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北京生活

2023年1月14日  星期六  阴

今天北京妇产医院的阮祥燕教授主办的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生育力保护与保存专业委员会2022年年会在线上召开了,我做为阮老师的学生和这个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也积极参加这次会议。在线上看到了阮老师和许多当时一起学习的朋友,非常开心。

三年前我做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跟着阮老师上门诊,学习了一年,收获了很多东西,而且老师对我一直都挺照顾的,直到今天只要有什么事情找到老师,她都会在百忙之中给予我巨大的帮助。

阮老师当时举办了一些大型学习会议和培训班,每次我都会到现场去参会。现在回忆起来就非常怀念。线上的会议都隔着屏幕,没有线下的眼神交流、肢体接触,与老师和北京的许多朋友的交流还是显得有些疏远。等疫情完全结束后,如果有机会去京城参加线下的会议,就可以去看看日思夜想的师友了,想想就令人激动。

今天这个线上会让我在屏幕上看到了北京的老师和朋友,听到了她们熟悉的声音,回想起在北京的那两年的日子,非常想念。当时我们一起上班,一起奋斗、一起学习,阮老师精力旺盛,有时候凌晨一两点钟还在工作,我们给她发的邮件立马就会有回复。

当然除了工作、学习外,最令我怀念的就是畅游京城。记得当时每到周末我就在北京城游走,几乎游遍了整个京城,这个过程,便是触摸历史的过程。我和女儿租住的地方附近便是紫竹园、颐和园等等,我常常去园子里逛。

在这些地方,不经意地一擡头,便与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不期而遇,在这里,可以追忆逝去的岁月,也可以追逐美好的未来。我每次来到这些皇家园林,都是为了圆心中那个追逐多年的梦:那些当年在电视中常常出现的场景如今真的就在眼前。

“不到长城非好汉。”对于这座世界最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我去了许多次,居庸关、八达岭、老龙头等景区我都去过。这些地方留下了我的足迹和身影,留下了一篇篇游记。

放眼望去,那1万2千多里的延绵不仅是真正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建筑,成就了世界东方的一条巨龙。让中华文明成为几千年来屹立不倒的文明,从而引领世界发展进程。

而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绮丽瑰宝。肃穆、庄重、神秘、令人敬畏,当我站在天坛公园里,遥想明清时候这里发生过的事情,眼前就会出现当年春秋大祭,帝王会从紫禁城仪仗出行来到这里,祈求上苍降福于人间,保佑黎民百姓风调雨顺。我曾在元旦这天和女儿一起去过,在祈年殿为新年祈福。

踏着历史的足迹,我也曾大年初一来到雍和宫,那天进去参观的人特别多。这座北京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藏传佛教寺庙,让我被它辉煌的皇家园林建筑、神秘的藏传佛教神像以及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深深吸引。那段最繁荣、最辉煌的历史风貌在这里被一一呈现。

昔日“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虽然今昔只剩下断壁残垣,却默默地向世人讲述着它的前世今生。我行走在圆明园里面,想象着当初金碧辉煌的宫殿,可惜八国联军一把火把这些最伟大的建筑给烧掉了,在这里,我感受到的是对历史中辉煌的慨叹以及对屈辱的无奈。

特别是静静漫步于北海,擡头望望那帝王心中的海上仙山,紫禁城西苑的美就这样尽收眼底。湛蓝的天空投射到湖面,让湖变成了蓝色的大海,一阵风吹来,波光粼粼,历史中的故事一页页翻过,我站在历史与现实交替的地方,心中一片云淡风轻。

我到故宫也去过无数遍,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去过,首先看到的是红墙城池、琉璃瓦顶、青白石座、还有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画,惊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富贵荣华与帝王的奢华。

接着便惊叹于它的大,简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古往今来,太多的人走上仕途,这条功成名就的道路。一个又一个年轻有为的青年不远万里进京赶考,就是为了登上这个宫殿里的金銮殿,为的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后的豁然开朗。

古老的京城,斑驳的红墙,嶙峋的山园,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在太平盛世中,更显出无穷无尽的韵味。园里的昆明湖碧波浩荡、余波淼淼,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静卧湖中。

颐和园里的万寿山庄严气派,山上有诸多亭台楼阁,登其上方,昆明湖中秀美景色尽收眼底。还有世界上最长的长廊,游廊中有各种图画,画中有传统故事、山水风景、花鸟鱼虫。颐和园里的早中晚的景色各异,四季都有不同的美景,不管什么时候去这个美丽的世界,你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感叹这个比天堂还美的地方。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明清时的每一处繁华终究趋于平淡,只能摆放在那里供游人参观。然而,我们在追逐和探寻历史的过程中,内心依然雀跃,因为我们亲手抚摸过那块砖、那根柱子,面对历史上的有名的人物曾经生活、工作的地方,会让我们心潮澎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