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傘匠

本文參加理事會讀寫營第0114號習作(選做)

小的時候經常在街面上可以看到修鞋的,修傘的,補衣服的小攤。衣服、鞋子,傘的小毛病經過修補後就完全像新的一樣了。

可如今這樣的攤子很少見了。家裏的傘一大堆,有幾把都是雨傘的冒眼鬆動了,使用的時候傘骨就從裏面跑了出來,收傘的時候傘骨就支楞着不好收。扔了吧,它沒怎麼壞,買新的不合適;不扔吧,確實又不好用。直到那天在小區的門口發現了一個修傘匠才解了我這心頭的小結。

他坐在一個馬紮上,旁邊安靜地蹲着一條半大的柴狗,面前放着一堆壞的傘,傘旁有一個布包,裏面都是零件,包的旁邊鋪着一張塑料紙,上面是修好的傘。

修傘匠大約50歲左右,瘦削的臉上滿是皺紋,穿着一件藍黑色的棉襖,腰間繫着一個花圍裙。送了傘過去,我也沒有什麼事,就坐在圍牆邊的臺階上和他閒聊開了。

他說他固定每星期二上午9點來小區門口,下午4:30回去。我發現他在幹活的時候,臉上始終掛着笑容。

我說:“你怎麼看起來這麼高興,是不是有啥開心的事兒啊?”

他樂呵呵地說道:“愁也一天,喜也一天,日子總得過。現在不缺喫不缺穿,有啥不開心的呀?”

我說:“可不是每個人都跟你一樣的想法,有的人覺得掙得少啊,心裏愁,每天就不開心啊!”

“掙多了多花,掙少了少花,有多少錢辦多大事兒,這有啥可愁的呢?”他樂呵呵地說道。

他說這話讓我不由得想起了蓮花苑門前的那個修鞋匠。那也是個老頭,他一條腿有點跛,我去那裏給孩子黏過兩次鞋,聽他跟旁人聊天,一副怨天尤人的表情和語氣,總希望博得別人對他的同情和憐憫。他一個殘疾人謀生確實不容易值得人同情,可是如果總向祥林嫂似的就讓人反感了。他們同樣都是匠人,可是對待生活的態度卻完全不一樣,一個樂觀向上,一個悲觀消沉。

這時,過來了一個人來取傘,說是上星期送來的,修傘匠就對她說:“好了,你自己拿吧!”那人找到傘對着二維碼一掃,支付了10元錢便走了。

每次經過門口時,我都要看一看,看看他有沒有在那裏。有幾次我看到他從容不迫地在那裏靜靜地修着傘,臉上依舊平靜得帶着笑容,時不時與旁邊的柴狗說兩句,那祥和的畫面真讓人暖心。

如今我們現代人總是在不停地追逐現代化的生活和享受,要住大房子,要買豪車,爲此不惜背上巨大的債務,讓自己每一天都生活在焦慮之中。同時我們也把這種焦慮不自覺地傳遞給了孩子,拼命得給孩子加碼,想讓他們出人頭地成龍成鳳,都考上985。因此在孩子的觀念中覺得生活只有考大學這條路,考不上一輩子就完了。

讀書,的確可以改變命運,至少可以改變成爲基層階級的命運,但是,也並不是只有讀書才能活的幸福。

沒有文憑的人,只要你擁有一顆赤子之心,在哪裏都有自己的主見與判斷,不停止學習與進步,我相信這種人去到哪裏,無論做什麼行業都不會差的,因爲首先改變命運的是人的心態。

天道酬勤,商道酬信,學到酬苦,業道酬精,人道酬誠,是老祖宗告訴我們爲人與生存的門道,無論你有沒有文憑和學歷,只要你按着正道的路去走。

同這個修傘匠的聊天讓我對生活的真諦有了新的感悟。感謝你呀修傘匠,你的服務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方便,你的豁達和樂觀也讓我們重新審視了生活的意義,激起我們更多生活的動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