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算盘忆工行

《我与工行四十年》征文

    一 把 算 盘 忆 工 行

            顾          冰

        我有一把算盘,跟随了我近四十年,虽然酱黄的油漆已经褪色,但通体光滑锃亮,它曾承载过我美好的梦想,浸透了我奋斗的汗水,记录着我与工行的每一个成功和喜悦。

        1986年,我离开部队,进入武进工商银行。随即,到常州工行中专学校接受了为时二个月的业务培训。

        那时,改革开放起步不久,银行有了飞速的发展,但还是处于相对原始落后的状态,整个银行,没有任何电子工具,主要依靠人工操作,人工计算、人工点钞、人工记账,所以,当时流传着“一二三四五六七,一把算盘一支笔”的顺口溜。

        记得开学第一天动员会上,分行任守义行长说,工商银行有三铁:铁账、铁款、铁算盘。而打算盘就是每个银行员工最基本的技能,要做一个合格的工行人,首先要从打算盘开始。他还风趣地说,算盘打的精,日日进斗金。

      我一下子犯了难。那年我38岁,刚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若论文字功夫,我有一定基础,之前已在报刋杂志发表过若干文章,对金融理论知识,也多少有点了解,并不打怵,但唯独珠算,却像一座大山挡在了我的面前,想不到,我老来还要学皮匠。因为,在中小学时候,我从未摸过算盘珠,出了学堂门,更是见所未见,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对算盘甚至还有几分鄙夷和憎恶,一提起算盘,便会联想起《白毛女》中穆仁智端着算盘,向杨白劳讨债时,从眼中射出的狰狞的目光。

        学习生活开始了。教室里响起了噼噼啪啪的算珠声。在培训班里,大多是新招的才走出校门的青年,他们多少有些底子,脑好使,手灵活,打算盘对他们来说,似乎不是难事。但对我而言,却似抱着一只刺猬,无从下手。我的手指头像粗笨的胡萝卜,僵硬而不听使唤,不是顾了这头,就是掉了那头,不光拨得慢,而且总也算不对,望着算盘,我眼发花,头发懵,教室内那喧嚣的噼啪声,好似飞来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吵个不停,扰得人头痛欲裂,心烦意乱。

    但很快,我在心里排除了一切歧念和畏难情绪,树立起了信心和决心。我想到了离开部队时的诺言,即使脱下军装,但我永远是个战士,不管在哪个战场,我都要一往无前,现在,遇到这么点困难,怎么能畏缩不前?我还想到,在我国研制核武器的过程中,面对缺乏现代化计算工具的情况下,成千上万人用算盘计算不计其数的数据,被外国人称为用算盘打出了核武器,他们这种无所畏惧的气概,激励我决心要攻克眼前这个堡垒。

        为了学好打算盘,我先从拜师开始。我有一个叔公,年逾九旬,从前是刘国钧的账房先生,打得一手好算盘。我特地去拜望了他,他手把手一一教我。如,如何拨珠,如何读数,如何清盘,如何握笔等。他着重说,要打好算盘,不但要准,而且要快,关键要掌握三点。一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因为打算盘要眼、脑、手并用,而且要配合默契,动作连贯,所以,身要正,腰要直,头要低,手既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要肘不晃动,指不离档。二是要学会看数。要一眼看一个数,如果一下记不住,也可分成几节记,看数的同时,右手快速拨珠,做到眼不歇,手不停,边打边看,手眼兼顾。三是快速写数。计算完毕,要将结果准确抄写下来,就要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拨珠时,笔不可放在一边,而应将笔上端夹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之间,笔的下端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向手心自然弯曲,这样,既不妨碍拨珠,又能快速抄写。

        从此,每天放学回到家里,我像了魔一样学了起来。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我都捧着一把算盘,眼花了,打;手酸了,打;坐累了,还坚持打。白天,打;晚上,打;节假日,依旧打。有时,怕算盘声影响爱人孩子睡觉,我就跑到马路对面一家酒店门口,借着明亮的灯光,坐在大理石台阶上,继续一刻不停地练习,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酒店进进出出的人群,我全然不知。开始,我常常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尤其是笔怎么也夹不住,夹牢了,拨珠手指又使不上劲,心一急,手就乱,手一乱,心里更急,弄得热汗直淌,狼狈不堪,而且,一道题目,每遍得数都不一致。但是,我决不气绥,一遍不行,来二遍,二遍不行,来三遍,直到算对为止。为了加快速度,我还设定时间,逐步缩短计算用时,不达标准,决不罢手。时间久了,慢慢看数快了,拨珠也自如了。听到那噼啪之声,再不觉得烦躁,反而犹如欣赏到一首悦耳的打击乐,让人陶醉。

        上天不负苦心人。在二个月中,我打过的珠算题纸,叠在一起有厚厚的一摞,算珠因汗水的浸染,也由酱黄变成了褐红色。在考核中,我取得了普通一级的较好成绩。

        以后,我回到工作岗位,虽然没有从事柜面业务,但这把算盘我像宝贝似的一直珍藏着。在九十年代,我担任工会主席,为了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每季度组织一次全行业务考试,其中,就有珠算翻打传票的课目,我并不需要参加,但一是为了带动大家,二是不忍丢下它,我和其它员工一道参加考试,每回都顺利过关。一些从部队退伍的员工,对打算盘很是头疼,次次挂红灯笼。但当他们知道我的算盘情,一个个鼓起了勇气,经过刻苦练习,先后通过了考试。

        光阴荏苒,如今,我已从工行退休十多年了。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银行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可与从前同日而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算盘,这个自从问世,在我国相传了二千多年的东西,在银行已经弃用,进了博物馆,代之而起的是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窥一斑而知全豹。仅从算盘的兴衰变迁这一历史缩影,不是能很好地反映工行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反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