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认知

国人要付出多少“打卡”智商税,才能做到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非常具有生活烟火气,但是被我们的崇洋媚外和无知出卖,当餐饮能够出落为“东方之美”该有多好。

记得相声讽刺国营服务:“这是谁的肠子?谁的肝?”但那会儿的餐饮牛啊!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品牌店家家好吃,现在好吃的馆子还有几个?

那时候餐饮没有被市场资本买断,大家伙全凭兜里块八毛足足享受美食,小时候我家那么穷,还总去烤肉宛、素菜馆,给我买水煎包呢!现在前两个馆子,北京人儿,普通的老百姓都去不起了,也没过去好吃了。

昨天有位客人打电话:“您好,那家小馆今天开吗?”嘿嘿,已经几乎没有人再问青山小馆了,倒觉得坦然了。

这位客人跟我攀谈了许多,他说:“你就写这句话广告词:留住最后一位厨师!”

他的意思是工业化餐饮时代,很多食品都是预制菜,没有了食材的保鲜,更失去了餐饮匠人的精神,我们哪里还有舌尖上的中国?

他还说:“除了我们爹妈用心给我们做一顿饭,其他大多是厨师,他们坚持的是职业文化,也为满足我们饭桌上的情感。”

这是一位多么睿智的食客啊!

据说上海悄然兴起一家中式茶馆,不再用茶艺师,各种精美的玻璃器皿,使人一下子把茶文化演变为了“酒局”,且高雅安静,有一杯叫做XO古茶,像极了威士忌,客人进来都会落座享受一杯茶。每款茶50克就可以售卖,所以这里无论高低贵贱,门槛无选。据说他会打败星巴克和瑞星,逐步拿下巨头,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现在觉得,一个人的情怀,同样彰显出做人的力道和心志,如果我们做人做成了牛油果,在世人眼里那是多么成功和无极啊!

然而,我们却有失中庸之道,坚持一件事儿的初心不是为了追名夺利,而是内心的满足和骄傲,中国人,有着自己的脊梁和选择权,那些洋玩意迟早退出历史舞台。

想做好舌尖上的中国态度,需要一代人+另一代人的努力,脚踏实地,美味的吃食不用打卡,只为灯火阑珊处的一份惦记,这就是情怀,不是人人拥有的奢侈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