會上打破紀錄,畢業後被選拔擔任江淮省田徑隊教練。萬培教練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地拼搏與進步,後來成爲國家級金牌體育教練,培養了多次獲得全國和亞洲冠軍的胡莎娜等江淮籍優秀運動員。晚年時,他回顧人生軌跡和成就,念念不忘當年爸爸和志俠老師的親切鼓勵和熱情幫助。從1955年起,國家幹部實行薪金制。書記員崗位最高行政級別是22級,媽媽只能按這個級別領薪水。若按原來皖南區法院的正科級,相當於江城市人民法院的庭長,媽媽最低可定17級或更高。兩者薪水少了近一半,對我們這個七口之家來說,實在不是小數。不久,擔任庭長的留用人員郗天錫,在舊社會所犯罪行暴露,被逮捕判刑。其他幾個擔任審判員的人,在舊社會犯罪陸續暴露,被清理出法院。媽媽沒有因爲這些因素而有任何埋怨情需。她依舊勤奮工作,把工作幹到極致。領導上把媽媽調整到審判員崗位,媽媽終於能發揮專業優勢了。解放軍首次授銜前,江城市人民法院來了達林、貢勳、全法三位志願軍連隊指導員。他們在朝鮮戰場上與頭號強國的美國軍隊面對面地頑強戰鬥過。經過現代化戰爭考驗的他們,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立志用法律武器,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爲保衛國家安全和人民羣衆的幸福生活而戰鬥。他們對法律一竅不通,如同老虎喫天,心有餘而力不足。媽媽主動帶教他們,要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幫助他們成爲法院工作的行家裏手。媽媽法律知識紮實,司法實踐經驗豐富,讓他們在工作中邊學邊幹。通過一件件案件的調查與審理,使他們儘快地熟悉法律程序,進入案件情況,掌握法律尺度,贏得審判主動。加上他們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對人民羣衆滿腔熱情,發揚人民軍隊不怕困難、連續作戰的優良作風,學習法律知識,加強司法實踐,很快就贏得了審理各類案件的主動,能獨當一面地從事審判工作了。他們對媽媽說:“老常同志,您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是我們從事司法工作的領路人。在你的精心指導下,我們這麼快就實現了由志願軍骨幹向合格審判員的轉變。我們真誠地感激您!”他們驚奇的是,媽媽沒有絲毫“帶出好徒弟,會餓死師傅”的顧慮,媽媽說:“人民政權需要一大批忠誠衛士來保衛,你們能早日獨當一面地工作,是我最大的心願!”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並頒佈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兵役法》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由志願兵役制改爲義務兵役制,遵照法律服兵役,是中國公民應盡的義務。秋天,四中部分高中、初中畢業生,根據《兵役法》的規定,報名參了軍。我記得特別清楚,歡送新兵的那天,二十多個四中學生,穿着嶄新的軍裝,頭戴新式船形帽,排着整齊的隊伍,在竟成樓前小廣場集合。爸爸和全校老師爲他們送行。新兵中高個子的高中生,指揮全體新兵高唱《我是一個兵》。他們意氣風發地一遍又一遍唱這支軍歌,表達着滿腔豪情!爸爸和老師們一邊熱烈地鼓掌,一邊跟着他們哼唱“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打敗了日本狗強盜,消滅了蔣匪軍……”。很快,歡送新戰士入伍儀式達到了高潮,爸爸和老師與每一位新戰士握手道別,新戰士則用剛剛學會的舉手禮向爸爸和老師們致敬。其情其景,我至今難忘!雖然只有三歲多,我也受到他們的感染。隨着他們的歌聲,我咿咿呀呀地學唱起來“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打敗了日本狗強盜,消滅了蔣匪軍。我是一個兵,愛國愛人民,革命戰爭考驗了我,立場更堅定。海嗨,槍桿握得緊,眼睛看得清,敵人膽敢侵犯,堅決把它消滅盡!”這是我人生學會的第一首歌,至今不用看歌詞和歌譜,我能從頭到尾,一字不差地唱下來。兒時的記憶真神奇!怎麼能記得那麼牢?我想,是《我是一個兵》琅琅上口吧。否則,我爲什麼記不住其他東西呢?!12爸爸和媽媽從我們幾個孩子剛懂事時起,就教育我們學會做人。爸爸媽媽有兩個朝夕相處的林姓小戰友,大林叔叔和小林叔叔。他倆中等個頭,大林叔叔憨厚一些,小林叔叔靈活一些。兩個林叔叔,是淮北同鄉。他們在淮海戰役中支援解放軍作戰,接着參加瞭解放軍。在戰爭中,他倆爲人民的解放流血流汗地拼搏。幸運的是,他們都躲過了死神的魔掌,雖然也受過傷,但不嚴重。江城解放後,他們從江城市軍管會轉到江城市人民法院當法警。大林叔叔年長一歲,個子高一點,眼睛有點凹,頭髮略微有點捲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