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意識動作是內心真實反映

當我耐心給他講解時,他突然打了一個哈欠,我不自覺地停頓一下,一來是怕影響了他,打個半截子還怪難受的;二來是判斷這個哈欠背後的意義。

也許,你會說我這是小題大做,一個哈欠背後能有什麼意義?巧合而已,打哈欠可不是人能控制的事情。這話沒錯,它確實不是想打就能打的,但它傳遞的意義可不盡相同。

偶爾出現,那可能說明他只是累了,但是在交流時經常出現,這個動作就不只是累了,而是煩了。不管他自己承不承認,身體已反映出來他內心真實的想法。

我遇到過兩個這樣的人,一個是下屬,一個是朋友,想來二人還有些相似之處,就是表達和理解力均欠佳,個性還有些倔強。

也許是因爲他們的這個特點,我在溝通的過程中,爲了確保他們能夠聽懂並理解,會多次說明,這樣聽起來肯定有些囉嗦,自然會引起他們的反感。

他們不敢直言,所以用這個特殊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想法,自從我發現了他們的這個習慣之後,我只要聽到哈欠聲,就會終止交流,不再多言。

這個小小的舉動,是對用心交流的人最大的傷害,我收到了來自於對方不耐煩的反饋,就不會再用心去講解或是幫助他。

我可以把十句話凝練成三句話說,爲了他們,我把三句話說成十句話,以求他們能真正的理解,從而消化成自己的東西,但事與願違。

既然如此,我也就沒有心力再付出了,這也是我心裏最直接的反映,我也能感受到我面部表情的變化,那就是眉頭緊皺。

今天忍不住對朋友說了出來,我告訴他:“你剛纔那個哈欠是表示不耐煩嗎?”他趕忙說:“沒有,沒有。”

我說:“不用解釋,我已經忍了很久了,每次不厭其煩給你提出忠告時,你都是這個反應,既然煩了,我就不說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吧。”

既然我提出來了,就希望他正視,這個不良習慣一定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也一定不只是對我纔會如此。但小小的習慣,卻會產生連他自己都預料不到的影響。

我確實感受到了不尊重,並且我不認爲這是一件小事情,如果不能解決,我也不會再一如既往地幫助他,這是我的原則。

人與人交流,在於真誠。很多時候,你不知道自己爲什麼會失去一個機會,或是一個朋友,其實都是因爲自己未意識到的一些不良習慣。

我並不是說要做一個虛僞的人,去隱藏內心真實的想法,而是用更好的方式去處理。拿上述例子來說,他可以說:“這部分我聽懂了。”

收到這樣的反饋,就是正面的,試問對方聽懂了,誰還會再多說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