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妖”段奕宏:4000字臺詞一氣呵成,導演爆粗口:這纔是演員

2004年,一位叫段龍的演員出演了電影《細偉》。

這是一部影響很大的驚悚影片。

時至今日,還有很多地方的大人嚇唬夜裏啼哭的小孩:再哭,就把你扔給細偉。

爲了拍好這部電影,段龍一個月內瘦了16斤。

他經常熬夜,眼圈發紅,這樣更貼近戲裏人物的真實狀態。

不瘋魔不成活。

因爲這樣的專注和投入,《細偉》成了電影史上有名的影片。

但作爲演員的段龍在影片殺青之後卻一直做噩夢,他總感覺細偉就在自己身邊。

後來,好朋友帶他找到一位高人”

高人給出建議:

改名吧,“斷掉的龍(段龍)”沒有前途。

於是,段龍改了名字,新名字叫:段奕宏。

在娛樂圈裏,他還有另一個稱呼——“戲妖”。

爲戲,化身成妖。

一、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1973年,段奕宏出生於大西北一個偏遠地區的偏遠地區,他的父親是當地一位有名的伐木工。

在父親眼裏,這個兒子最好的前途就是跟自己一樣,做一個伐木工。

但“生有反骨”的段奕宏顯然並不這麼想。

在高一的時候,學校組織文藝匯演,段奕宏和同學一起排練了小品《知識就是力量》。

在小品中,段奕宏飾演了一個小商販。

雖然只是一個高一的學生,但段奕宏飾演的商販竟然如假包換,他的言談舉止,完全就是一個商販。

觀衆們掌聲雷動,在鼓掌的人羣中,坐着一位上戲的老教授。

他看了段奕宏的表演,忍不住建議:是棵好苗子,你應該去學表演。

這句話,像一顆種子,種在了段奕宏心中。

但是,在那樣一個偏遠地區,家人對演員的印象,只是電視上他們看到的那樣。

無論他們怎樣想象,都想象不出自己家的這個孩子等上電視會咋樣。

“別想了,你就是做伐木工的命”。

聽着父母的勸阻,年少的段奕宏怒吼:你們不讓我去考,我恨你們一輩子。

無奈之下,父母只能任由這個執拗的孩子四處折騰。

段奕宏報考中戲,但卻被刷了下來。

不是一次,是兩次。

第一次,他都沒能進入複試,第二次進了複試,但他還是被刷了下來。

面試的老師誠懇地對他說:“形象不夠,放棄吧,退一萬步,你也考不上。”

一般人面對這樣的打擊,大多會選擇放棄。

但段奕宏沒有,因爲心中的理想,他變成了越挫越勇的勇士。

終於,第三次參加考試,段奕宏以西北地區考生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被中戲錄取。

他們那一屆的同學,就有陶虹、高虎。

相較於段奕宏咬牙拼命換來的成績,陶虹簡直是“天選之女”。

她本來是國家花樣游泳隊的成員,還曾經參加比賽拿了很多獎。

17歲那年因爲跟着父親到劇組玩,有着一雙“狐狸眼睛”的陶虹被導演姜文一眼相中。

於是,陶虹就出演了姜文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在拍電影的時候,聽說可以報考表演專業,以後做演員,陶虹隨手就報了名。

結果,她被中戲錄取。

而高虎,他後來在《天龍八部》中的虛竹,相較於後來的“犯錯”,他更被人熟知的,是他的好兄弟黃渤。

當年,“音樂青年”黃渤還在酒吧駐唱,好兄弟高虎給他發來一條信息:發一張照片過來,要快,急用。

黃渤想了一下,就把自己最引以爲豪,遠看像黃家駒的一張寫真傳了過去。

結果導演一看,太新潮了,不合適。

高虎攔着導演,一再要求:導演你聽我說,他真沒這麼好看,你看看他本人,絕對是個和老土。

在高虎一再要求下,導演見了黃渤本人,當即拍板:就他了。

所以,黃渤稀裏糊塗就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上車,走吧》。

沒想到,這部電影讓黃渤拿了獎,這讓他轉入了影視圈。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沒有天賦、沒有背景的段奕宏,就這樣用汗水讓自己站在了一羣優秀的同學之中。

二、所有的汗水,終將變成盛開的鮮花

考入中戲,段奕宏從老家乘車,轉車,轉車,轉車,轉車,終於到了北京。

到了學校,段奕宏才發現,自己跟別人差距有多大:

他說話不標準,西北口音很重;

他穿着很樸素,跟周圍那些新潮時髦的同學有些格格不入。

爲此,段奕宏在大學期間,心裏一直很自卑。

好消息是——自卑有時候能變成一股強大的動力。

爲了克服自己的口音,段奕宏會在口裏含着小石子,苦練吐字。

爲了融入同學,段奕宏也學着大家,一手拿着煎餅果子,一手拿着可樂。

後來段奕宏在採訪裏說起這段過往,自己都忍不住苦笑。

誰沒有過心高氣傲的時候,誰沒有過怕被別人看不起的時候!

