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请你停止毫无意义的内疚!

30岁,劝你一定要培养自己去阅读。

为什么要多去阅读?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找寻到许多答案。这样的道理我们都懂,可是依然有些小伙伴,不愿意浪费时间和精力去阅读。

拿起来书就犯困,是许多人的常态,甚至也是我曾经的常态。

不知不觉,阅读习惯的养成,让我变的异常的清醒,认真。

我买了两盒荧光笔,产生触动和有意义的答案,我通常会画下来。

我究竟发生了多大变化,有时候讲不清楚。

只觉得但凡让我产生负面情绪时,我都会很快远离,或者短暂的离开。

很奇怪,一家人难得相聚和聊天时,我发现自己始终格格不入,甚至我在里面听着讲话就好,不用表达自己,交流下来也觉得非常的疲惫。

职场里,出现问题沟通问题,关系近一些的同事就多聊几句,倘若需要迎合的同事关系,讲什么都觉得是一种消耗。

还有一些亲戚朋友的微信消息,我常常会停顿个把小时,才想去回复。不舒服的关系,我变的一刻也不愿意隐忍。

多读书,让我更加的尊重自己的感受,听取内心的声音。

我的冷漠和冷淡,已经无法调动主动的状态去维持某种情感上的秩序。

被抽走的自信,小心翼翼的看脸色度日,害怕尴尬努力找话题的无奈,似乎占据了我30多年的时间。

有时候觉得这样的隐忍也挺好,可是觉醒之后,看到生活的真相,愈发觉得残忍,痛苦。

心理学书籍说,你想咋办,30多岁的人了,难道一直打算做一只鸵鸟吗?

我吃惊,什么是鸵鸟?

心理学上有一种方法,叫鸵鸟法,是指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以避免看到令自己恐惧的东西。

是的,我当了很多年鸵鸟。

心理学书籍说,切,你何止是鸵鸟,还是一种蚂蚁,可怜的蚂蚁。

蚂蚁跟我有什么关系?

关系当然很大,你总是习惯讨好,尽其所能的让周围的人开心快乐,希望避免任何坏事发生。如果你的努力失败了,你就会极度合作,极力取悦他人。

你不是蚂蚁,谁是蚂蚁呢。

真的不想知道这些道理,可是发现自己越陷越深,想更多的了解自己,想看看自己还有哪些问题,还需要走多远的路才能改善自己,就越想接触心理学书籍。

我好期待有一天坐在人群中,跟所有人能够良好的沟通,不出现任何的脸红,紧张,像一个正常的人一样生存下去。

会的,你是个善良的人,有良知的人,只是你的良知过剩,常常拿一些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来惩罚自己。

我明白它的意思,有一本书我看过,《被讨厌的勇气》,叫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你的父母,领导,同事,朋友对于你的看法和评价,是他们的课题,我不应该将他们的课题强加在自己身上,替他们去思考。

心理学书籍说,不是,这次我要推荐给你另外一本书《内疚清理练习》。

我去搜索了这本书的作者伊尔斯·桑德,他的《高敏感是一种天赋》非常有名,上个月书籍采购一口气买了三本,从从认知,践行到沟通。也因此,我改变了对敏感的看法,最近他出了一本新书《内疚清理练习》。

不得不承认,这本书的封面非常素净,密密麻麻的大字和小字积压在一起,并没有获得初次相见的好感。

但阅读的开头,就刷新了我三观,原来的认知被震裂的细碎。

在相处的关系中,因为搞砸了一些事情,我常常会陷入内疚中,不断的自责。

就比如之前跟领导相处,说错一句话,一整天都会不开心,下班后也不会放过自己,一直处于一种负面的情绪当中,责骂自己真笨,真傻,为什么要多说这么一句话等等。

比如自己超负荷的负责一些工作,导致我已经没有余力再继续工作下去。当领导帮我解决掉问题,将部分的内容转移到同事处,让同事面露难色时,我也非常的愧疚和自责。

再比如没有更好的陪伴孩子,导致孩子生病,心里也会不停的咒骂自己。

还有一些跟自己毫无相关的事情,比如别人丢了东西,内心也会油然产生一种脸红,害怕,担心别人将自己当作小偷,而产生一种耻辱感。

有些内疚,是可以促进自我的反省,思考,但有些内疚,跟自己没有关系,也会良心不安。

读了《内疚清理练习》,认识了一句话,叫作做一个有界限感的人。

当你有了界限之后,你才能够去分辨,哪些是我的责任,是我该负责的;哪些不关我的事,我得把责任还给别人。

意识到自我攻击是很重要的,想要改变自身状态,这样的意识尤其必要。

书中还分享了方法,有机会再分享,希望今天的一些小知识点,能够帮助打破我们部分的认知。

停止自我谴责,有些事你并没有错,而是有些固有的习惯,思维,让我们延用了曾经的经验,但我们可以再过去的经验中修订,更新,重新输入属于自己的东西。

阅读中,我们要学会给自己松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