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急救小常識:發熱、高熱

    什麼是發熱?

    當出現疾病時,由於外界致熱原作用與體溫調節中樞,使調定點上調,或者各種原因引起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使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就會出現“發熱”。

    清晨2點/6點體溫最低,午後1點到6點體溫最高,成年女性比男子高0.3℃,而且女性體溫隨月經週期也會發生變化。

    老年人基礎代謝率低,體溫也偏低。此外:肌肉活動、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進食、環境等因素都會造成體溫變化。

      發熱有什麼分度?

      按照發熱時體溫的高低,常把發熱分爲低熱(37.4-38℃)、中等度發熱(38.1-39℃)、高熱(39.1-41℃)和超高熱(41℃以上)

    發熱會伴隨什麼樣的症狀呢?

    包括:畏寒、寒戰、出汗、盜汗、食慾減退、全身不適、疲乏、頭痛、肌肉痠痛、情緒改變、甚至意識狀態改變…

    導致發熱的原因有哪些?

    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肺部、泌尿系統以及消化道的感染、

    結締組織和過敏反應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溼熱、血管炎、藥物熱等。

    腫瘤或血液病:如淋巴瘤、白血病等。

    組織壞死:如急性胰腺炎、大面積燒傷等

    其他如中暑、甲亢危象等。

      尤其要注意:

    1:高齡人羣出現發熱

    2: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病等基礎疾病的人羣。

    3:孕產婦

      4:嬰幼兒

      5:持續高熱或超高熱時。

    此外,發熱合併有以下一種或多種狀態時,應立即就醫

      如:皮疹、呼吸困難、劇烈的頭痛或頸部疼痛、癲癇發作或意識模糊、有嚴重的嘔吐或腹瀉、出現腹部背部或身體側面劇烈疼痛、或其他任何比較少見的症狀…

      送醫前,如何簡單處理?

    首先:在安靜的環境裏,多次、準確測量體溫,避免在剛進食、運動後測體溫。

    如果有條件,在測量體溫的同時測量脈搏和血壓。

    一般的發熱,特別是沒有其他症狀的發熱,通常不用特殊處理,可以多飲水。

    對於高熱或超高熱則需要處理,可以採用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的方式。

    物理降溫包括:散熱(降低環境溫度,減少身上衣物)、對流(移至通風環境或使用風扇)、傳導(冰袋或冰毯)、蒸發(出汗、溫水擦浴)

    藥物降溫:非甾體類抗炎藥即一般的解熱鎮痛藥。如:對乙酰基酚、洛索洛芬鈉片等。

    還有糖皮質激素藥物也可以起到退熱作用。

  然而,具有解熱鎮痛的藥物可能延遲或掩蓋特定疾病的早期症狀和徵象。應儘量避免在不必要的時候使用藥物。

    我最厲害的一次發熱是在中學時。一開始以爲就是普通的感冒,鼻塞、頭疼、沒有胃口…要我媽給我下了一碗麪,放了很多很多辣椒…不僅沒吃出辣來,也沒辣出汗…每天黃昏起高燒(41℃上下),早晨降溫,持續半個月,在高熱時曾經夢到有人要來帶我走…

    後來,也有過兩次長時間的感冒發燒。

    反而是這十來年身體比較健康,很少有頭疼腦熱的現象。

    大概是年紀大了,曉得要愛惜身體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