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懂得一點人情世故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晴

《紅樓夢》中有一副經典的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就是說: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

的確,中國社會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關係的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只要關係好,幹什麼事情都方便。我們這個社會人情世故錯綜複雜,小到如何說話,如何請客應酬,大到如何做事識人,如何拓展人脈,都不簡單的,需要我們仔細思考。

讀書多、層次高的人,往往對人情世故也十分通達,而不大讀書、不懂人情和交際的人,即使很聰明、非常有才華,也很難有什麼成就、出什麼成果。

我記得以前在臨牀一線上班的時候曾帶過兩個實習生:小周和小劉。有一次,我帶她們兩個去出差,回來後我就只帶教小劉,堅決不帶小周了。這是因爲小周實在太不懂人情世故了。

坐車的時候,沒等我坐下,小周就搶先坐在了後排右側最好的位置,讓我這個老師倒挺尷尬的,不是應該尊師重道嗎?途中我跟她交談,她也只是隨便應付幾句,好像她纔是師傅;後來在餐廳喫飯,她比我還先喫,飯後我主動去付錢,她覺得這是我應該請的,連感謝的客套話都沒一句。

最讓我生氣的是,出差結束後,我主動發微信問小周安全到家了嗎,小週一直都不回消息,而小劉一到家就跟我打電話表示自己安全到家了,還讓我早點休息。其實,小周的工作能力並不比小劉差,但是太不懂人情世故了,所以不受人待見。

我還有位老同學,工作二十多年了還是一名普通醫生,她總是自以爲是,自命清高,誰都瞧不起,別人都是錯的,只有她是正確的,脾氣還有些暴躁,遇到一點小事就急吼吼的,還常常和同事吵架,甚至病人也總是投訴她,說她態度不好。她不懂得別人的心理,不願意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這位老同學活了大半輩子還是沒活明白,還沒弄懂“人情世故”這四個字,她根本不知道會做人比會做事更重要,所以她總是說着不合時宜的話,走到哪裏都讓人嫌棄。而越成功的人越懂得人情世故,他們最後成爲了真正的人生贏家。

著名國學大家南懷瑾曾說:“不管是爲政還是做事,都靠人生經驗的累積。而人生經驗累積成什麼東西呢?簡單的四個字——人情世故。”

是啊!中年以後我才發現人情世故真的太重要了。年輕的時候總覺得什麼事情都可以憑藉自己的實力搞定,根本不需要去搞什麼關係,後來經過不斷碰壁,才明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沒有別人的幫助和支持,不懂人情世故,僅僅憑一個人的力量、不懂人情世故是幹不成任何事情的。碰得頭破血流纔得到一些經驗教訓,這是多麼痛的領悟。

小時候看《西遊記》有一件事情不明白,那就是: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以一已之力,打贏了十萬天兵,最後弄得玉帝都下不了臺,只得對他實行招安政策!但是,在取經路上,天庭下來的一個童子、一個畜生,就會把他搞得夠嗆的。

長大後就明白了:沒有後臺的妖怪,幾乎全被孫悟空打死了,有後臺的妖怪,孫悟空大都打不過。之所以這樣是因爲經過五指山下500年的鎮壓,孫悟空也懂得了人情世故,不會再去得罪妖精背後的神界大佬了。

我從小到大讀了很多書,慢慢看清了一點社會的真相、人性的弱點,從書中悟出了些許生存之道。其實,還是要多讀書,讀懂讀通書中的人情世故,並把這些東西靈活運用到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中去。

不管是在社會上,還是在情感上,做人太老實都是很喫虧的。混社會太老實的話,容易成爲被人利用的工具,喫力不討好,還容易被人欺負和傷害;情感上太老實的話,則容易淪爲可憐的接盤俠。越是老實人,越應該多讀書,學習人情世故,增長見識、提升格局 ,以免被人耍得團團轉。

而聰明人就要善於“藏拙”,當大家都在拼命的顯示自己的聰明和手段的時候,真正聰明的人就會裝傻,看破不說破,給足別人面子。於是,那些人在互相爭鬥和敵視中,就會覺得這人值得信賴,他幾乎變成了所有人的朋友,這樣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必然是左右逢源,進退自如。

對於懂人情世故的人而言,但凡做事就一定要講究禮數。這個世界上,最貴的就是人情、面子。做人做事能轉個彎就繞過去,儘量給別人留點面子,人人都有自尊心,都愛面子,我們應該給別人留有餘地,同時也是在給我們自己留餘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