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在广阔的天地寻求自己的位置

(必做)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与许多“共同体”有所联系,产生价值感和归属感。请问让你感到有归属和价值感的共同体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家庭,共读群,知心好友:共同体特点:有共同话题、目标,抑或是价值观相同,彼此相互支持,互相信任,尊重、理解,可以畅所欲言。

(必做)读完这部分,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段落是什么?为什么呢?

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

你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

读这几句话,我很自然就联想到自己小时候在家的地位。

我是家中独子,那年代,这种处境,我算是集“宠爱”于一身,何况我首上是两个姐姐,我是长子长孙,我爷爷虽说行伍出身,还担任院长,但封建思想——重男轻女仍是脑中始终不可磨灭的印记,因此,独特的地位让我享受到“小王子”般的特遇,听父亲说,我小时候与爷爷对话,双方彼此的称呼:一个叫高级爷爷,一个应高级孙子。

总之,初入人世的头几年,我,很受村艳羡,很可惜,爷爷去世的早,这段经历,在我有记忆以来,几乎等同于零。

但自此我的地位并不是一落千丈,而事实是,家人对我的恩宠,只不过换了个人,这个人便是我妈。

妈见我瘦,我有蛋吃,妈见我弱,我有奶粉喝,最令我印象深的是,上学,我的书包中常常还有两包夹心饼,这样的待遇,是姐所没有的,时间长了,独得的恩宠,无形中让我有了错觉:我是家的中心,事事围着我转。可以说,直至初三,我做为家庭一员,没有真正上心为家出过一份力: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没下过田,没砍过柴,担水,洗衣做饭,也从没有过的事,想想也够惭愧的。

有时在想幸亏当了老师,否则凭啥“立世”!

家是心灵的港湾,是漂泊的归所,每个家庭成员都应为它“尽份力”,而不只是会无原则的索取。

这样想想,我又不禁有一点点安慰,怎讲?作为学生,作为孩子,我虽没为家干过力气活,但我始终念好书,让父母少了为我“前途”命运的担心,算不算也是出力!



(选做)读完这部分,你对书中的哪部分内容有困惑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