當時在班裏,作爲班長的段奕宏排練最是刻苦,一個小細節他都不肯放過。

所以同學們都害怕跟他一組拍戲。

最後,只有作爲學習委員的陶虹和段奕宏成了搭檔。

對於陶虹,段奕宏心裏隱藏着一絲溫柔。

這個好看的姑娘,從來沒有看輕他。

而且,陶虹會帶着段奕宏逛街,有一次,她給段奕宏帶了芒果。

結果,沒喫過芒果的段奕宏連皮都沒剝,一口就咬下去。

汁水四濺,滿口青澀。

在旁邊的陶虹卻沒有笑他,而是給他剝芒果的皮。

大二那一年的寒假,因爲離家太遠,段奕宏只能留在學校。

過年的時候,陶虹就喊着段奕宏到自己家裏喫飯。

喫過飯的段奕宏,紅着臉對陶虹說:初二你一定要來學校一趟。

那一天,段奕宏在宿舍裏,給陶虹做了手抓飯。

他說:在他們那裏,吃了別人東西,就一定要還,這一餐手抓飯,就是回禮。

陶虹心裏卻想:這男的怎麼這麼“軸”啊。

因爲這些經歷,段奕宏一直將陶虹當作自己心底一個獨特的存在。

但現在來看,陶虹,真的配不上段奕宏。

只是在當年,兩人排練的畢業大戲,獲得滿分100分。

這樣的成績,在中戲的畢業生中,都很少見。

後來的學弟劉燁和學妹章子怡,都曾爲畢業表演愁得半夜哭醒。

他們當年害怕的,是自己成績不夠而被退學。

不過他們最終都畢業了,而且成了娛樂圈裏非常出名的演員。

當年在畢業表演中,段奕宏用精湛的演技展示了一個“精神疾病患者”的內心。

當時,有導演系的老師站在臺下,他看完演出,大聲追問:“這麼優秀的學生,學校爲什麼不能留下?”

其實那一年,學校取消了分配工作,段奕宏正發愁畢業後該何去何從。

聽着老師的話,段奕宏淚流滿面。

所有的努力,都值得被看見。

那些爲了夢想而留下來的汗水,最終,都將會化成盛開的花朵。

三、“戲妖”之路:4000字臺詞一氣呵成,導演震驚到爆粗口

憑藉優秀的學習成績,畢業後的段奕宏被破格錄取到了中國話劇院,順帶解決了北京戶口。

在話劇院的那些年,讓段奕宏的演技更加爐火純青。

他就像一柄寶劍,不斷打磨着自己。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寶劍出鞘時,華彩滿天下。

1999年,剛畢業一年的段奕宏出演了電視劇《刑警本色》。

他在劇中飾演了一個殺手。

爲了練好一個掏槍的手勢,段奕宏苦練了1000遍。

這樣的付出,換來的就是塑造出了經典的角色。

當時在劇中,王志文的光環太過耀眼,幾乎沒人敢跟王志文對戲。

但是,只有26歲的段奕宏,面對着王志文凌厲的眼神,卻絲毫不懼。

這部劇播出後,很多人都記住了“殺手羅陽”。

後來,導演張建棟在廈門監獄門口拍攝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一個犯人刑滿釋放,他見到導演,直接走過來,就問了一句:羅陽來了嗎?

導演嚇得一激靈,結結巴巴回答:羅……羅……羅陽沒來。

演戲演到讓人印象深刻,這就是段奕宏的功力。

而讓段奕宏大紅大紫的角色,應該就是《士兵突擊》中的袁朗。

2006年播出的《士兵突擊》,是軍旅劇中難以超越的經典。

在這部劇中,有太多實力派演員:

陳思成,最初他想出演許三多,但導演說他“心眼太多,一看就不像許三多”,最終他出演了成才。

張譯,爲了能爭取到“許三多”的角色,他給導演寫了幾千字的介紹信,但最終,他出演了班長史今。

後來最耀眼的“許三多”,最後被王寶強收入囊中,當年,拍完《天下無賊》,“傻根”王寶強正準備去接一部功夫片,但徐帆一定要他去參演《士兵突擊》。

“這個角色就是爲你量身定做的”。

果然,王寶強憑藉“許三多”,又一次大火。

但在這部劇中,讓人印象深刻,還有“袁朗”段奕宏。

在劇中,段奕宏演活了袁朗這個人物。

他嚴苛、鐵血,但卻又柔情似水。

相較於許三多的“憨厚”和成才的“精明”,袁朗展示出來的,纔是一股軍人英姿。

很多女生在看過《士兵突擊》後,會發彈幕:“做夢都想成爲那個打麻藥的護士。”

