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陽性更可怕的,是你有了“疫情心態”


      誰也沒有想到,2022年的結尾如此魔幻。

      短短20天的時間,行程碼成了過去式,上班、回家也不再查驗覈酸。

        隨後,多地疫情迎來高峯期,朋友圈也陸續陽了一大半。有人說,這次的病毒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參差,也印出了真實。

      有的人面對病毒鎮定自若,也有人亂了陣腳、不知所措;有的人閉關在家不斷精進,也有人抱怨不休、訴苦不止。

        以前覺得“陽了”這件事很可怕。現在才發現,比陽性更可怕的,是你有了疫情心態。

     



          01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自我內耗

        12月,疫情在多個城市發生,越來越多的人不幸中招,變成陽性。大規模的感染,讓不少人陷入焦慮情緒。即便專家反覆強調,奧密克戎的毒性已經變得很低。但是很多人仍舊惴惴不安,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染上病症。

        別人的一聲咳嗽,就聞風喪膽;他人的一個噴嚏,就緊張不安。更有甚者,因爲極度恐慌,直接影響到了自身健康。

        前兩天,河南平頂山一名40歲女子,被確診爲陽性。本來遵照醫囑,多休息多喝水,發燒時再服用藥物,就可以自行痊癒。但是她卻因過度害怕,盲目喫許多退燒藥物。最終導致全身皮膚黃染,肝臟衰竭,被緊急送往ICU搶救。

        有句話說:“事情壓不垮人,但面對事情的態度可以。”

        其實病毒也是如此。經過大量的科普,我們都知道,奧密克戎的毒性已經遠不如初代病毒那樣可怕。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穩定心態、淡定面對。

        無病,就按部就班,先把日子過好。有事,就謹遵醫囑,對症處理好。

        正如公共衛生和流行病專家曾光所說:保證休息,增強營養,精神愉快,不要有壓力,這幾條比吃藥更重要。那些在混亂和危機之下,依然能夠從容不迫的人,才能獲得長久的健康。

     



          02比缺藥更可怕的,是盲目從衆

        2010年,在南非的一個大峽谷中,人們發現了270多隻羚羊的屍體。經過調查,人們發現這周圍並沒有其他動物追趕的跡象。

      也就是說,這羣羚羊並不是死於天敵的追殺。那它們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原來,這種羚羊有一個習性,羊羣中個頭最大的一隻,要在前邊領路,後邊的羊跟着它跑。

        那天,當領頭羊帶着羊羣跑到峽谷邊緣時,由於前方有一些半米多高的草叢,所以它沒能發現前面是萬丈深淵。它奮不顧身地衝了過去,後面的羚羊也你追我趕,最後紛紛摔下了懸崖。

      《烏合之衆》中說:“羣體中,每一種情感和行爲都極具感染性。”凡事不經思考,就隨波逐流,那麼人生就像是一場豪賭,受挫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疫情之下,各種訊息撲面而來,魚龍混雜,讓人難以分辨。就在這兩天,無數人在朋友圈搶藥、囤藥,引發了一波購藥熱。

        有的人,明明家中有足量的藥物,可以應對疫情,仍要拼了命地搶購。甚至有的人,即使把藥放到過期,也要繼續掃貨。

        混亂之下,有人高燒不退,卻無藥可醫;有人平安無事,卻藥物堆積。盲目從衆的後果,是物價飛速上漲,供需嚴重失衡。

      也是這個時候我們才發現,羣體的內心是多麼脆弱。

        聽過一句話說:生命的深層意義,常在於誘惑叢生中剋制自己,在混沌叢中保持冷靜。

        信息爆炸的時代,不跟風,不慌亂,不焦灼。清楚自己的需求,把握自己的節奏,纔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03  比沒錢更可怕的,是抱怨不休

        有句話說:病毒壓不垮人,但抱怨可以。

        有一個親戚,家裏是開燒烤店的。這兩年,她家店鋪生意大不如前,碰上疫情嚴重時,餐館只能關門。

        她每天怨聲載道,最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門也不能出,錢也沒賺成,還要守着神獸學網課。這該死的病毒,什麼時候纔到頭啊。”

        好不容易政策優化,但是她又開始了抱怨:“好端端的又放開,萬一感染了,這日子該怎麼過啊!”

