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急救小常識:中暑的急救

    中暑也是能死人的。我是在1987年知道的。那年暑假,一個騎車駝着木箱子賣冰棒的一個小男孩在大太陽下中暑死了。

    我以前一直以爲夏天才會中暑,但其實還有其他因素可以引發中暑。

    中暑是人在高溫或高溼環境中,無法將體內的熱散發掉,導致體溫升高,並出現不同程度症狀的一種疾病。中暑分爲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今年夏天最常在新聞上看到的一個詞)三種類型。

    中暑之前,會出現中暑先兆症狀。表現爲:頭痛、頭暈和疲勞。如果沒有引起注意,及時合理地進行處理,就有可能出現以下表現;熱痙攣:高溫環境下,劇烈運動後,出現小腿或腹部肌羣痛性痙攣。可能與人體血液中鈉的過度丟失和通氣過度有關。

  此時,在陰涼處休息和補充液體後,大多可以緩解。(這就是我以前理解的中暑)

  熱衰竭:熱痙攣繼續發展會出現熱衰竭。是由於人體脫水、血容量不足導致。可以表現爲噁心、嘔吐、多汗、心動過速、呼吸增快、體溫升高、低血壓、虛脫或暈厥、肌痙攣等。常見於老年人、兒童和慢性疾病人。

      熱射病是一種致命性急症。會出現高熱、直腸溫度會大於41℃、行爲異常、神志障礙或昏迷、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等。

      熱射病又分爲勞力和非勞力性兩種類型。

    勞力性熱射病多見於健康年輕人。常在重體力勞動、體育運動、軍訓時發生。表現爲多汗或無汗、高熱、抽搐或昏迷。心率可達到160-180次/分

  此種病人常死於多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

    非勞力性熱射病多見於年老體弱和慢性疾病人。出現:譫妄、昏迷、癲癇發作、行爲異常,繼而高熱、昏迷。呼吸急促、皮膚乾燥無汗,瞳孔對稱縮小,低血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水腫。多在發病後24小時左右死亡。

    人體皮膚的散熱主要包括:蒸發、輻射、對流、傳導四種。健康人體處在熱環境中7-14天,會逐步改變身體的機能來適應環境高熱應激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如心臟排血量增加、呼吸增快、機體產熱減少、皮膚血管擴張、血流增加、出汗明顯增多…而沒有適應熱環境的身體狀況不佳者更容易中暑。

    另外:皮膚結構異常、汗腺功能調節障礙、自主神經系統調節障礙者也會促使中毒發生。

    嬰幼兒、老年人、病人、孕產婦以及在高溫密閉空間作業的人比較容易中暑。

    對大多數中暑的人來說,可以按照移(陰涼處)、松(衣物)、擦(面部擦汗)、服(補充水分)、送(醫院)五字口訣法,先降溫後送醫。

      預防中暑:避免長時間待在潮溼、悶熱或痛風不良的環境下工作、學習和生活。(好像我們有得選擇一樣)

    儘可能保持室內通風和適宜的空調溫度。(我國的標準是26℃,坡島是18℃)。高溫時段儘量留在室內。必須外出,做好防護:防曬用品、寬鬆透氣的衣服(最好是淺紫色的)、攜帶飲用水和防暑藥物。

    運動要注意循序漸進;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避免含乙醇或大量糖分的飲料;保持充足的睡眠;勞逸結合;多喫清熱消暑的蔬菜和水果。

    唉!想想一個人能活到壽終正寢真是奇蹟啊!

    打算退休後,每年夏天都去西寧避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