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年華||年味

隨着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越來越追逐個人的享受。汽車逐步走入家庭,開車出去旅遊便成了現代家庭過年出行的新方式。原來走門串戶拜年的習俗也被電話拜年、微信羣拜所代替了。爲了淨化空氣質量國家逐漸禁止放炮,這年的味道隨着現代化的進程也越來越淡了。忽然好懷念兒時的年味:新衣、壓歲錢、好喫的、春聯、打燈籠、看社火。

隨着陽臺上掛的香腸和臘肉越來越多,過年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小時候,沒有到臘月街面上就開始紅火了,各種展銷會陸陸續續進場,上海的羊毛衫展銷,東北的皮衣展銷、各種日用品展銷。我們小孩子最鍾情的還是展銷會上紅紅綠綠的糖果和熱熱鬧鬧的社火表演。通常我們西北的社火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一直延續到過完十五結束。

只見演員穿上戲服裝扮成各種角色,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唐僧、白娘子、許仙等,他們踩着高蹺在一陣陣鑼鼓喧天聲中穿過大街,讓羣衆觀看。當時印象最爲深刻的就是在隊伍中最高處總是一個穿着戲服的兩三歲的小娃,滿臉的眼淚和鼻涕。他坐在椅子上被人高高地舉起,舉他的人自己還踩着高蹺,我們一邊爲那孩子擔心,一邊又驚歎他們如此高超不倒的高蹺技能。

過完臘八,大人就開始忙乎啦!那時國家和小家都窮,平日裏不是總有肉喫,但是要過年了家裏總會備兩塊臘肉,爸爸還會打些野味風乾,最誘人的就數燉得那鍋新鮮野味啦!

大鐵鍋咕嘟咕嘟的,整鍋的野味夾雜着豬骨頭混合着辣椒、桂皮、花椒、大料的香味四處飄香。

兒時我們住的都是平房,各家也都不上鎖,誰家燉了肉了,十里外都躲不過我們的鼻子。我們通常幾個結伴偷偷溜進那家,當然頭肯定是那家自己的娃。

許是興奮異常,通常會整出些許動靜,惹的大人在後面大聲喊道:“來偷肉喫啦?小心不要燙着!”

我們則早就一溜煙地躲到牆角啃骨頭去了,啃完了還把自己的十個手指頭挨個的吮吸一遍,嘴裏還不停的吧唧着,個個嘴邊油乎乎的。手背一抹,撒開丫子又玩去了。

快過年了,最忙的就數媽媽們了,早幾天她們就把家裏打掃的窗明几淨,被褥拆洗晾曬得清爽。接着就開始準備年貨啦:瓜子、花生、糖、炸的散子、地瓜乾等。通常糖都是要藏好的,不然總會被我們偷偷喫掉。年前的那幾天晚上爸爸和媽媽總是會忙得很晚炸饊子和地瓜幹。媽媽炸得地瓜幹又香又脆是客人們最喜歡喫的年貨。

那時,我們的衣服耶都是媽媽自己縫製的,每天晚上,媽媽都要踩好長時間的縫紉機,我們則盼着過新年穿新衣。我記憶深刻的是,媽媽喜歡在我的衣領邊給我加上一圈花邊,我覺得特別好看,總要在鏡子前照來照去的欣賞。

早幾天,爸爸就揮毫潑墨,寫下大大的福和春聯等到三十這天貼在門上,祝福新的一年福到運氣好。

大家三十的晚飯是最豐盛的,大米飯、臘肉、狗肉、紅燒魚各種乾菜、蔬菜。通常飯前,爸爸媽媽會擺上四副碗筷倒上幾杯酒,先敬祖先,然後爸爸說兩句新年祝福語,我們就可以來喫啦!

