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和吴文藻平淡甜蜜细水长流的爱情

        民国时期有很多才子佳人,他们的故事并不都是轰轰烈烈的,但却成了人们的理想情侣。冰心和吴文藻的爱情就是平平淡淡、细水长流的类型。

        1923年,冰心凭借一笔奖金去美国威尔斯利学院留学。那年8月,她坐上了美国邮船杰克逊号,船上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冰心有个已经自费赴美的同学吴搂梅,正好她的弟弟吴卓和冰心同乘一艘船。吴搂梅便写信让冰心在船上找到吴卓,两人可以结个伴。

        冰心上船后,就让同学许地山帮忙去清华学生那边找人,结果寻找过程中弄错了名字,把吴文藻拉过来了。缘,妙不可言!错得这么遥远!就算不同乡、不同校,剧情也能说来就来!

        当时他们几个燕京大学的同学正在玩游戏,就邀请吴文藻一起玩耍,之后他们就一起靠着栏杆聊天。冰心问吴文藻,去美国学什么。吴文藻说,想学社会学。吴文藻也问她,她回答说想学文学,想选修一些英国十九世纪诗人的功课。

        冰心原本在协和女子大学学医,后来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转而学文。在留学之前,她已经写了一些小说,还出版了诗集《繁星·春水》,是个有名的才女。

        然后,吴文藻直接列举了几本著名的英美评论家评论拜伦和雪莱的书,问冰心看过没有。冰心懵了,真没看过,太尴尬了,怀疑自己上了假大学。吴文藻说:“你如果不趁在国外的时间,多看一些课外的书,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算是白来了!”

        当时冰心名声在外,认识的新朋友都夸她,第一次碰到吴文藻这么直接粗暴扎心的人。多年后她回忆称:“他的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我从来还没有听见过这样的逆耳的忠言。”

        在船上的半个月,冰心和一群文艺青年参加座谈会之类的活动,但吴文藻一次都没有参加。两人聊天时,吴文藻也绝不提冰心的作品。因为,吴文藻是搞社会学研究的,对文艺作品根本没啥兴趣。

        到达美国后,留学生们去到各个城市读书。冰心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吴文藻在新罕布什州的达特默思学院,两地之间有七八小时火车的路程。

        冰心收到很多同船的朋友寄的信,一律用学校的风景明信片随便写几句回复。唯独对吴文藻,她专门写了一封信。

        吴文藻经常买书,他看到了文学类书籍,就会买下来,看完后再寄给冰心。冰心收到书籍之后,立马阅读,赶紧写阅读体会寄给吴文藻,像极了期待老师夸奖的乖学生。

        在冰心和自己的老师作课外交谈时,老师对她丰富的阅读量感到震惊,冰心说“是我的一位中国朋友”帮的忙。老师感叹:“你的这位朋友是个很好的学者!”

        1925年春天,一帮中国留学生给美国朋友表演《琵琶记》,冰心就放了一张入场券在信件中。但吴文藻说,功课太忙了,没办法赶过去。结果在表演之后第二天,一群同学来看冰心,其中就有吴文藻。说好的不来,怎么又来了!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到了夏天,冰心到绮色佳的康奈尔大学的暑期学校学法语,因为学习第二外语是考硕士学位的硬性要求。等她到了那里,发现吴文藻也来学法语。吴文藻表示,他读硕士也要学二外。

        缘,妙不可言!于是,两人每天上完课,就一起游山玩水。某天,两人一起在湖上划船,吴文藻向冰心表白了,想和冰心一生一世。此时距离他们相识,已经有两年时间。

        冰心思考了一夜之后,告诉吴文藻:她没有意见,但需要她爸妈同意。对此吴文藻表示,没问题。

        1925年秋天,吴文藻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离冰心更近了,两人的书信往来也更加频繁。为了鼓励冰心给他写信,他专门送给冰心一大盒很讲究的信纸,上面印了冰心名字的缩写字母。

        吴文藻是个狠人,每天都给冰心写信。因为星期天邮局不送平信,他还改寄快递。冰心的同学们和舍监都被这股恋爱的酸臭味惊到了,个个都知道她有个“特别要好的男朋友”。

        冬天的某个晚上,冰心看到吴文藻写的信,顿时很想念他。她觉得在宿舍里太孤单了,想去人多的图书馆缓一缓。没想到楼外有雪,雪地上的枯枝横七竖八的如汉字笔划,在她看来都是“相思”二字。

        冰心忍不住,写了一首情诗《相思》:  避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小径里冷月相窥,枯枝——在雪地上又纵横地写遍了相思!