那個護士在劇中嫁給了袁朗。

所以她成了很多人羨慕的對象。

由此也能看出,段奕宏對這個人物塑造地有多成功。

3年之後,段奕宏主演了《我的團長我的團》——這是《士兵突擊》的“姊妹篇”。

一般來說,當前作太過精彩的時候,續作往往就會黯然失色。

但段奕宏顯然突破了這個限制。

在劇中,段奕宏飾演了神神叨叨的團長龍文章。

在他身上,似乎有一股很神奇的魔力。

編劇蘭曉龍曾在節目說,就是因爲看了段奕宏演的袁朗,他纔對龍文章充滿了信心。

蘭曉龍的確很有底氣,《我的團長我的團》在4個衛視臺播出,創造了“零點首播”的概念。

後來,在第15屆上海電視白玉蘭節上,這部劇獲得了4項提名,段奕宏獲得“最佳男演員”提名。

在這部劇中,最精彩的一段表演,或許就是段奕宏似乎魔怔了一般的“報菜名”。

那一段戲,一共有4000多字的臺詞,但是段奕宏竟然一遍就過。

這一段戲剛拍完,站在周圍的演員全都愣住了,誰都沒想到,竟然一遍就可以過。

導演站在攝影機後面,他探出頭,突然爆了一句粗口:這特麼纔是演員啊!

這一段戲,讓段奕宏“一戰封神”,他成了大家交口稱讚的“戲妖”。

很多時候,你在人前能達到的成就,其實取決於你在人後所付出的努力。

在娛樂圈中,段奕宏是很少見的“體驗派”——

即把個人完全融入到角色之中,提前去體驗角色的生活,仔細把握角色的心理變化。

有一年,段奕宏出演電影《引爆者》,他在電影裏飾演一個挖礦工人。

在節目中,作爲搭檔的余男很疑惑地問:你前面應該跟礦工住過一段時間吧?

段奕宏非常平淡地回答一句:肯定有嘛,這是最基本的。

這就是“體驗派”,因爲自己深入其中,所以會讓觀衆身臨其境。

當年在拍電視劇《白鹿原》時,導演王全安本想邀請自己的好兄弟孫紅雷來出演“黑娃”。

彼時憑藉《潛伏》走紅的孫紅雷只是對導演伸出2根手指:要20個大不溜。

王全安一聽很高興:20萬片酬啊,可以可以。

結果孫紅雷說:是一集20萬,就這,我還不一定有時間呢。

王全安只好作罷,畢竟幾十集電視劇,把錢都給人家也不夠啊。

正在發愁時,段奕宏找過來了,他想出演“黑娃”。

導演毫不猶豫答應。

爲了演好這個粗獷的角色,段奕宏親自去體驗,割了幾畝小麥之後,這纔開拍。

所以在劇中,你會看到,段奕宏割麥子的手法是那樣嫺熟和逼真。

這都是他用汗水換來的。

四、段奕宏的“消失”,是娛樂圈的悲哀

2015年,段奕宏憑藉《烈日灼心》獲得第18屆上海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這部電影,是由段奕宏、鄧超和郭濤聯合主演的。

在頒獎典禮上,還出現了一點小插曲:

鄧超的前女友郝蕾作爲頒獎嘉賓,本來應該由她給鄧超頒獎,結果郝蕾繞過鄧超,把獎盃遞給了郭濤。

這樣的場景,的確有些尷尬,也容易喧賓奪主。

就像當年在《集結號》的宣發會上,鄧超公開自己和孫儷的戀情,這樣的操作,一下子將熱點從電影本身轉移到了演員身上。

爲此,當年的馮導對鄧超極爲不滿。

但在這一次頒獎典禮上,雖然出現了意外狀況,但卻並沒有奪走段奕宏的光彩。

他拿着獎盃,說出了獲獎感言。

“爲戲爲奴,沒人逼我,但得是自己的選擇”。

或許,這纔是“戲妖”心底的真實想法。

後來的段奕宏,已經出現在影視劇中,他出演了《大秦賦》,在其中出演了呂不韋,他的表情包被製作了出來。

他又和好兄弟吳京出演了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

作爲“戲妖”,相信段奕宏一定會在影視劇中一直“演到自己演不動爲止”。

但是,在娛樂圈中,作爲苦練演技、體驗派的段奕宏卻正在“消失”——

越來越多的演員們,他們不注重提升自己的演技,而是靠摳圖、替身來完成戲份。

他們拿着天價片酬,但卻覺得這是自己應的,絲毫不顧及“德不配位”。

甚至,還有很多明星,明明生活愜意,卻要在直播中訴苦,甚至說出“演員是高危職業”這樣的話。

段奕宏的存在,會讓多少這樣的演員“臉紅”?而段奕宏那種對演戲深沉投入的“消失”,真的是娛樂圈的悲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