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美的秋

當感覺到秋意漸濃時,已是深秋。

哎!我不由一聲嘆息,爲無法挽留的時光。是的,今年的秋天是靜默的,剛觸摸到涼風陣陣,沒來得及欣賞到落葉翩翩起舞的身影,沒有時間嗅一嗅那漫山遍野的菊花香,沒有閒情逸致在日記本中附上一枚生命的紅葉,沒有和孩子一塊陶醉在暖陽的愛撫中,甚至還沒有看夠屬於秋天的高遠的天空、一片橙紅橘綠的美景......生活似乎單調循環,但秋天的一隻腳,已邁向了冬天的門檻。

疫情在打亂了我們正常生活的同時,也讓我們學會了改變。回首今年秋天的生活,8月底到9月中旬的時間全部交待給了居家網課的日子,9月18日到國慶節前的日子裏師生封閉在校,國慶節後到現在,除了三天居家網課,其餘時間都封閉在校,校園、上課、核酸檢測是我們生活的常態,而往日“上五休二”的規律作息成爲了過去式。面對現實,我們走過一段長長的心路歷程,從最初封控時的焦慮、無奈和無所適從的陰霾中,到讓信心、力量和樂觀的陽光給予自己走出去的勇氣,我們教師和孩子一起,克服長期封控在校的生活困難,堅強勇敢面對一切,繼續奔跑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當連續三週的循環課表上完,走出校園時,我們看到了自己的成長,這是積極正確對待疫情的成長,這同樣是責任和擔當在心的表現。

金色的陽光暖暖的,醉人的黃葉亮閃閃的,風中是沁人心脾的秋的氣息,靜謐的校園有一種別樣的美。孩子們的秋日生活緊張又活潑、認真又熱情。王俊超老師是和太陽一樣早起的人,王老師所到之處,一切都充滿勃勃生機。晨曦微露的操場上,王老師帶領師生輕快地奔跑着,孩子們“刷刷刷”的腳步聲充滿青春的活力,“自強不息,立志成才”“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博學篤志,勤學善思”的口號聲此起彼伏,響亮堅定。下操後,上早讀的教師入班輔導,朗朗的讀書聲迴盪在校園上空,窗外的啁啾鳥鳴和孩子們的天籟之音相映成趣,吸引着太陽從山那邊一躍而起,橘紅色的臉龐透過林間看着眼前的一幕,於是,教室裏灑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師生沐浴其中,認真讀書的樣子成爲了一幅幅色彩鮮明的油畫。

“你好,我可以給孩子送些衣物嗎?一週多沒有看到孩子了。”家長的電話中滿是牽掛。

“放心!孩子在學校一切都好!喫、住、生活、學習都有老師呢!”老師們的回答讓家長放下心來。

疫情期間,封控在校的高年級同學還好,自理能力比較強,但小學段的孩子們面臨的一個個困難就像一座座小山,這時,是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行動起來,給孩子們的秋日送上了暖陽。四年級的荊玲老師班裏的20多個孩子都是初次住校,對寄宿生活很不適應,荊老師就不厭其煩地給孩子們做心理疏導,用自己的手機讓孩子們和家長一次次的交流,首先解決孩子們和家長分離的焦慮心理,把老師和同學們當做親人。荊老師給孩子們講好好喫飯才能長高個子的道理,擔心熱騰騰的飯菜燙到孩子而一個個端到桌上,看着孩子們喫着兀師傅精心烹製的美食,露出開心的笑容。荊老師不僅給孩子們燒水喝,還細心地整理孩子們的牀鋪、掖掖孩子的被角,準備洗頭、洗腳水時先要試試水溫,吹頭髮時動作輕輕柔柔,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四年級孩子們很快適應了住校生活,個個精神飽滿,生動活潑,像小鳥一樣在校園裏飛來飛去。國慶節後的半個多月時間,讓我們老師沒想到的是:四年級孩子們在校表現最好,他們展現出來的熱情執着感動着全校師生。

“還想在校嗎?”我問自己上四年級的女兒。

“當然,在學校比在家裏還美呢!有老師、還有同學相伴!”女兒的回答讓我笑了。“我們班同學都想住校!”記得剛封控在校時還是她不情願呢,她們班好多孩子都哭了。

校園的女貞子樹上綴滿了一嘟嚕一嘟嚕的深紫色果實,周圍樹木的葉子黃的像金、紅的似火,兩棵高大挺拔的松樹不知什麼時候變爲蒼綠,偶爾會落下一朵朵漂亮的“花朵”,竹子在秋風中發出颯颯的聲響,這些都觸發了我的無限愁思。緊閉的校門前,簌簌落下的黃葉,在金色的陽光下翩翩起舞的畫面,讓我突然生髮出舉行一次比較詩意的文學社團活動的想法。

在教學樓前集合好隊伍,講明觀察要求和注意事項後,我們文學社全體成員向學校的“學農基地”出發。走過上下院的臺階,穿過操場,孩子們用十分鐘時間觀察那些剛露頭的大蒜和菠菜,不僅看整體的樣子,還湊近看葉子的形狀、顏色,用鼻子嗅一嗅它們的味道,伸出手觸摸感受一下蔬菜的溫度......“原來這就是蒜苗,和蔥、韭菜真不一樣!”同學們興奮地分組討論着。“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一些孩子感嘆道。還有一部分同學在朗讀“學農基地”外牆處的《憫農》《田園四時雜興》《歸園田居》的詩句,品讀其中的“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等詩句,興致勃勃。

往日,我們習慣把尋找美的目光望向了校外,當靜靜欣賞一會身邊因普通而被我們忽視的事物,不禁想起了“世界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句話。我組織孩子們把觀察到的大蒜和菠菜、身後坡上的山菊花、對面的橙紅橘綠美景即興說出來,沒想到毛夢圓、王琰、王垚、郝磊、郭含笑等同學妙語連珠,或者用到了修辭手法,或者動靜結合去寫景,或者抓住了人物動作、表情,或者採用了側面烘托,他們的口頭作文贏得陣陣掌聲。我爲孩子們鼓掌,爲孩子們引用“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等詩句感到高興,正如那次我們登上學校對面的南塘山腰的涼亭,齊讀《沁園春▪長沙》,沉浸在“獨立寒秋......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豪情壯志中。

我把清朝納蘭性德的《浣溪沙》分享給孩子們:消息誰傳到拒霜?兩行斜雁碧天長,晚秋風景倍淒涼。銀蒜押簾人寂寂,玉釵敲燭信茫茫。黃花開也近重陽。強烈而深摯的思念之情中,銀質簾墜是蒜頭形的,也別有一番意境。深秋的優美詩詞中,我們還喜歡元代白樸的《天淨沙·秋》: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詩詞中寧靜寂寥的美,令我們沉醉。雖然沒有像往日一樣走出校園觀察、感受,但我們收穫了這個秋季最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就在我們的校園。

深秋的美,雋永、沉靜,總讓人在沉醉中思考那些似乎被我們忽略的東西,比如成長、生命、發現、未來等這些抽象得遙不可及的東西,但驀然回首,這些精神力量早已在我們心中默默積蓄着能量,也許會走過寒冬,但一定會迎來春暖花開的新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