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了自由

昨晚酸酸出來已經十點了,也許是等的時間有點久,也許是一想到馬上要自由了。那人興奮的和我說了很多話。一會說他要怎麼提醒社區我們居家的時間夠了,一會說他一放開,他就要出去幹嘛幹嘛的各種規劃。跟他生活快三十年,其實我還從來沒發現他是個這麼想法多的人。

從十一月二十三號到十二月三號,整整二十天關在家裏,如果不是各種陌生電話的騷擾,其實對於我這個習慣宅的人來說,也沒感覺什麼,每天看書碼字追劇,樂在其中。而那人就有點不同,他嫌我追的劇不是他愛看的,他嫌球賽不是每天都有,他也嫌家裏的菜品單一,每天都要嘮叨幾遍,不能去買菜……主要是他嫌和我在一起,不想聽我嘮叨。每天他忙着和我捉迷藏,我收拾房子幹活時,他會躲在臥室睡覺,我在客廳看電視,他會躲在書房刷手機,我在書房看書碼字,他會躲在客廳看電視,總之,我在那,他就不在那。

我其實是無所謂他幹什麼的,可以自由出入的時候,我每天除了喫飯睡覺,一天其餘時間是很少在家的,家裏大多時候都是那人一個人,他一個人在家慣了,兩個人居家,我能感受到他的不自在。好在諾大的房間,兩個人各自擁有獨立空間,也算相安無事。

下午四點多,得到接觸居家的通知時,我正在整理衣櫃,而那人正在刷手機,看到消息,他一邊給我轉述,一邊走到衣櫃拿出衝鋒衣往身上套。一邊套衣服,一邊嘴裏叨咕,他去社區交門磁,他去買點菜,他去檢查一下車子,這麼久沒動了,會不會有什麼故障……他開心的像個孩子一樣着急要出門,我提醒他下樓帶上垃圾,進來時幫我取一下快遞之類的。他也不搭理我說的,自顧自的一邊換衣服,鞋子,一邊開心的自說自話。換好衣服鞋子後,他直接打算出門,我再次提醒他帶垃圾,回來記得取快遞,交了門磁,拍照留存……

男人和女人很多時候思維還真是不一樣。解封了,我想到的是先去洗個澡,乾乾淨淨的出門,他想到的是先出門放個風,其餘的再說。他走了,我收拾完衣櫃,開始洗澡,洗衣服,向幾個惦記我居家的親友發消息通知我解放了的消息。

要說急着出門,我倒沒有那麼迫切,我曾經有過坐月子居家四十多天的記錄,也有過高考後居家兩個月不出門的記錄,所以居家與我其實並沒有什麼。我是很喜歡安靜的人,居家其實是我最喜歡的生存方式,但我深知這不是生存的最好方式,所以我常常會逼迫自己適應外面喧鬧的世界,也正因如此,現在的我早已習慣了鬧中取靜的能力,我能在工作中一天不說一句話,也能在上瑜伽課時,一個月和任何人都不說一句話,我也可以一言不發一個人逛一天街,逛一天書店。

無論外界多麼喧鬧,我們都可以修煉自己的心變得寧靜,這是我對自己的目標。

迎來了自由,回顧居家的十天,第一感受是不同於通常意義的宅家。宅家是主動的,心是坦然的,也是寧靜的。而居家是被動的,且居家時心一直在接受着各種煎熬。這次居家我其實也想了很多,最深的感受是不管外界對我們多麼深的傷害,我們都不能用同樣的方式傷人傷己。凡事有度,做人如此,做事也不例外。

講真,這樣的關在家,其實是很傷人的。生氣,憤怒,鬱悶都是正常的反應,但是無論我們有多少不滿,牢騷,一定要注意度。看到網上各種負面情緒的發泄,吵架的,打架的,打人的,罵人的都有,但我還是感覺這種形式不妥,一件事不管誰是誰非,放到網上總不是好事。

做人發怒可以,但一定不要因憤怒而失態,因憤怒而不計後果,所謂怒不過度。關於怒不過度,我看過一個小故事:歌德在公園裏散步,在一條僅能一個人通行的小路上和批評家狹路相逢。“我從來不給蠢貨讓路”,批評家說。“我恰好相反!”歌德說完,笑着退到了路邊。

人活一世,不必爲小是小非斤斤計較,不要被小事氣的怒火沖天。先不說生氣時處理不好事情,但說生氣傷身。七情傷五臟!專家認爲,不良的情緒是癌症的“活化劑”,動不動就發脾氣和愛生氣的人是患癌的主要人羣。氣大容易傷身,氣來容易傷心,話多了傷人,計較多了傷神,與其傷人又傷神。不如看淡看開,解脫自己的心,心平氣和度過每一天。

除了怒不過度,最近看了好多網絡消息,自己也親身體會了一些,爲此我認爲做人貪財重利無可厚非,但利不過貪。

李宗盛的《凡人歌》中,有這樣一段歌詞:“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既然不是仙,難免有雜念,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多少男子漢,一怒爲紅顏,多少同林鳥,已成分飛燕。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戀,愛人不見了,向誰去喊冤……”

人活一世,總是免不了被物慾所迷惑,被俗世所紛擾。但也有一些人,懂得看開和放下。小孩子玩泥巴,成年人追逐名利,其實是同一個遊戲。沒有能帶走的名利,何必爲了名利輸了人生呢?

林清玄說過: “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並在這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貧窮不可怕,心窮纔可怕。 強行擁有高配的人生,只會慢慢毀了你。不做隱形的窮人,表面的光鮮亮麗只是給別人看的,生活的冷暖只有自己懂。要隨遇而安,居室乾淨舒適,不必搞得富麗堂皇,那樣極易奪心志而退化變質。

居家這段時間,我還有一個感悟,就是人不能太閒,太閒容易生事。所謂逸不過安。沈從文曾說:我一生最怕是閒,一閒就把生命的意義全失去了。 “閒不住”從來都不是人們所說的毛病和壞事,而是上天給的嘉獎。91歲的老人李紹魯,他的養生祕訣就是:不讓自己閒下來。深以爲然。

大家都是普通人,辛苦掙來的工資只是支付各種開銷就已經很夠嗆。如果人生是一張卷子,那麼及格的人能有多少呢?其實,只要父母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就已經是人生的中等答卷了,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自由了,不是說就可以完全無所顧忌了,外面形勢複雜,保護好自己,也照顧好家人很有必要,好好做人,顧己也顧人,凡事多思而後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