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管理】:教育的目的

★❤


2020/12/05初作
2023/01/05發佈


  教育的目的

  有兩種看法,
  第一種,從特定教育的觀點來看;
  第二種,從特定目的的觀點來看。


  先說第一種:

  A、特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符合…匹配於那個特定教育的特定目的。這是特稱。……緣

  B、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符合…匹配於那個教育的內涵作爲目的。這是泛稱、總稱。……緣果

  這裏,多就…教育…而言。


  再說第二種:

  從特定目的的觀點來看。

  C、特定目的是限定在哪個範圍,教育就要調整到那個範圍區間裏。這是特稱。……果

  D、該目的是終極目的還是階段性任務,依着不同的階段別,所謂的教育就要與那個階段匹配。……果緣

  這裏,多就…目的…而言。


  教育是工具,主要成份,多在…緣…這內涵中。

  而對以上ABCD的鑑查與簡別,恰可作…正因。


以上的文字,記於2020/12/05
以下的內容,添於2023/01/05


  兩年多後的我,將之前的文字,結合了纔剛捧讀到的問題後。特別是在再三品味之後,竟發覺,特有意味。

  按時序,是時間序列。
  按空間,是角色序列。

  作市場的、作教育的、作策劃的、作產品的…無非只是角色序列的範疇罷了。

  遊歷在不同的角色時,其內容,唉,其實有很多共性的。莫被角色的名詞所忽悠了去,而又再被割裂了。把角色分裂的責任丟給彼,卻絲毫不思索該歸屬於自己的成份究竟有幾多?這是不恰當的!

  就像,看到如下的問題時,具備問題意識的人,與,不具備問題意識的人,兩者間的差異必然是巨大的。但在這,我不討論那差異,因爲那種層級的討論,我已經絲毫不再感興趣了。現在的我,我只想探索…

…之所以具備或不具備問題意識的關鍵分野,究竟是由何處而起?

  以下,是對於如上提問的舉一反三:

  【你的學生是誰?】vs《誰爲教學埋單? 》
  【你的課程是什麼?】vs《獨立創造的教學載體是什麼? 》
  【你傳授課程的標準是什麼?】vs《到哪個動作爲止說明教學完成? 》
  【傳授得好,你及教師團的收益是什麼?】vs《道傳業授惑解後的好處是什麼? 》
  【傳授得不好,你及教師團將要承擔什麼責任?】vs《道未傳業未授惑未解要負什麼責任? 》

  讀書,讀文章,若在讀的時候,生不起咱的疑情,那麼那本書或文章所起的意義,就不大了。

  但在繼而一問,問自己,倘若,那本書或那文章的本身,本身就極有內容時,那麼,咱對這麼有內容的載體居然都還能生不起疑情!?這時候,這樣的自己,究竟是出了怎樣的問題了呢?可千萬別再把問題都丟給那不會爲他自己發出不平之鳴的書本文字了。唉!自己早錯過了,已經。


  不具備舉一反三的,應該是沒有着一直在縈縈不忘的問題。

  而沒有着心中一直在縈縈不忘的問題的人,這會是怎樣的人呢?對這種被我發現到的人,好,他們又成爲我的老師了!只要我用心發掘,他們就會以或言或不言的方式指導我!且讓我的學習與成長,足以轉換爲他們的…足以讓他們得到正受用的…好處吧!

  看來,扭轉之道,就在其中了吧?還好,今天又被我找到了一處泉眼,真是幸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