        總之,放開不是,防控也不是。

          她每天哭喪着臉,不是怨這個,就是罵那個。一開始,周圍人都表示理解,紛紛對她表示安慰。時間長了,她還是絮絮叨叨說個沒完,身邊人也厭倦不已,日子過得雞飛狗跳。

        三毛說:偶爾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種情感的宣泄,也無不可。但習慣性地抱怨而不謀求改變,便是不聰明的人了。

        喜歡抱怨是人類的天性,但是,這種天性是人性當中的劣根性。抱怨只會帶來負面情緒,而負面情緒只會滋生出更多的負能量。

        當一個人長期被負能量包圍,還能有心情、有狀態做好其他事嗎?

        疫情,對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場考驗。

        工作受到阻礙,生活節奏被打亂,患病之後的疼痛……於普通人而言都是一樣的艱難。

        消極抱怨,只會把本就不易的生活推向了深淵;樂觀向上,用心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日子就會重新鮮活起來。

        豐子愷說:“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最困難的時刻,還能笑對生活的人,哪怕當下境遇再糟糕,也能尋找到自己的樂趣。

   



          04  比變化更可怕的,是從不改變

        不知道你有沒有意識到:三年疫情,其實是一次階層的洗牌。

        它改變了很多的行業,改變了很多家庭,甚至,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軌跡。

        疫情之下,消費方式線上化提速,社區團購蓬勃發展,直播行業熱火朝天……

        與此同時,也有無數的傳統行業受到重創和波及。

        時代的洪流滾滾向前,一批人倒下,也會有一批人迅速崛起。當變化來臨的時候,最能看出一個人真正的硬實力。

        還記得今年上半年上海的封控嗎?當時形勢嚴峻,大部分的人居家隔離。有人整天無所事事,不是躺在牀上刷着短視頻,就是對着電腦打遊戲。於是錢一天天地流失,時間一天天地被浪費,最後徒留焦灼和不安。

        而作家劉潤,利用這段時間翻閱書籍,查找資料,補充自己。他每天保持一萬多字的寫作,結果用了7天的時間,就寫完了一本書。

        還有歌手崔健。4月份的時候,崔健在視頻號開了一場線上演唱會,全程吸引了4000萬人觀看。

        無數人在朋友圈爲他歡呼雀躍,爲他搖旗吶喊。曾經,很多人嘲笑他是“老牌過氣歌手”,他卻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是永不過時的經典。

          你看,不管世界怎樣變化,優秀的人總能夠順勢而爲,順時而生。

          如今,疫情防控政策迎來了新的優化。也就意味着,不久的將來,一切將會呈現嶄新的局面。

     

    不肯接納新鮮事物,拒絕學習新技能,這樣的人,註定會被時代落下。而那些不斷吸收成長、更新自我的人,才能在未來社會脫穎而出。

        有人說:決定一個人最終高度的,往往並非起點,而是拐點。其實對國家,對民族,對企業,對個人來說,都是如此。

        疫情管控政策優化後,我們的社會即將進入一個拐點。只要你穩住心態,用力握好方向盤,給自己和世界一點時間。那麼在下個路口,終會迎來陽光普照的一天。

      因爲人生的拐點,其實也是新的契機。

      冬天再長、再冷,也即將過去,雖然我們不知道迎來的會不會是一個暖春,但春天畢竟快要到了,也一定會比冬天好,不是嗎?

        只是此刻,不知道有多少企業已經醒來,有多少企業還在冬眠。如果你已醒來,請想一想,你做好重啓增長的準備了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