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古代青铜器名品集录(十五)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人面具,1号坑出土1个,2号坑出土20个,一共21个。这两年发掘的其他6个坑也有面具出土,但材料未发表,就不提了。

另一种是纵目面具,2号坑出土了3个。

再一种是兽面具,2号坑出土了9个。

12、小型人面具

商后期  四川广汉三星堆1号坑出土

现藏:三星堆博物馆

这是三星堆出土的唯一一件小型人面具,宽9.2厘米,厚0.4厘米,宽脸粗眉大眼,大嘴紧闭,两云雷纹形小耳,耳垂穿孔。风格上简朴朴实,是三星堆文化早期的面具。

人面具  这是2号坑出土的人面具,半圆形,通宽40.8厘米,重6.05千克,神态威武豪放。

这些人面具总体上造型夸张,威严生动,部分人面具在眉部和眼眶眼球处,用黑色颜料描过,还在唇间涂朱,突出了装饰效果。

面具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傩[nuó]文化,人们戴着面具跳舞来驱疫、逐鬼、祭神,是原始巫教的仪式。进入青铜时代,人们用青铜来作面具,它们是祭祀活动中的供奉和道具,是代表人类崇拜的神灵偶像,又或者是体现某种观念习俗或特殊身份的象征。

人面具是如何使用的呢?

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说法:1、用手捧着,作为舞蹈的道具。

2、作为祭祀的对象悬挂使用。

3、多件串起来作图腾柱用。

4、是被祭祀的对象——泥质或木质偶像上的装饰物。

第4种说法最为可能,人面具又大又重,不适合佩戴,根据面具内侧发现有红褐色十分坚硬的泥土,推测面具是镶嵌在以木棍为骨架的泥塑身躯上的,构成了三星堆人祭祀的对象。

纵目面具

商后期  四川广汉三星堆2号坑出土

现藏:三星堆博物馆

半圆形,宽138厘米,高66厘米,眼球突出眼眶16.5厘米,前额正中凿有一竖长方形洞。

纵目面具出土了3个,突出特点就是高出眼眶10多厘米的“纵目”和夸张的“大耳”,表现了古蜀人对“千里眼”、“顺风耳”功能的崇拜。

另外两个体型小一些,前额中间的方孔中安装有龙形饰件,龙头与鼻梁相接,龙尾上翘卷曲,龙饰件高66厘米,通高82.5厘米。

三星堆对眼睛的突出表现随处可见,昭示了三星堆人对“双目”特殊的信仰和崇拜。

记载古蜀历史的典籍,主要是西汉杨雄的《蜀王本纪》和西晋常璩[qú]的《华阳国志》。《华阳国志》曰:“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名蚕丛,其目纵,死,作石阶石棺”。有学者认为纵目面具表现的就是蜀王“蚕丛”。

兽面具  兽面宽28厘米,头上出两卷云形角,双眉斜出向外,大嘴,嘴角下勾,上下两排牙齿紧咬。

兽面具共9件,都出土于2号坑,薄片状,浅浮雕,似兽非兽,似人非人,其夸张神秘的风格正是古蜀国的特征。面具的四边有小圆洞可以穿系,可能是供巫师祭祀时佩戴之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