小時候家裏還沒有有電視,晚飯後小夥伴們就聚集在一起小規模地放炮了,啪啪,啪啪啪啪,四處時不時地響起零星的散炮聲。大夥都毫無睏意,期待着12點的新年鐘聲,鐘聲一響,炮聲便轟隆作響,像是齊聲慶祝新年的到來,隨着炮聲的漸漸稀疏,人們也慢慢進入夢鄉。

新年頭一天,我們一睜眼就骨碌地爬起來了,高高興興,美滋滋地穿上新衣服,如果有新鞋的話,還時不時地擡腳看兩下,每一腳下去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把新鞋弄髒了。

接着我們就會跑到爸爸媽媽那裏拜年討紅包啦!這可是我們盼了一年的紅包喲,通常就是幾元錢,拿到後就偷偷地壓到牀板底下,時不時還會偷偷翻出來數一數,心裏美滋滋的!

接下來喫早飯的時間到了,通常我們都是喫餃子。我就瞅着碗裏的餃子,覺得哪個特別一點就舀到自己碗裏,說不定那裏就有硬幣呢,喫到它一年都有好運氣。

後續的幾天就是串門拜年啦。爸媽單位的員工大部分都是外地人,過年了我們就跟着父母各家各戶的拜年。

大人們見面拱手作揖,相互道福,然後就坐在那裏閒聊一會,嚐嚐年貨。我們小孩子就是各家喫好喫的,小夥伴們再聚到一起去玩,每個孩子的兜裏都揣滿了各色的糖果。

過年期間如果碰上下一場雪,那就是我們的天堂了。我們女孩子喜歡在車隊的操場上堆雪人,給雪人繫上紅圍巾。男孩子可就瘋了,除了打雪仗就是溜冰,整個操場上雪球飛舞,笑聲朗朗。男孩子們還喜歡坐在雪橇車或者是板凳上從高處往下滑。爲了追求那種風馳電掣般的感覺,還有同伴互相推動加速車的速度,有時會咕嚕一下翻倒,但是他們從來都不會哭。不過男孩子有時也挺討厭的,他們會掰斷冰柱然後偷偷地把冰柱塞到女生的脖頸裏,冷得我們呲牙咧嘴,追着他們打。

這年啊要一直到過完十五纔算過完。十五,家家戶戶會喫元宵點花燈。我們小時候最喜歡點燈籠了,漆黑的夜晚,小夥伴們點着燈籠出來了。有魚的,蓮花的,西瓜的各色各樣,裏面可都是插蠟燭的,大夥會玩碰燈的遊戲,看誰的燈最後滅,誰拿得穩少晃動,他的蠟燭就不會滅,他的燈就是燈王了。

過完十五,各家的年貨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家長也催促着孩子們要收心寫寒假作業了。通常這年也是在這漸行漸遠的鞭炮聲中慢慢走遠了。

兒時的年,回憶起來滿滿的都是幸福,從口中一直甜到心裏,它讓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有期待、有祝願!

如今大街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場景再也看不到了,但是上海的城隍廟、南京的夫子廟、北京的地壇廟會……還能看到和感受到過去過年的場景。

雖然過去的年味沒有了,但是我們可以帶着孩子一起做些事把逝去的年味找回來。小時候我們常唸的歌: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貼對聯兒,三十晚上熬一宿,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

孩子們無論何時對喫的總是興趣盎然的,那就帶着孩子一起去置辦年貨,買點糖果巧克力、花生瓜子松子仁、乾果、零食和香腸、雞鴨魚肉備起來,美味佳餚過新年。

女兒最近熱衷起毛筆字,今年她門上的福字和春聯就已經被她買斷了。昨天我們還買了吸油紙,今天把它貼起來,掃牀、洗窗幹起來。

把這些事情帶孩子做了,年就過的充實了,年味也就更濃、更有意義了。大年三十老少團圓一起喫頓年夜飯,守着電視看春晚,孩子盼着壓歲錢。讓我們一起恭祝新年快樂!新的一年,大人們身體健康、心想事成,孩子們開心成長、學習進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