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壽星橋

因爲修建蟠龍抽水蓄能發電站,九龍峽谷的一些景點已成塵封的記憶,比如壽星橋。

高青九龍峽與仙鳳峽交匯處的兩河口,有座修建於大清咸豐年間的壽星橋。

具體位置:中峯鎮通往郭扶高青的中峯河兩河口峽谷往裏約50 米處,左邊爲中峯地界,右邊爲郭扶地界。

九龍峽谷由於山高林密,地勢陡峭,再加上雨量充沛,河流水勢湍急。

每逢暴雨,山洪更是浩浩蕩蕩,肆意衝撞,給當地百姓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

話說咸豐某年,家住紅椿灣的周家二娃,剛滿13歲,到河對岸放牛。

眼看晌午,牛兒喫飽了,週二娃的肚子卻咕咕叫起來。眼看天要下雨,週二娃趕緊牽着牛兒回家。

誰知上游獅子山暴雨,洪水說來就來。週二娃眼看洪水越來越大,不敢再等,牽着牛兒試着淌水過河,誰知牛蹄一個打滑,週二娃也沒站穩,連人帶牛被山洪捲走了。

周家人見二娃久久不回,發動所有鄉臨一起尋找。

大水把週二娃和水牛都衝到三角塘,大夥第二天才找到。

可憐的二娃啊,這麼小就去了。白髮人送黑髮人哪,周家爺爺奶奶和父母悲痛欲絕。

附近劉家榜有一鄉紳,名胡興成,老人樂善好施,同情貧弱,深得鄉鄰愛戴。

這一天正值胡老爺80大壽,衆多鄉鄰皆來祝壽慶賀。

前天周家二娃被洪水沖走的噩耗,卻讓胡老先生心情沉重,多好的孩子啊,可惜了。

胡老先生壽宴結束,他把接到的禮金算了算,然後再將自己歷年的積蓄湊在一起,說要選址修橋。

家人贊同,又有熱心腸的鄉鄰也願意出錢出力。

於是大家齊心協力,請來工匠,建成了這座石拱橋。

修橋鋪路,造福後人,功德無量。因爲胡老先生年高德劭,出資最多,所以大家把石拱橋命名爲“壽星橋”。

從此,兩岸的百姓、來往的商旅、行走的腳伕,不再受水患之苦,再也沒有發生人畜被洪水沖走的事件。

壽星橋拱跨約20 米,橋寬3 米,距離河面大約6 米。

橋面欄板石墩上有獅獸浮雕圖案,或蹲或舞,生動活潑。拱頂之側,刻有“壽星橋” 字樣。

橋頭有一塊石碑,高約2 米,寬 0.8米。

上面碑帽有祥雲雕飾,下面“壽星橋”的橋名依稀可見,但碑記的內容卻因風化,已經無法辨認,大約相當於“功德碑”的內容。

以前的壽星橋,是保存得最爲完好的單孔石拱橋,雖說因爲改道,人跡罕至,衰草遍地,只有橋頭遒勁的黃桷樹,如同巨傘一半,與之相依相伴,不離不棄。

壽星橋建於清代咸豐年間,因修葺不繼,頗多損毀,橋欄石墩被村民挪用修建豬舍牛欄,看着光禿禿,甚感遺憾。

新田灣生產隊兩岸來往本來有好幾座小橋,比如干洞子、豬槽塘過河處、火燒店過河處、兩河口交匯處都有小橋,只是一發洪水就被淹沒,只有壽星橋高高拱起,方便行人。

壽星橋身下圓拱正中央,原本掛着一把三尺長的寶劍,被稱爲“斬龍劍”。

村裏的老人說,寶劍平時劍尖朝着下游,漲水時候劍尖卻轉向上游。

相傳,山中游龍早於始建壽星橋修煉而後得道出海的,都會順利遊過壽星橋。

而遲於壽星橋落成才修煉成功出海的,則須飛躍壽星橋纔會一躍成龍真正得道,而後才能順利遊入清溪河、匯入綦江河進入長江奔向大海。

上世紀剛進入70年代那一年,離壽星橋不遠的一位胡姓村民覬覦橋下閃閃發亮的斬龍寶劍,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偷偷取走了。

據說他偷偷拿到遠離高青的坭壩鄉去鍛打了一把砍刀、一把彎刀和兩把鐮刀。

三天後的清晨,天空好似撕裂了一般,電閃雷鳴,狂風暴雨,瞬間席捲九龍峽。

燈杆崗忽發大水,滔滔山洪挾裹着泥沙石塊雜草樹木滾滾而下,遮天蔽日來勢洶洶,毀天滅地般震耳欲聾。

百年不遇的異象,讓兩岸村民雙眼發亮,既興奮又恐懼:是燈杆崗神龍修道成功今日出海了,他們壓抑着興奮:“走 龍 啦!走 龍 啦!”

持續了一個時辰,閃電,雷霆,暴雨,突然停止,一輪紅日映照峽谷,空中霧氣瀰漫,彩虹忽隱忽現,山谷宛如人間仙境,彷彿剛纔的山崩地裂從來不曾有過。

如今,壽星橋已被整體填埋,體積巨大,沒辦法搬遷保護。

壽星橋消失了,但它的樣子,曾經捐款修橋的善心善行,以及有關它的傳說,永遠不會消失。

(講述人  徐維學68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