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知識的運用

今天下午,我的一位高中同學給我打電話,詢問他兒子家的空開總跳閘,怎樣解決?

原來,他兒子家新購買了一臺蒸烤一體機,功率是三點四千瓦,只要使用蒸烤機,廚房的空開就跳閘,這顯然是廚房的空開裝小了,我建議更換大容量的空開。

沒有想到的是,我同學竟然問我:“需要換多大容量的空開?”我的這位同學,可不是一般的人,當年在我們班高中三年,大考、小考都是第一名,一九八四年高考預選可是我們長安一中的狀元!他的物理成績非常高,是我們物理老師的得意門生!

他後來在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系與建築系雙本科畢業,以他的智商不可能不會計算家裏需要裝多大空開呀!

他參加工作,十幾年後,卻在單位混不下去了,不應當呀?按說,一個交大生,又是八十年代學計算機的,怎麼能在單位混不下去呢?他多年前就失去了工作,日子過的也艱難,今天他給我打電話,我終於明白了他失去工作的原因。

如何將所學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呢?首先要弄懂書本知識,其次要對實際有感性認識,第三將二者結合進行理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認知和觀感,變爲自己的思路,解決實際問題。

書本是知識的載體、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籍是人類的營養品。

學習知識重在學以致用。首先,要有認真的學習態度,在學懂弄通、領會實質上下功夫。面對撲面而來的知識,我們要努力養成虛心學習、刻苦讀書的習慣。堅決摒棄學習中空喊口號、虛張聲勢,淺嘗輒止、不求甚解、忽冷忽熱、放任隨意的不良風氣。

其次,要有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深思致遠,勇於常新。思考是閱讀的深化,是認知的必然,是把書讀活的關鍵。帶着思考學習是一種能力,也是理論聯繫實際的最佳結合點。只有堅持學與思的統一,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融會貫通,溫故而知新。要在廣泛學習的基礎上,開動腦筋,對現實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力求從表象化中發現本原性,從特殊性中找到普遍性,從普遍性中探索規律性。

最後,要知行統一,學以致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知與行是有機的統一,學習最終要落腳在應用,指導我們的行動和工作。學習的真正意義就是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運用能力,真正達到學以致用、學用所長。

我曾看見過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教授問一羣外國學生:“12點到1點之間,分針和時針會重合幾次?”那些學生都從手腕上拿下手錶,開始撥錶針;而這位教授在給中國學生講到同樣一個問題時,學生們就會套用數學公式來計算。評論說,由此可見,中國學生的數學知識都是從書本上搬到腦子中,不能靈活運用,很少想到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記得我小時候,就喜歡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母親給工作組的人管飯,我就做一張表格用來統計母親管飯的日期與頓數。

有一次,媽媽烙餅,鍋裏能放兩張餅。我就想,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嗎?烙一張餅用兩分鐘,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鐘,鍋裏最多同時放兩張餅,那麼烙三張餅最多用幾分鐘呢?

我想了想,得出結論:要用3分鐘。先把第一、第二張餅同時放進鍋內,1分鐘後,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面;再烙1分鐘,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取出來。然後放第二張餅的反面,同時把第三張餅翻過來,這樣3分鐘就全部搞定。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她說,實際上不會這麼巧,總得有一些誤差,不過算法是正確的。看來,我們必須學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數學就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有人說,現在書本上的知識都和實際聯繫不大。這說明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鍛鍊。正因爲學了不能夠很好的理解、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對數學不重視。

我們到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學深了,學透了,自然會發現,其實數學很有用處,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比如蓋房子,計算樓板、沙石、水泥的需要量,都要運用數學知識。

就像我同學今天問我他兒子家需要裝多大空開一樣,統計一下家裏家電的容量,分路開關的電流大小,用功率除以電壓就是答案了。

記得上學時,我的初中同桌曾問我:十公分的立體盒子有多大?我看了看老師講桌上的粉筆盒,就指給她說“諾,就是粉筆盒那麼大!”幾十年後,她每次見了我,都感慨地說:“難怪你是學電的,腦子轉的快!”

其實,這都是爸爸當年教導有方,他鼓勵我們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功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