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打油诗一首

文/兑

风花雪月多年撇,微信Q Q成摆设。

只有简书如故人,依依不舍难分袂。


作于壬寅年冬月初八

打油诗的来历,据民间传说,起源于唐朝时期有个叫张打油的,平常喜欢作俚俗诗。一天,大雪纷飞,天地浑然一色,张打油突然诗性大发,吟了《雪诗》一首:“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虽然是张口即来的一首诗,但富于风趣、逗人发笑,十分形象而夸张地描绘出了雪中奇景的特色。

于是人们将此类俚俗浅露、引人开心的诗作叫作“打油诗”。

打油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内容和词句通俗易懂还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的束缚。

历代也有许多文人雅士喜欢偶作打油诗。

相信大家都看过苏轼与苏小妹互戏谑写的打油诗吧。因为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苏轼首先发难写道:“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苏小妹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还有郑板桥写的那首自勉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说真的,板桥这首诗写得苍劲浑厚,怎么都觉得跟打油诗沾不上边,但它就是一首实实在在的打油诗。

看来好的打油诗也是需要有十足的功力,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行,要不然怎么能流传于世?

说起打油诗,想起初学写古诗词的时候,师傅就一再强调并告戒,凡是他门下的弟子,一首打油诗都不许写,若敢写就逐出师门。

本来就零基础开始学写古诗词,再加上曾经写过现代诗,创作出来的词句不由的都多少带些不着调的东西。听了师傅的告训,吓得我只有努力更努力地看书学习,听从他老人家的细心教导。

终于等到有一天,师傅看了我写的一首作品后,缓缓地说:“你可以出师了!”

这已经是我学写古诗词四年的事情了。

其实,师傅一开始不允许他的弟子写打油诗,是想让我们学的东西从正规的渠道开始,不掺杂进去其它的东西,能一直保持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写的东西更纯粹一点。

数一数年头,学写古诗词已七年有余,始终不敢忘记师傅当初的教诲,所创作品不能说是写的特别好,但也做到中规中距,鲜有胡拼乱凑之作。

但,今天我破戒了。

只是出于一时兴起就写了这首打油诗,师傅你就当我顽皮了一小下下。

PS:理解一下小区被封了很久的人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