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急救小常识:发热、高热

    什么是发热?

    当出现疾病时,由于外界致热原作用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调,或者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就会出现“发热”。

    清晨2点/6点体温最低,午后1点到6点体温最高,成年女性比男子高0.3℃,而且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也会发生变化。

    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也偏低。此外:肌肉活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环境等因素都会造成体温变化。

      发热有什么分度?

      按照发热时体温的高低,常把发热分为低热(37.4-38℃)、中等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和超高热(41℃以上)

    发热会伴随什么样的症状呢?

    包括:畏寒、寒战、出汗、盗汗、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疲乏、头痛、肌肉酸痛、情绪改变、甚至意识状态改变…

    导致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肺部、泌尿系统以及消化道的感染、

    结缔组织和过敏反应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血管炎、药物热等。

    肿瘤或血液病:如淋巴瘤、白血病等。

    组织坏死:如急性胰腺炎、大面积烧伤等

    其他如中暑、甲亢危象等。

      尤其要注意:

    1:高龄人群出现发热

    2: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

    3:孕产妇

      4:婴幼儿

      5:持续高热或超高热时。

    此外,发热合并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状态时,应立即就医

      如:皮疹、呼吸困难、剧烈的头痛或颈部疼痛、癫痫发作或意识模糊、有严重的呕吐或腹泻、出现腹部背部或身体侧面剧烈疼痛、或其他任何比较少见的症状…

      送医前,如何简单处理?

    首先:在安静的环境里,多次、准确测量体温,避免在刚进食、运动后测体温。

    如果有条件,在测量体温的同时测量脉搏和血压。

    一般的发热,特别是没有其他症状的发热,通常不用特殊处理,可以多饮水。

    对于高热或超高热则需要处理,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的方式。

    物理降温包括:散热(降低环境温度,减少身上衣物)、对流(移至通风环境或使用风扇)、传导(冰袋或冰毯)、蒸发(出汗、温水擦浴)

    药物降温:非甾体类抗炎药即一般的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基酚、洛索洛芬钠片等。

    还有糖皮质激素药物也可以起到退热作用。

  然而,具有解热镇痛的药物可能延迟或掩盖特定疾病的早期症状和征象。应尽量避免在不必要的时候使用药物。

    我最厉害的一次发热是在中学时。一开始以为就是普通的感冒,鼻塞、头疼、没有胃口…要我妈给我下了一碗面,放了很多很多辣椒…不仅没吃出辣来,也没辣出汗…每天黄昏起高烧(41℃上下),早晨降温,持续半个月,在高热时曾经梦到有人要来带我走…

    后来,也有过两次长时间的感冒发烧。

    反而是这十来年身体比较健康,很少有头疼脑热的现象。

    大概是年纪大了,晓得要爱惜身体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