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学习

丫头最近网上在线期末考试,家里绝对的“低气压”。

我最怕丫头正襟危坐,皱眉寡语的模样,空气中都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风雨欲来风满楼”的焦虑、紧张、压抑的家庭气氛

以后烧菜这件事也不能过分谦卑。

前天我烧得四川口味的辣子鸡;

大前天我经过两次漏勺过滤的清蒸鸡蛋,以及昨天我烧得“可乐鸡翅”;

小艺大赞特赞,说可以打到99分。

我觉得这三道菜可以和外面大厨师手艺媲美,满分也不为过。

丫头说我内心其实比谁都要强,还很倔强;

明明可以做个“烧菜天才”!

可是这个天才经常情绪不在线,

不是烧焦就是只求烧熟……

还不许别人对她的“厨艺”说三道四~

总是以“没功劳也有苦劳”的腔调对她开启用餐时用餐后“禁言”模式,(在我这里就没有“言论自由一说~)

我都想丫头吃饭之前;

端坐餐椅上的时候,最好进行虔诚的“感恩祷告仪式”。

感恩大自然赐予食物,感恩老妈总是绞尽脑汁、竭尽所能做让她喜欢的饭菜。

尽管再好吃的菜肴,这位“小大人”也是很“客气”的品尝两三块。

我真是奇了怪了;

香喷喷吃饭不好吗?

一盆菜从买菜、洗菜、切菜、烹饪也挺繁琐的。

对于别人辛勤劳动,不道一句“辛苦了!妈妈!”也不应该总是挑三拣四!

尊重别人的劳动也是一个人内在素养和涵养的体现。

不过,在我“循循善诱”引导下,最近丫头情况好很多。

昨天新电饭煲煮饭,我按照那铁锅上的“示意图”放水,柴火饭变成绵塌塌的“软饭”。

丫头嘴上虽然嚷着她拒绝吃“软饭”;

可是最后还是没有过多抱怨。

看着她老妈痛快地把一碗““厚粥似的软饭”扒拉完,她也吃了小半碗。

从前的她肯定二话不说倒掉。

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她,不知道种地有多么辛苦!!

一粒稻谷从插秧到如今碗里的米粒,多少人付出了辛勤汗水和艰苦劳动?!

反正我从小就被外公教导吃多少盛多少,不允许剩饭剩菜浪费粮食的举动。

群众的智慧是“集思广益”;

所以现在我的“杂牌厨艺”都是看小红书别人家烧菜的“平常演练”,然后根据南方人的口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练就的。

我长到四十多岁,才知道鸡蛋羹想要滑嫩没有气泡;

鸡蛋液必须过滤一到两次再蒸才可以达成愿望。

还有北方人烧汤都爱放玉米淀粉,否则清汤寡水。

而南方人喜欢清爽的汤汤水水。

所以学烧菜不能“死搬硬套”;

要根据自己地域特点灵活机动学习,要不然就会东施效颦,会适得其反。

还有茨菇和芋头哪怕豆腐,焯水一下更好吃。

茨菇可以去掉点苦味;

豆腐去掉点豆腥味;

芋头更好炖烂……

尤其是让文友“月下听月”崩溃的套被罩的方法,小红书也有,真的非常轻松;

五分钟轻松套一个8斤重的冬被都可以;

不需要从前两个胳膊被整酸爽的抖呀抖,拽呀拽,只需卷卷就完事,省时省力……

两个角折一下,两个边对折一下,然后“卷寿司”一般,从拉链出掏出被头,慢慢翻呀翻;

最后像变魔术一样,被子就熨帖平整四个角都不乱蹿的套好了。

二丫我把套被罩的几个步骤和大家分享一下,原来“术业有专攻”,这个应该属于家居收纳技巧吧~

第一步:把被罩反着掏过来平铺在床上,宽边有拉链的一侧对着自己。

第二步:将被芯平铺在被罩上,被罩和被芯的四边要对齐。

第三步:将有被罩拉链的一侧作为外侧,从没有拉链的这一侧开始,把被罩连同被芯朝内折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把长边两侧的被罩和被芯也同时向内叠一下,最后向有拉链的那侧翻卷,就像卷寿司一样。

第四步:被罩和被芯翻卷到拉链处后,从拉链开口把被子卷儿整个儿掏翻过来。

第五步,四个角出来,翻一下,拉上拉链。

前几天学得蒸鸡蛋,这里也和朋友们“叨叨”几句:

蒸鸡蛋羹时,蛋液过滤不可少,蛋水比例1:2,我实践出真知,细腻嫩爽无气泡蛋液和水的比例是1比1:2,亲测这个比例口感最好。

【1】鸡蛋液打散,直到蛋清和蛋黄均匀的混合在一起,不要有大块的凝结。

【2】 加入凉开水(不要直接加生水),一边加,一边拌匀,然后加入盐,充分搅匀。我还喜欢加两滴味极鲜。

【3】 用漏网过滤掉气泡,或者厨房纸巾将蛋液表面的气泡吸掉,保证液体表面光滑平整,这样整出来的鸡蛋羹,才不会有难看的蜂窝。

【4】 盖上一层保鲜膜(用牙签扎几个空比较妥当)放入蒸锅中,大火加热,当蒸锅中的水沸腾后,转为小火,蒸约10分钟即可。

【5】 出锅后,顺着碗的边缘淋上一点点香油。

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生活中我们也要不断的学习。

不会的东西去网上搜索,不断学习应该是一个人终生的能力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