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習慣》除非你讓下意識意識化,否則它將支配你的生活,而你會稱之爲命運。

爲什麼“習慣改變命運”?因爲個人40%~50%的行爲取決於無意識的習慣!

未讀之前以爲又是一本水書,作者拋出一個觀點,然後文科式論證,讀到一半時,才發現是本好處,作者結合行爲學和人體科學研究,給大家論證瞭如何更好的掌控習慣,有理有據,讓人信服。想要建立良好行爲習慣的小夥伴,推薦讀一下,一本很不錯的工具書。

培養習慣的4大定律:讓它顯而易見;讓它有吸引力;讓它簡便易行;讓它令人愉悅。

習慣形成需要4步:提示→渴求→反應→獎賞。提示觸發渴求,渴求激發反應,而反應則提供滿足渴求的獎賞,並最終與提示相關聯。這4個步驟一起形成了一個神經反饋迴路——提示、渴求、反應、獎賞;提示、渴求、反應、獎賞——並最終讓你養成自然而然的習慣,由此構成完整的習慣循環。

照例,招錄一些有意思的片段,值得我們反覆細緻琢磨。

>> 只要你願意堅持下去,起初看似微小和不起眼的變化,會隨着歲月的積累,複合成顯著的結果。我們都要應對挫敗,但從長遠來看,我們的生活品質往往取決於我們保持的習慣的質量。

◆ 基本原理

>> 習慣是自我提高的複利

>> 你得到的結果是衡量你習慣的滯後指標。你的淨資產是衡量你財務習慣的滯後指標。你的體重是衡量你飲食習慣的滯後指標。你的知識是衡量你學習習慣的滯後指標。你生活環境的雜亂是衡量你整理內務習慣的滯後指標。你所得到的就是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積行成習的結果。

>> 最有力的結果總是姍姍來遲。

>> 設定目標的目的是贏得比賽。構建體系的目的是持續參與這項賽事。意在長遠的思維方式不會拘泥於具體的目標。這不是爲了取得任何單一的成就,而是一個精益求精、日趨進步的循環過程。

>> 不求拔高你的目標,但求落實你的體系。

>> 綜上所述,你可以看出習慣是改變身份的必經之路。改變你是誰的最實際的方法是改變你所做的。

 ➢ 你每次寫下一頁時,你就是作家。

➢ 你每次練習小提琴時,你就是音樂家。

➢ 你每次開始訓練時,你就是運動員。

➢ 你每次鼓勵你的員工時,你就是領導者。

>> “能著書立說的是什麼樣的人?”這個人可能具有專心致志、誠實可靠的品性。現在你的注意力就從寫書(基於結果)轉移到成爲一個專心致志、誠實可靠的人(基於身份)。

>> 身份改變是習慣改變的北極星

>> ➢ 變化有三個層次:結果變化、過程變化和身份變化。

➢ 改變習慣的最有效方法不是關注你想要達到的目標,而是你想要成爲誰。

>> 只有讓生活的基本要素變得更容易,你才能創造自由思考和創造力所需的精神空間。

>> 養成習慣的過程可以分爲四個簡單的步驟:提示、渴求、反應和獎勵

>> ➢ 習慣是一種行爲,因爲重複的次數已經足夠多,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出現。

➢ 習慣的最終目的是用盡可能少的精力和努力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 任何習慣都可以分解成一個反饋循環,它包括四個步驟:提示、渴求、反應和獎勵

>> ➢ 行爲轉變的四大定律是一套我們可以用來培養好習慣的簡單規則。

它們是:(1)讓它顯而易見;(2)讓它有吸引力;(3)讓它簡便易行;(4)讓它令人愉悅。

◆ 第一定律

>> 我們低估了大腦和身體的自動迴應能力。你不會告訴你的頭髮要生長,你的心臟要泵血,你的肺要呼吸,或者你的胃要消化。然而,你的身體一直在自動處理着這一切以及更多的事。作爲整體的你遠遠大於有意識的自我。

>> 正如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所說:“除非你讓下意識意識化,否則它將支配你的生活,而你會稱之爲命運。”

