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记忆(十二)

在我的潜意识里,一直有强烈的当兵愿望。后来上了学,参加工作,也就与当兵失之交臂了。

在很小的记忆里,李叔叔是我家座上宾,是村上的民兵营长。每当农闲时候,他便组织起村上的青年男女,来到我们西岭上的南厂子,开展一年一度的集训活动。

手拿一根笔直的棍子,便如拿真枪一般。李叔叔在前面示范着,在统一口令指挥下,棍指一方,神勇威严,腾挪变化,整齐划一,且口中“哈”“哈”有声,震彻大地,响彻苍穹。动作矫健,孔武有力,恰如猛虎下山,蛟龙入海,一趟棍法下来,行云流水,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恰红日高照练兵场,显中华儿女多奇志。

民兵,农时入农,战时入兵,闲时练兵,是地方的群众武装组织,是军队有力的组成部分,对地方治安起着积极的维护作用。男儿生性当自强,鹰隼试翼,百兽震惶,巾帼不让须眉,飒爽英姿五尺枪,不爱红装爱武装。

这生动有力的画面,这震天动地的场景,在我幼小的生命中生根发芽,定格成记忆中唯美的画面。决心长大后要穿上戎装,奔赴沙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小学教我们音乐的李老师,上过朝鲜战场,弹片做成的梳子,成为了那场战场永久的记忆。生动地讲述,惨烈的画面,融入了他的课堂,定格成永恒的风格。此时,老山战场炮火不断,我解放军英勇反击,成为了李老师思想政治课的主题。老师一曲“铁马冰河入梦来”,引我们“壮士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立志要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家乡每年秋收结束,寒露时节种上了麦子,征兵一事就提上了议事日程。适龄青年正好秋收在家,赶上了征兵时节。喇叭整天嘹亮的响起来了:参军入伍,保家卫国,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村里的大街小巷,整天活动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两个一对,三个一伍,或说俏皮话,或窃窃私语,整个村子显得生机勃勃、活力万分。

思想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青年们集中在大队部,民兵营长从国家形势国防需要到舍小家为大家,语重心长,娓娓道来,一帮年轻人热血沸腾,豪气干云,真切表示要听从党的安排,服从国家需要,做人民的好儿女。

征兵从体检身体开始,村里卫生室是第一体检站,青年人排起长队,量血压听心跳,测量身高体重,赤起脚看足弓,纹身排除在外。不合格者,垂头丧气;合格者,意气风发,准备接受乡一级的体检。

千挑万选,吹尽狂沙,终于在入冬时节,参军的两位青年定了下来,去的地方和种型兵业已确定。光荣家属的牌子钉在了门口,大红花束了起来,单等冬日号令一到,开拔启程。

一个冬日的早晨,锣鼓敲起来,红花戴起来,秧歌队扭起来,列队相送的小学生走起来。参军青年站在大卡车上,挥泪告别父母,挥手告别乡亲,绝尘而去。

说来说去,我终究没有参了军,儿时的梦想终为泡影。但仔细想来,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始终按兵的标准要求自己,已经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兵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