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孤

文/兑

孤城孤月孤楼冷,孤灯孤影孤窗映。

孤枕怕眠凉,孤樽酌到狂。


孤听风琐碎,孤洒山阳泪。

孤盼一枝春,孤宵来叩门。


作于壬寅年冬月初六

词谱按“李白”体;韵按词林正韵。

词解:山阳泪

指怀念故友之泪

清代陈维崧 一首《满路花‧赠梵公》词中有: “ 平山堂下,鸿爪依稀记,北邙王与宋,曾同醉。重逄瓶拂,顿下山阳泪。”

附:《菩萨蛮》词牌名探究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成为词调名,属于一首非常玲珑有致,作好了朗朗上口的小令。

作为词牌,《菩萨蛮》最早出现在唐代。那个时期,文人墨客对《菩萨蛮》的填写就极为流行。

今天我翻了翻关于词牌《菩萨蛮》的来历,才知道这个词牌是来自古代缅甸的乐曲,唐开元、天宝年间由云南传入中原。

看来好的乐曲,不管语言通不通,但也可以在世界各地通用和流行的。

缅甸虽蔽远,但挡不住这个词牌的魅力而传入长安。尤其是大诗人李白作的那首《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尤为打动人心。

但我更喜欢唐五代无名氏所作的一首《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首看资料是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名作。内容写的是主人公对忠贞爱情的祝愿。

它虽然是一首唐五代时期的民间词作,但很具有当时社会自然质朴的风格。可能是出于一名平平的无名氏的词作,它并没有那些号称文人词作般的深婉曲折和风致,却多了几分生活中的气息,很好地表达出了整首词含蓄蕴藉的神韵。

单从写法上的铺排和衬字的运用,还有立意的泼辣直白看,它恰似元曲,但又无元曲的圆熟流丽和挥洒曲折,反而多了一些初唐时期粗犷与质朴的元素。

好的词作总是直激人心,千古不衰。

据资料记载,唐宣宗很喜欢唱《菩萨蛮》词,孙光宪《北梦琐言》云:“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绹命温庭筠新撰进之。”《碧鸡漫志》云:“今《花间集》温词十四首是也。”

唐昭宗也填制了两首《菩萨蛮》词。韦庄、冯延巳等也写下了许多清丽婉约的名作。

连皇帝老儿喜欢的尚且不能,可想而知这首小令产生的魅力所在。

到了宋朝,《菩萨蛮》曲调填词频率仍然很高,张先、晏殊、晏几道、苏轼、贺铸、李清照、辛弃疾等词人都有佳作传世。

此调从唐到宋的发展,再到以后历朝历代的传承,可以说是经久不衰,直至今日。

PS:文中有部分内容来自度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