>> 何時何地採取行動並不總是顯而易見的。有些人耗費一生都等不到自我提高的成熟時機。

>> 當談到培養新習慣時,你可以充分利用行爲的關聯性。建立新習慣的最佳方法之一是確定你已有的習慣,然後把你的新行爲疊加在上面。這叫作習慣疊加。

>> ➢ 行爲轉變的第一定律是讓它 顯而易見。

➢ 兩個最常見的提示是時間和地點。

➢ 創建執行意圖是一種策略,你可以用它將新習慣與特定的時間和地點整合。

➢ 執行意圖的公式是:我將於[時間]在[地點][行爲]。

➢ 習慣疊加是一種策略,你可以用它來將新習慣與當前習慣整合。

➢ 習慣疊加的公式是:繼[當前習慣]之後,我將[新習慣]。

>> ➢ 如果你想記得每天晚上吃藥,把藥瓶直接放在浴室靠近水龍頭的檯面上。

➢ 如果你想增加練習吉他的次數,把你的吉他架擺放在客廳的中央

>> 如果你想讓習慣成爲你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讓提示成爲你生活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在全新的環境中習慣更容易改變。

>> 儘可能避免將一種習慣的情境與另一種習慣的混在一起。

>> 在所有的事物都各安其位、各具用途的穩定環境中,習慣很容易形成

>> “紀律性強”的人能更好地規制自己的生活,無須時常考驗自己是否有堅強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換句話說,他們很少置身於充滿誘惑的環境中。

>> 習慣一旦被編碼,每當環境提示再次出現時,相關行動的衝動就會隨之而來。這是行爲改變技巧可能適得其反的原因之一。用減肥演示羞辱肥胖的人會讓他們感到壓抑,結果導致許多人迴歸他們最喜歡的應對策略:暴飲暴食。向吸菸者展示被煙燻黑的肺的照片會讓他們更加焦慮,反而會促使許多人想要吸菸。如果你對提示處理不當,你反而會引起你本想制止的行爲。

>> 研究人員稱這種現象爲“提示誘發的慾望”:某個外部觸發因素激起的、需要重複壞習慣的強迫性的欲求。一旦你注意到了它,你就滋生了想要它的念頭。這個過程一直存在,只是通常我們沒有意識到它。

>> 你可以改掉一個習慣,但是你不太可能忘記它

>> ➢ 行爲轉變的第一定律的反面是讓它脫離視線。

➢ 習慣一旦養成,就不太可能被忘記。

➢ 自控能力強的人儘量遠離充滿誘惑的環境。逃避誘惑比抗拒誘惑容易。

➢ 戒除壞習慣最實用的方法之一是減少接觸導致壞習慣的提示。

➢ 自我控制只是權宜之計,而非長遠良策。

◆ 第二定律

>> 正是對獎勵的期待,而不是獎勵本身,促使我們採取行動。預期越高,多巴胺峯值越大。

>> 喜好綁定是讓習慣更具吸引力的一種方式。具體做法就是將你喜好的高頻動作與你需要做的低頻動作搭配在一起。

>> “如果一個人有一個肥胖的朋友,他或她肥胖的概率會增加57%。”反之亦然。另一項研究發現,如果一個戀愛中的人體重減輕,其伴侶有三分之一的可能也會瘦身。我們的親友施加着一種無形的同儕壓力,拉着我們向他們看齊。

>> 我們吸收着身邊的人的品質和舉止。

>> 培養好習慣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加入一種文化,在這種文化中,你偏愛的行爲被認定爲是正常行爲。當你看到別人每天都這樣做時,會覺得培養新習慣似乎並不難。

>> 人類也有類似表現。每個羣體都對其成員施加巨大壓力,要求他們服從集體規範。

>> 別再對自己說“我需要一早去跑步”,而要說“是時候增強我的耐力、加快跑步速度了”。

>> 最終,你會把這種深呼吸+微笑的例行模式與心情愉快聯繫起來。它成爲一個提示,意味着你感覺快樂。一旦確立了這種關聯,你可以在任何需要改變情緒狀態時加以應用。工作壓力太大?做三次深呼吸,然後微笑。生活不如意?做三次深呼吸,然後微笑。一旦養成了習慣,相關的提示會引發渴望,即使它與最初的情形毫無關係。

>> 當我們將習慣與積極的感受相關聯,習慣就有了吸引力;反之,則沒有吸引力。在開始培養難度較大的習慣之前,先做些你喜歡的事情來創造一種激勵儀式。

◆ 第三定律

>> 當然,早在神經學家們開始四處探尋之前,人們就已經認識到了重複在建立習慣方面的重要性。

>> 習慣是基於頻率而不是時長形成的。

>> 行爲轉變的第三定律是讓它簡便易行

>> 習慣的培養不在於時間長短,而在於重複的次數。

>> 人類的天性就是遵循最省力法則。

>> 我們被激勵着避重就輕,只做容易的事。

>> 你面對的阻力越小,你堅強的一面就越有可能浮現出來。讓它簡便易行的說法不僅僅是做容易的事,其主旨是當其時儘可能確保你可以毫不費力地去做具有長期回報的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