      1926年夏天,冰心拿到硕士学位,回到燕京大学任教。在她回国前,吴文藻认真写了一封长长的信,附上一张自己的帅照,让她带给父母。冰心不好意思直接交给爸妈,就在一日晚上,悄无声息地把信封放在老爸的小桌上。

        第二天,她爸妈一点异常都没有,啥都没说。冰心啥也不知道,啥也不敢问。其实,冰心的父母对吴文藻是满意的。

        1928年冬天,吴文藻带着“最近十年内最优秀的外国留学生”的奖状回国,成为燕大和清华的教师。

        随后,两人见过双方父母,举行了订婚仪式。1929年6月15日,吴文藻和冰心在燕大的临湖轩举行了简单了婚礼,当天接待客人的糕点和饮品,只花了34元钱。

      因为新房还没盖好,所以他们的新婚之夜是在京西大觉寺度过的。那个屋子除了他们俩自己带的两张帆布床之外,只有一张缺腿的小桌子,非常随意。结婚之后,两人又回到了各自的宿舍。这婚结的,真是随心所欲。到了暑假,他们回到老家,才举办了隆重的婚宴。

        在朋友们的劝说下,他们去杭州西湖度蜜月,结果住了一天就被热跑了。然后,他们被亲戚邀请到避暑圣地莫干山住了几天。

        为了下学期的教学工作,和新屋的布置,两口子又匆匆回到北京。这蜜月度的,也是随心所欲。

        当年冰心去美国,特意拍了自己的相片寄给父母。吴文藻婚后特别向岳父讨冰心的相片,放在自己的书桌上。冰心问:“你真的每天要看一眼呢,还只是一件摆设?”吴文藻说每天都要看。然后,冰心就趁着吴文藻去上课,偷偷把相框里自己的相片换成了阮玲玉的相片。过了好几天,吴文藻都没发现。

        冰心忍不住了,提示他:“你看桌上的相片是谁的?”吴文藻这才发现,笑着把相片换下来,说:“你何必开这样的玩笑?”

        所以,不要随随便便考验一个工作狂的爱情,结果往往会让你哭笑不得。婚后几年,儿子吴平和女儿吴冰相继出生。冰心减少了教学时间,花了很多精力在孩子上。

        她说:“我每天早晨在特制的可以折起的帆布高几上,给孩子洗澡。我们的弟妹和学生们,都来看过,而文藻却从来没有上楼来分享我们的欢笑。 此时的吴文藻在疯狂工作。

        几十年后,吴文藻应邀写了一篇大概9000字的自传。冰心表示:“提到我的地方,只有两处:我们何时相识,何时结婚,短短的几句!至于儿女们的出生年月和名字,竟是只字不提。”

        后来,吴文藻去世,学生写文悼词,说:“吴师曾感慨地说‘我花在培养学生身上的精力和心思,比花在我自己儿女身上的多多了。”冰心和吴文藻两位白头偕老,在带孩子这方面,算是一个遗憾。

        吴文藻和冰心夫妇,经历了战乱,经历了重病,经历了冷眼,经历了平反,经历了荣耀,一路相互扶持,直到他们都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冰心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老伴被挤到我住的九平方米的小屋子来,和我合用一张书桌。我们像小学生一样,并排坐着,一男一女,一人一个抽屉。我看书时他也看书,我写字时他也写字,我们总是互相干扰。我现在出不去了,只有盼望他出去开个会什么的,好让我有个独在的时间。”

      1985年9月24日,吴文藻去世。1999年2月28日,99岁的冰心病逝。他们的遗愿是,将两人的骨灰一起投海,算是“死同穴”。

        冰心曾说:“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