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不同的思考問題方式,決定了人生的成敗

    聽着劉潤老師的一個視頻,覺得講的很有道理,很精彩。可惜怎麼也找不着了?

    大概意思就是說,爲什麼有的人天天喊着賺錢,想要做生意,但卻一事無成。而有的人也沒有想太多,沒有太多的思考,想做就做成了。這是基於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前者思考問題的方式是,先根據可能出現的困難、障礙去考量自己的資源,衡量自己有沒有克服困難的把握,然後再確定自己的目標;也就是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這種思維方式看似牢靠把握、風險小,但結局往往是紙上談兵,一事無成。因爲有了思維方式的限制,本來可以完成的東西也實現不了。

    後者思考問題的方式是,根據選擇目標着手去做,遇到了困難,再去尋找解決困難的資源。邊做邊想,根據困難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這種思維方式看似不夠穩妥,容易好高騖遠,不夠腳踏實地;其實才更容易成功。因爲這種思維方式從不會給自己的思維設限。

    這就是俞敏洪老師說的——一個自卑的人,很可能喪失掉許多本來屬於自己的機會;而一個自大的人卻有可能贏得本來不屬於自己的機會。

    之前有一個很流行的跳蚤實驗。把一隻跳蚤放進燒杯裏,本來這隻跳蚤能夠輕易的跳出燒杯。但是如果在燒杯上蓋住一塊玻璃,跳繩每跳一次就會被玻璃擋回來。當跳槽習慣了這個高度,在撤走玻璃蓋板,跳蚤再也不會跳出燒杯了。人一旦從困難的角度出發,目標和期待就會大打折扣,最後很難跳出燒杯。

    中國人傳統裏謙遜的品質,很容易讓更多的人成爲自卑的人,成爲給自己思維方式設限的人,讓本來屬於自己的機會在自己的手中流逝。

    我骨子裏是一個討厭自大的人,可能因爲我本來就是一個自卑的人。自卑與自大不應該簡單從道德的角度去評判。自大的人,天生就少了很多顧忌,高估自己的實力;而那些不切實際的自信,讓他們可以輕易的、看似莽撞的着手開始。

    所以人輕易不要給自己的目標設限,最重要的是開始去嘗試。遇到困難就去找資源解決問題。以目標爲起點,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以困難爲起點,限制自己設定的目標。

    比如說我想實現寫作的願望,開始動筆去寫就好了。喜歡就是我最好的理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兒,用不着給自己設定什麼目標。寫不下去了,遇到問題了,可以強化閱讀輸入,可以系統的學習一下寫作技巧,可以在寫作過程中不斷的去嘗試。開始動筆去寫纔是最重要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