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打油詩一首

文/兌

風花雪月多年撇,微信Q Q成擺設。

只有簡書如故人,依依不捨難分袂。


作於壬寅年冬月初八

打油詩的來歷,據民間傳說,起源於唐朝時期有個叫張打油的,平常喜歡作俚俗詩。一天,大雪紛飛,天地渾然一色,張打油突然詩性大發,吟了《雪詩》一首:“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雖然是張口即來的一首詩,但富於風趣、逗人發笑,十分形象而誇張地描繪出了雪中奇景的特色。

於是人們將此類俚俗淺露、引人開心的詩作叫作“打油詩”。

打油詩是舊體詩的一種,內容和詞句通俗易懂還詼諧,不拘於平仄韻律的束縛。

歷代也有許多文人雅士喜歡偶作打油詩。

相信大家都看過蘇軾與蘇小妹互戲謔寫的打油詩吧。因爲蘇軾長的是馬臉,蘇小妹的前額特寬。蘇軾首先發難寫道:“前腳未出閨房內,額頭已到華堂前。”蘇小妹也不甘示弱,反脣相譏道:“去年一點相思淚,今年始流到嘴邊。”

還有鄭板橋寫的那首自勉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

說真的,板橋這首詩寫得蒼勁渾厚,怎麼都覺得跟打油詩沾不上邊,但它就是一首實實在在的打油詩。

看來好的打油詩也是需要有十足的功力,深厚的文化底蘊纔行,要不然怎麼能流傳於世?

說起打油詩,想起初學寫古詩詞的時候,師傅就一再強調並告戒,凡是他門下的弟子,一首打油詩都不許寫,若敢寫就逐出師門。

本來就零基礎開始學寫古詩詞,再加上曾經寫過現代詩,創作出來的詞句不由的都多少帶些不着調的東西。聽了師傅的告訓,嚇得我只有努力更努力地看書學習,聽從他老人家的細心教導。

終於等到有一天,師傅看了我寫的一首作品後,緩緩地說:“你可以出師了!”

這已經是我學寫古詩詞四年的事情了。

其實,師傅一開始不允許他的弟子寫打油詩,是想讓我們學的東西從正規的渠道開始,不摻雜進去其它的東西,能一直保持一種良好的發展勢頭,寫的東西更純粹一點。

數一數年頭,學寫古詩詞已七年有餘,始終不敢忘記師傅當初的教誨,所創作品不能說是寫的特別好,但也做到中規中距,鮮有胡拼亂湊之作。

但,今天我破戒了。

只是出於一時興起就寫了這首打油詩,師傅你就當我頑皮了一小下下。

PS:理解一下小區被封了很久的人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