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個冬天不可逾越

2022年12月24日  星期六  晴

從上週日開始發熱,到今天症狀已經沒什麼了,發熱、喉嚨劇痛、劇烈咳嗽咳痰等症狀已經逐漸消失了,只不過還是感覺非常疲憊、乏力,整日昏昏沉沉,總是想睡覺,就連寫日記有時候都寫不下去了,寫着寫着就睡着了,大腦完全被瞌睡蟲佔領了,整個人都無精打采的。

我們醫護人員幾乎挨個感染了遍,我們的感染比社會面更早、更快。特別是隨着放開後發熱就診人員激增,醫院的環境要比社會面的風險更高,而醫護人員每天都要面對這樣的風險,發生重複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從過往一週來的情況看,我們醫護人員,如此高壓的環境之下,挨個變“陽”了。感染過或者正在感染新冠的已有將近90%,而且他們大都是青壯年,都打過疫苗,症狀普遍在上呼吸道系統,如發燒、咳嗽、頭疼等,但還是有醫護人員甚至高熱三四天,很讓人心疼。

目前大部分醫護休息兩三天症狀緩解後,只要能上班的就都回到崗位了。大家都知道,醫院是一刻也不能停的。不過說實話,在醫院工作一段時間後,天天接觸陽性患者,醫護還是很快會面臨再次感染的風險。

其實,像我們這樣的專科醫院都已經有三年沒有接診發熱病人了。此前新冠患者治療都是在定點醫院,我們專科醫院沒有發熱門診,所以一直被要求不得接診類似新冠的“十大症狀”患者,而更多承擔核酸檢測等輔助性防疫任務。

放開後,我們從防疫的“邊緣”走向了中央。隨着發熱患者大幅度增加,上級主管部門要求我們堅持“首診負責,逢陽必接”原則,要求“發熱門診應開盡開”,我們建起了發熱門診,而且新冠病毒感染孕產婦、嬰幼兒應接盡接、應治盡治。

這兩週以來,前來就診的孕婦,大多發熱、感冒,測抗原大多是兩條槓。大部分開退燒藥回家休息了。從上週開始,藥物短缺情況有了好轉。退燒藥物、抗病毒藥物、化痰止咳藥物等都備齊了,讓有需要的患者能用上藥了。還有核酸抗原試劑盒等等都不缺了。

昨天上門診,一天看了二十多個孕婦,大部分都有發熱、感冒等症狀,想起最開始放開的那幾天遇到這樣的孕婦都會很擔心、害怕。要知道在這方面我們經驗並不足的。但是,這兩週我們通過理論學習和在實踐中摸索,才慢慢積累了一些經驗,遇到這樣的患者心裏也有底了。

剛開始我們很疑惑:孕婦感染新冠病毒,會傳染給胎兒嗎?會影響胎兒嗎?

其實,母愛偉大,無處不在。做爲母親和胎兒聯繫的紐帶——胎盤是非常好的保護屏障,目前臨牀證據顯示,新冠病毒不支持母胎垂直傳播,因此不會影響胎兒在寶媽子宮內生長髮育。很多足月產下的新生兒也沒有感染新冠病毒。這些都是在我們的臨牀工作中得以證實了的。所以新冠病毒對孕婦和胎兒而言並不是特別可怕。

第二個問題隨之而來,產婦如果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對分娩方式有什麼特殊要求嗎?產婦是新冠病毒感染者,不是剖宮產手術指徵。除非胎兒窘迫、胎位不正等產科指徵需要行剖宮產,其他的都可以經陰道試產。

最初接診這種發熱的陽性孕婦非常擔心,因爲怕出現重症。但我們很接觸了一些這樣的患者,才發現專家說的非常對。其實,孕產婦感染新冠病毒之後,總體上發病率和症狀情況、病程情況都和普通人羣比較接近。症狀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比如咳嗽、喉嚨痛、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全身痠痛、發燒,重症非常少,病程基本是5-7天。個例的重症主要和基礎病有關,比如原來肝腎功能不好、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等。

所以只要沒有基礎疾病,沒有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下降、肺部嚴重感染等的情況,那就問題不大的。於是,我們對於發熱、陽性的孕婦敢於去診治了。

我們保健院面對的是孕產婦、嬰幼兒、兒童等脆弱羣體,我們的醫務人員面對的是狡猾的病毒,即使我們輪番感染了,即使我們天天和陽性患者接觸,但是,我們一點都不害怕,對於明天充滿了憧憬和希望,因爲我們知道沒有⼀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個春天不會來臨!寒冬來了,暖春也不遠了,就快到來了。

醫護人員不是什麼英雄,他們只是一個個平凡的人,但在與病毒鬥爭的戰鬥中,他們卻勇敢站出來,擋在其他人面前,爲患者解除身體和心理上的問題。病毒面前,醫患的心始終在一起,就一定可以共克時艱,一定可以走向最終的勝利,最後和病毒共存下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