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無恙~《高山下的花環》讀後感

拿到書三天,我就讀完了。實際上這本書是一本中篇小說,篇幅並不長,一天也能讀完,但這段時間單位年終考覈,還有這事那事,我是在加班之餘少睡覺纔讀完的。

這本書是通過九連指導員口述梁三喜的故事完成的,他是一個沂蒙山的孩子,家中遭遇了許多挫折,大喜、二喜、父親相繼死去,三喜常年在部隊,只有一個新婚妻子韓玉秀與老母親相依爲命。

因爲對越作戰的需要,三喜的部隊被拉到了雲南邊界,尤其是因爲三喜的連隊最爲拔尖,訓練更爲紮實,因此被任命爲尖刀連,接受了戰爭中最爲艱鉅的穿插任務。

戰士們按照任務來到了越南邊界的山區,這裏氣候異常,地形複雜,條件十分艱苦。關於這方面的描述,我們單位在去年搞黨史教育活動時有幸請到了一位曾經參加越站的老軍人,聽到了他詳細的講述。

參加過越戰的人,都忘不了那一段記憶。雖說當時部隊伙食還是能跟上,但一旦進了戰區,喫食和乾淨的水源就成了問題,山中常年瘴氣繚繞,再強健的體魄,也有染病的時候。再就是戰士們離敵軍太近,無法安營紮寨,就只能挖洞穴居住,洞穴還不能太大,負責容易暴漏。山中的蛇蟲鼠蟻不在少數,戰士們經常會被老鼠咬腳指頭,被“它們”騷擾也只能默默忍受。有些戰士煙供不上,煙癮一犯,急的抓耳撓腮,但那又能怎樣,他們牢記着自己的使命,已經決心把生命都貢獻給祖國,一點困難,還阻擋不了他們。

我認真地聽過那段講述,再來看這本書,也被書中的故事十分觸動,我覺得就是書中前期的趙蒙生和柳嵐,雖然覺得故事是故事,現實是現實,但仍然是慚愧不已。在當代的社會里,靠權利,講排場的人不在少數,這本書難能可貴的,就是講述了趙蒙生媽媽四處拉關係,想把兒子兒媳調回城裏的事情。作者李存葆毫不避諱地講述了那些存在的錯誤,也不怕某些人對號入座。這就是小說的魅力,有虛構,也講述現實,故事中的原型在那時是絕不缺少的。

我們再說回書中的主人公~三喜。這是黨的好兒子,一個艱苦樸素的戰士。他的黨性覺悟很高,很有骨氣,再苦再累也不願麻煩國家,爲老父親治病欠的七百餘元錢,他省喫儉用償還,即使換不完,他也留下遺言要求家人用自己的撫卹金償還。他們一家人都是有同一類人,所以誰也不願意給三喜抹黑,用自己那一點微弱地力量努力地生活着。

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歌功頌德的人物,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榜樣。他時時刻刻想着國家的命運,時刻準備着爲國家付出一切,心中從來沒有小我。而我們這一代人卻恰恰相反,心中時刻只有自己的利益,卻想不到單位、國家更長遠的利益。不得不說,我們的心胸是狹隘的,目光是短淺的,我們都應該爲自己的德行而汗顏。

去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那一陣,有些同事也曾提出過這樣的疑問,人應該隨着時代的發展而改變,要融入現在的社會環境,現在條件這麼好,我們再做前人做過的事情,就會顯得格格不入,而學習,還不是裝樣子。當時我也沒有深入地去想這些事,只求組織大家把痕跡資料做好,先完成工作任務,年底單位考覈時不要被扣分,我的使命完成就好。說實在的,最終這份紙質資料被評價爲很完善,我也沒有給單位拉後腿。但現在想來,當時這份感情在我的心裏印入了多少,在大家心裏又植入了多少,卻沒有人深究!

我並不討厭故事中的趙媽媽、雷軍長和段雨生之輩,他們雖然是圓滑、頑固和小人物的代表,卻也是現實中活生生的人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我們更應該看到他們浴血奮戰時的模樣。環境是個染缸,會把人染成別的模樣,但人也是可塑造的,總有那麼一個時刻,總有那麼一個人,會讓人再尋找到自己的初心,找到自己的方向。

烈士們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最終常埋在了了異國他鄉,我想,那些用鮮花做成的花環,至今也應還在高山下矗立吧!畢竟,爲烈士們獻花,是軍隊的一個優良傳統。我覺得,每一個人中國人都應該在心中爲這些烈士們獻花,沒有他們,硝煙早就掩埋了我們,又哪能幸福地活在衣食無憂、藍天白雲的今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