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規曹隨》讀後感

        西漢建立以後,蕭何被封爲了相國,他對劉邦忠心耿耿,對大漢朝鞠躬盡瘁,協助劉邦把全國上下管理的井井有條,深受人們的愛戴與尊敬。

        相國是除了皇帝以外,最大的官要分得分,要與德語,可是蕭何從來不依仗自己的權勢爲自己謀福利,他買田地的時候總選擇貧窮的土地,家裏沒有高牆大院,只是普普通通的房子,根本不知道那是相國的家。有人問蕭何,蕭何卻覺得如果他的後代是賢德的人,就會和他一樣崇高節儉,用不着那麼多的房子和地,如果後代不是這樣的人,那麼就會鬧得雞犬不寧,所以沒必要留那麼多的房子和田地話傳到了別人耳中,蕭何的地位也就越來越高。

        後來,蕭何和劉邦相繼死去,漢文帝任命曹參爲相國,而曹操只是把一些遊手好閒的人趕走了,在的什麼規矩都沒有變,這天,漢惠帝問他,他卻說劉邦和蕭何已經把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條,接下來我們就要按照他們的規矩和制定的禮儀來執行就好,安撫民心,穩定民心就好了,再次大二費周章的改革,會讓民心煥散,沒有什麼別的用途,由此可見,曹參什麼都不用做,恰恰是對的。

      不管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機構,規定規則的目的都是爲了謀求發展,大漢剛剛建立時,國家百廢待興,蕭何制定出一套的法律法令,穩定了民心,促進了國家的發展,既然這些法令對國家和百姓都有好處,爲什麼要做出改變電呢?蕭規曹隨後來演化成了一個成語比喻,按照前人的規矩辦事,但從故事中可以看出,曹操遵循蕭何定下的規矩並不是呆板,也不是故意偷懶,而是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做出的決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