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碧玉”和“大家閨秀”

“小家碧玉”和“大家閨秀”二者的本意都是用來形容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風韻的兩種女子,這兩種女子自然都是人間尤物、風情萬種,但又美中有異,各有各的傾城之處。

“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美麗的年輕女子。而“大家閨秀”,指世家望族中才貌雙全、品行優良的女子,也泛指有錢有勢人家的女兒。

“小家碧玉”出身於小門小戶,家境一般,雖不愁衣食,但也只處於溫飽水平而已。“大家閨秀”出身於名門望族,家族的底蘊培養和薰陶出的大家閨秀骨子裏自帶富貴氣場。二者出身不同,風韻自然也不可能一樣。

另外二者能見識到的文化教養也是完全不同,“小家碧玉”,雖飽讀詩書,但因爲境遇所限,讀的書往往是大衆讀物,書目有限,知識的廣度和涵養的厚度是不能與“大家閨秀”相比擬的。而“大家閨秀”受到的文化薰陶正是家族的象徵,不管是師資力量還是家中藏書都是百裏挑一。其次豪門望族注重家風家教,因此“大家閨秀”從小就受到比較嚴格的行爲約束和禮教規範。

出身環境,受教育程度的差異,決定了二者表現的不同。“小家碧玉”,小巧別緻,猶如鄰家小妹妹,長得俏麗,性情開朗,性格活潑,比之大家閨秀有更多的小女兒情態,動作有些拘謹又好奇,俏皮可愛,楚楚動人,一顰一笑盡顯嬌羞,給人一種保護欲,往往容顏俏麗,性情溫順,性格或活潑或沉靜。“小家碧玉”不會受到那麼多條條框框的約束,生活姿態相對比較自然純真,嫺靜猶如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扶柳。“小家碧玉”最大的特點是“秀而不媚,寒而不俗。”

“大家閨秀”,大氣雍容,從小往來無白丁,談笑有鴻儒,見過的世面自然不會少,加之家族氛圍的薰染,給人一種端莊賢淑,落落大方,雍容華貴的氣質,骨子裏有一種高貴優雅的氣質,眉目疏朗,喜怒哀樂不形於色,贏得長輩的稱讚和同輩的欣賞。“大家閨秀”出身於名門望族,規規矩矩很多,習詩書、學禮儀是少不了的課程,而且有專人來系統的教導。所以在公衆場合,“大家閨秀”可以做到笑不露齒,舉止大方得體,知書達禮。“大家閨秀”最大的特點是“富而不嬌,貴而不矜。”

“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二者各有不同,又各有所長。不是簡單的好壞優劣可以區分,唯有旁觀者的所好而定。

之所以突然想到這個話題,是最近在簡書新發表的幾篇文章屢屢被鎖後,在其他平臺試着發表後都很順利,因此而得出的一些感悟。一個平臺的格局決定平臺的人氣和出路,一個人寫作的基調也決定他在別人眼裏的價值,並不是所有的文字都是有價值的,這和文字的優劣有關係,但也不是絕對的關係。

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生活與等待,已和睦共處》所寫,普通人的寫作大多僅僅只是爲了表達自己的經歷和內心感受,如果僅僅爲了取悅和討人歡心,而讓自己的文字也要套上僞裝的面具,那麼不寫也罷!

在網絡寫字,有一些取悅讀者的心思和手段,也是很正常的,但是爲此過份的譁衆取寵,就會失去初心,迷失自己。這也是我一直不喜歡加入某些寫作圈子的一個最大理由,寫作有它的社會使命,也有它的個人需求,但說到底是惟我的,純粹的寫作是從作者自身的見識和修養出發,直接表達寫作者三觀的一種方式。自己寫的是字,表達是自己的心;外人讀的是文字,識的是人。

以上是一些發自內心的感觸,即使這篇依然會鎖,我想我還是會堅持自己的原則碼字。平臺不同,對文字的要求不同,但這並不是你爲了存活下來就要委屈自己,刻意迎合的理由。

文字和做人一樣,別人眼裏你是大家閨秀也好,小家碧玉也行,這都不重要,寫出自己喜歡和心安的文字纔是最重要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