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學到老,生活中我們也需要不斷的學習

丫頭最近網上在線期末考試,家裏絕對的“低氣壓”。

我最怕丫頭正襟危坐,皺眉寡語的模樣,空氣中都有一種看不見摸不着“風雨欲來風滿樓”的焦慮、緊張、壓抑的家庭氣氛

以後燒菜這件事也不能過分謙卑。

前天我燒得四川口味的辣子雞;

大前天我經過兩次漏勺過濾的清蒸雞蛋,以及昨天我燒得“可樂雞翅”;

小藝大讚特贊,說可以打到99分。

我覺得這三道菜可以和外面大廚師手藝媲美,滿分也不爲過。

丫頭說我內心其實比誰都要強,還很倔強;

明明可以做個“燒菜天才”!

可是這個天才經常情緒不在線,

不是燒焦就是隻求燒熟……

還不許別人對她的“廚藝”說三道四~

總是以“沒功勞也有苦勞”的腔調對她開啓用餐時用餐後“禁言”模式,(在我這裏就沒有“言論自由一說~)

我都想丫頭喫飯之前;

端坐餐椅上的時候,最好進行虔誠的“感恩禱告儀式”。

感恩大自然賜予食物,感恩老媽總是絞盡腦汁、竭盡所能做讓她喜歡的飯菜。

儘管再好喫的菜餚,這位“小大人”也是很“客氣”的品嚐兩三塊。

我真是奇了怪了;

香噴噴喫飯不好嗎?

一盆菜從買菜、洗菜、切菜、烹飪也挺繁瑣的。

對於別人辛勤勞動,不道一句“辛苦了!媽媽!”也不應該總是挑三揀四!

尊重別人的勞動也是一個人內在素養和涵養的體現。

不過,在我“循循善誘”引導下,最近丫頭情況好很多。

昨天新電飯煲煮飯,我按照那鐵鍋上的“示意圖”放水,柴火飯變成綿塌塌的“軟飯”。

丫頭嘴上雖然嚷着她拒絕喫“軟飯”;

可是最後還是沒有過多抱怨。

看着她老媽痛快地把一碗““厚粥似的軟飯”扒拉完,她也吃了小半碗。

從前的她肯定二話不說倒掉。

沒有在農村生活過的她,不知道種地有多麼辛苦!!

一粒稻穀從插秧到如今碗裏的米粒,多少人付出了辛勤汗水和艱苦勞動?!

反正我從小就被外公教導喫多少盛多少,不允許剩飯剩菜浪費糧食的舉動。

羣衆的智慧是“集思廣益”;

所以現在我的“雜牌廚藝”都是看小紅書別人家燒菜的“平常演練”,然後根據南方人的口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練就的。

我長到四十多歲,才知道雞蛋羹想要滑嫩沒有氣泡;

雞蛋液必須過濾一到兩次再蒸纔可以達成願望。

還有北方人燒湯都愛放玉米澱粉,否則清湯寡水。

而南方人喜歡清爽的湯湯水水。

所以學燒菜不能“死搬硬套”;

要根據自己地域特點靈活機動學習,要不然就會東施效顰,會適得其反。

還有茨菇和芋頭哪怕豆腐,焯水一下更好喫。

茨菇可以去掉點苦味;

豆腐去掉點豆腥味;

芋頭更好燉爛……

尤其是讓文友“月下聽月”崩潰的套被罩的方法,小紅書也有,真的非常輕鬆;

五分鐘輕鬆套一個8斤重的冬被都可以;

不需要從前兩個胳膊被整酸爽的抖呀抖,拽呀拽,只需卷卷就完事,省時省力……

兩個角折一下,兩個邊對摺一下,然後“卷壽司”一般,從拉鍊出掏出被頭,慢慢翻呀翻;

最後像變魔術一樣,被子就熨帖平整四個角都不亂躥的套好了。

二丫我把套被罩的幾個步驟和大家分享一下,原來“術業有專攻”,這個應該屬於家居收納技巧吧~

第一步:把被罩反着掏過來平鋪在牀上,寬邊有拉鍊的一側對着自己。

第二步:將被芯平鋪在被罩上,被罩和被芯的四邊要對齊。

第三步:將有被罩拉鍊的一側作爲外側,從沒有拉鍊的這一側開始,把被罩連同被芯朝內折兩個“直角三角形“,然後把長邊兩側的被罩和被芯也同時向內疊一下,最後向有拉鍊的那側翻卷,就像卷壽司一樣。

第四步:被罩和被芯翻卷到拉鍊處後,從拉鍊開口把被子卷兒整個兒掏翻過來。

第五步,四個角出來,翻一下,拉上拉鍊。

前幾天學得蒸雞蛋,這裏也和朋友們“叨叨”幾句:

蒸雞蛋羹時,蛋液過濾不可少,蛋水比例1:2,我實踐出真知,細膩嫩爽無氣泡蛋液和水的比例是1比1:2,親測這個比例口感最好。

【1】雞蛋液打散,直到蛋清和蛋黃均勻的混合在一起,不要有大塊的凝結。

【2】 加入涼開水(不要直接加生水),一邊加,一邊拌勻,然後加入鹽,充分攪勻。我還喜歡加兩滴味極鮮。

【3】 用漏網過濾掉氣泡,或者廚房紙巾將蛋液表面的氣泡吸掉,保證液體表面光滑平整,這樣整出來的雞蛋羹,纔不會有難看的蜂窩。

【4】 蓋上一層保鮮膜(用牙籤扎幾個空比較妥當)放入蒸鍋中,大火加熱,當蒸鍋中的水沸騰後,轉爲小火,蒸約10分鐘即可。

【5】 出鍋後,順着碗的邊緣淋上一點點香油。

活到老,學到老。

學習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生活中我們也要不斷的學習。

不會的東西去網上搜索,不斷學習應該是一個人終生的能力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